第二章 从五脏相关论治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人体脂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水平升高。包括血清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高脂血症是代谢性疾病中一种常见而多发的重要病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关系密切,对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中医学并无血脂的名称,但对“膏”、“脂”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提出。如《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指出膏是人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是人体生化阳气的基本物质之一。张景岳《类经》曾说:“津液之和合为膏,以填补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认为膏可以化血,膏脂是人体的组成成分,由水谷所化生,与津液同源,在脾的运化、肺气的敷布、心的营运、肝的疏泄、肾的气化功能作用下而流行于津血之中,并随血而循脉上下,敷布全身以濡润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与现代医学所谓之血脂相类似。膏脂为津液之浊者,津从浊化为膏,凝则为脂,其正常生理有赖于五脏调和,津液输布畅达。若脏腑功能失调,则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归正化,从浊生脂聚痰,浸淫脉道,以致气滞血瘀痰凝,痹阻脉络而发病。古代中医文献中无此病症名称。但依据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预后转归等的认识,目前多认为其大体属于中医“痰浊”、“瘀血”、“湿浊”、“膏粱之疾”、“污血”、“血浊”等范畴。
1.痰浊
李中梓《医宗必读》言:“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同时虚弱的脾胃对已成之脂质的代谢,运转亦不得力,血中之脂浊不能及时转化和排泄,留而不去,又可阻碍脾胃运化之气机,造成新的脂浊生成,如此互相影响,使脂浊愈积愈多,不得清化而变为血中痰浊。《景岳全书》云:“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所化,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浊。”浊脂生痰生瘀为害,虽病涉多个脏器,但病变之主脏在肾,肾内寄肾阴肾阳,为水脏,主津液,对津液的贮存、分布及津、液、精、血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年四十,阴气自半矣。”人到中年,肾元亏虚,精气渐衰,肾阴不足,虚火灼津,肾气虚弱,肾不化津,则清从浊化,或因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致脂质内聚,困遏脾运,积存于体内而引发高脂血症。由此可见,痰浊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不能升清降浊导致浊脂瘀积于体内,阻于血脉之中而形成的。
2.瘀血
《医林改错》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人到中年之后,脏腑渐衰,功能不足,新陈代谢迟缓,部分代谢产物在体内留滞,肾气亏虚,推动无力,血循不畅,停而为瘀,《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说:“五十至七十岁……血气凝泣。”血瘀证的发生明显增加,体质属瘀滞质的比例与年龄的递增呈极显著正相关,提示随着增龄瘀滞质或兼瘀质日增。《证治准绳·蓄血》讲:“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另外,抑或由于操劳过度、忧思过极或失于情志,长期抑郁,或起居失常,感受外邪,或过食甘肥、嗜酒纵欲、虚劳内损,如此等等,无不阻遏气机,初属气机失调,久而及血伤络,渐成败血凝痰混处络脉。瘀阻于脑,则头痛头晕,健忘失聪;瘀阻于胸,则胸闷短气,心悸怔忡,烦躁易怒;瘀阻胃肠,则脘腹胀满,纳呆干呕;瘀阻于四肢,则懈堕乏力,甚则偏瘫麻木。而高脂血症者因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易壅积于血管,亦常出现头晕健忘、胸闷短气、腹胀纳呆、乏力麻木等上述症状,与中医的瘀血证不谋而合。
3.湿浊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脾气散精直接有助于津液布散,意味着脾在膏脂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李东垣所说:“脾受胃察,乃能熏蒸腐熟五谷者也。”若清气不升,由“谷气闭塞而下流成湿”,一则脾不散精,气化失司,精微不布,则正常的津液形成浊脂,甚或凝浊为瘀,浸淫心脉;二则脾不布津,津聚为湿,湿聚为痰,痰浊成脂。同时,脾胃虚弱,对已成之脂质的代谢运转亦不得力,血中脂浊不能及时转化和排泄,留而不去,又可阻碍脾胃运化之气机,造成新的脂浊生成,如此互相影响,使脂浊愈积愈多,血脂增高。
4.膏粱之疾
《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首次提出了膏脂虽然是维持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精微物质,是人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必要物质,但是体内堆积过多反而会产生“膏粱之疾”,即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
5.污血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蓄血》中指出:“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这里指水谷不化之痰湿、浊气及瘀滞之血在脉中结聚而成脂浊之变,为脉中不洁之血,故高脂血症为“污血”范畴。
6.血浊
虞抟《医学正传》曰:“津液稠黏,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薛己在《明医杂著》中亦言:“津液者,血之系,行乎脉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滞则凝聚而为痰。”另外,《灵枢·血络论》说:“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其中“其血黑以浊”形象地说明了气血津液代谢失调,以致痰瘀胶结于血脉中的状况,与现代高脂血症的概念非常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