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流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学术交流,引领时尚

学术的繁荣也是交流碰撞的成果。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十月,徽府儒医余傅山邀集各县名医汪宦、吴洋、黄刚、许明远等9人,在徽州府城乌聊山馆集体为门人讲学授课,开展学术讨论,《论医汇粹》就是根据当时讲稿及经验交流记录整理汇编而成,是当时讲学的成果。这是新安医学首次学术交流和讲座的记载。

不仅在新安本地,即使迁居行医他乡的新安医家,在继承“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新安学术基因后,也会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一个突出新安学术特点的氛围。

仅仅时隔20多年,寓居京师的徐春甫充分利用自己任太医院医官的机会,于隆庆元年(1567),联络和召集全国各地供职京城的46位同仁(其中新安医家21人),仿孔门“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例,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一体堂宅仁医会”,以“宅心仁慈”为宗旨,立诚意、明理、格致等“医会会款”22项,开展讲学活动、交流学术,钻研医理、切磋技艺。这在中华医学史乃至科技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是我国医学史乃至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

会者,合也、聚也,作为最早的全国性民间医学团体和科技学术团体,“宅仁医会”的成立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医学需求的必然结果,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医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医学科技力量的第一次展现和宣示,也是新安医学的第一次对外宣示,是医学之作用、地位的具体体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性意义。

直到清末光绪十六年(1889)前后,还有业儒通医的俞世球,在南翔(今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任职期间创设“槎溪会课”,师生相与论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讨论医学。

“乌聊论医”“宅仁医会”和“槎溪会课”,一在本土、一在京师、一在江南腹地,跨越明清,遥相呼应。新安医学所散发出来的感召力,已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