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名医临证验案传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陈芝圃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脑积水病

刘某某,男,6个月,1961年9月26日初诊,门诊号65458。患儿于7月20日突发高热,嗜睡,呕吐如射,乳水难进,时有烦躁惊惕不安,便泄糜黄黏臭,日三四行,小溲短涩,但无喘咳,神识尚清。经某医院腰穿脑脊液培养,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红霉素及氯霉素治疗。分别于8月8日及8月16日两次复查脑脊液渐趋好转。但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无改善,身热持久不退,波动于38℃左右,而头部渐见明显增大,颅缝解开,囟门突出,且呕吐频发,眼球下转,视听渐无,大便反见干燥不畅,二三日一行,诊断为脑膜炎后脑积水。转来我院治疗。

患儿为足月顺产第3胎,生后一般情况正常,平素尚健,未患过其他急慢性疾患,未出过麻疹。父母俱健康。

检查所见:

发育及营养一般,急性病容,神识尚清,唯烦躁不安,周身无皮疹及出血点,头大而方,头围51cm,矢状缝解开长达10.5cm,冠状缝解开长达21.5cm,顶额径为57.5cm,头皮下有水肿按之软,头皮静脉显露,颅缝解开,囟门肿大如堆物状,面色白,两眼皮下肿,不能睁开,黑眼珠向右下方。斜视“如落日状”,眼球活动受限,视物不明,听力欠佳,鼻无异常,唇红,舌绛、苔黄腻,牙未生,未见鸡胸,呼吸均匀,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发现肠蠕动波,肝在右胁下可触及,上肢不灵活,手不能握物,下肢无畸形,腱反射亢进,指纹青紫,脉数。辨证论治:先起于暑月病热,呕吐如射,烦躁惊惕,泻黄如糜,小便赤短,显由邪热蕴郁中焦,故上逆为呕,下行而利。但延久病势不衰,反见头大而颅解,囟门高填,按之而软,身热呕吐不已,二便赤涩诸变,脉数,指纹青紫,舌红苔见黄腻。此热郁之甚,久失清化,结蕴于中,痰热塞其经络,逆气上冲,以致“髓热则解”,“热盛则肿”。根据症状表现诊为解颅兼囟填之病。治以清热开结、涤痰通络之法,冀其结热得散,经络通达则气逆自降,诸恙斯平。处方:川黄连一钱,清半夏一钱半,栝楼仁、化橘红各三钱,钩藤、天竺黄、姜竹茹、地龙各二钱,熊胆汁三分化服。2剂后身热退,呕吐渐止,大便通畅,小溲亦渐增多。继服25剂,诸症趋减,头颅停止增大,囟门已平,唯两耳失聪,视力不佳,颅缝尚未愈合。虑其痰热虽清,络闭虽开,但病日旷久,肝肾液耗,无以上荣,乃改投石斛夜光丸,连服16剂,视力渐佳,已可辨物,眼球活动自如,唯颅缝尚未完全封闭,听力尚差,续予大粒六味地黄丸,每日1丸,服26丸后,复查:解颅已愈,骨缝封合如常,头围49cm,顶额径51cm,囟门已平,眼球活动如常,视物灵敏,听声反应活泼,会笑,并能自主动作,四肢检查正常,手可以握物,并生牙二枚。先后治疗70余天而愈。

按语:

解颅的发生,有属于先天初生既得的,有属于后天继发于他病之后的;囟门当合不合或合而复开者。其病因见于文献载述者归纳起来大致有三:①由于先天不足,胎气不固,肾气怯弱。②后天失养,脾胃孱弱,脏气不足,以致肾气不充。③由于髓热上冲。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说“解颅者,生下囟门不合也,长必多愁少笑,目白睛多,面色白,肢体消瘦,皆肾虚也”。明·万密斋在《育婴家秘》中亦说:“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其颅即解。”明·徐桓在《小儿卫生总微论》中指出“囟门者,系于脾胃”。因为脏腑以脾胃为养,赖五谷所滋,苟脾胃孱弱则脏气不足,肾气不充,而骨髓不完。至朱丹溪始提出解颅有“热多”的另一类型。但在临床用药上,朱氏仍是在四君子汤、四物汤的基础上加用芩、连之属以泄其热。这种热,是虚中之热,兼见于气虚或血虚之中的。通过治疗,我们体会到“解颅”同样有虚、实、寒、热之辨。应该以临床见证为依据。所谓实者,多系后天得病,或起于热病之后,囟门未闭或合而复开,以致头大颅解,多伴见囟填,按之而软,身热,呕吐,烦躁惊惕,二便赤涩,苔黄,脉数,指纹青紫等相应的阳热征象。所谓虚者,多系先天罹病,或病日旷久,囟门应合不合,颅解头大而无囟填或反兼囟陷,多伴见面骨弱,五软五迟等一派肾虚不足征象。其在治疗大法上,自然是清补异途。导致“囟填”的因素虽多,但临床之际囟填每多见于诸热性疾患之中,以气逆上冲,邪热壅逆,热胜则肿为病机的主要方面。故解颅之偏实偏热者,可以同时出现囟填。临床辨证主要以“肿而软者为热为里;肿而硬者为寒为表”。本病例的发生,即由于热病之后,中焦升降之机失调,痰热郁阻胸膈,络阻气逆而导致的诸变。病机的主要方面是属热属实的。根据清热开结涤痰通络的原则,选用了小陷胸汤合温胆汤化裁。小陷胸汤(虽证非“结胸”,而病的主要方面—痰热郁阻胸膈则是相同的)用以清热散结,宽胸利膈;温胆汤佐以涤痰和胃,平肝止呕;熊胆汁苦寒清热,平肝利脑;地龙搜剔经络通其闭塞之瘀,也是针对其病机所不可缺少的。

(1965年4月号,陈宝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