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7 男性,28岁,左眼视力下降8月余
病例介绍
患者,男,2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8月余,近期感症状加重。查体示左眼视力下降,视野未受限;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
图1-7-1 眼眶CT检查
A.CT轴位软组织窗;B.CT轴位骨窗;C.CT矢状位骨窗
图1-7-2 头颅MRI检查
A.T2WI轴位平扫;B.T1WI轴位平扫;C.T1WI矢状位增强扫描;D.T1WI横断位增强扫描;E.T1WI冠状位增强扫描
诊断
手术病理为软骨肉瘤。大体所见:送检灰白灰褐碎组织,5.5cm×4cm×1cm,部分组织半透明、黏液样。光镜所见:镜检黏膜内见病变呈多灶状分布,未见明显境界,大部分区域为黏液样的背景,其间见星芒状细胞散在分布,细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核分裂不易见,部分区域为软骨组织,软骨细胞核稍大、红染,并可见双核细胞。免疫组化:CK(-)、EMA(-)、Vim(3+)、S100(3+)、MBP(-)、CD56(-)、CD99(-)、SMA(-)、Des(-)、Ki-67(+1%)、MoyD1(-)。
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年轻男性患者,以眼科症状为主。CT上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分叶状膨胀性生长软组织肿块影,其内见点条状高密度影;MRI表现为明显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尚可,增强扫描可见肿瘤以明显不均匀蜂房状强化为主。尽管鼻窦占位病种繁多,但本病例术前还是首先考虑为软骨来源肿瘤性占位,诊断为“软骨来源占位可能性大”。
鉴别诊断
1.慢性鼻窦炎
以上颌窦多见。影像学表现为窦壁黏膜增厚并软组织肿块形成,窦腔内可见液气平面形成,部分伴有沙粒状、斑片状、线状等钙化影,还可伴有骨质吸收、破坏及硬化,增强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
2.骨化性纤维瘤
颅底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青年,颌面骨多发,发生于骨髓腔,具有向骨及纤维组织双向发展的特点;CT上呈边缘清楚的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轻度膨胀,其内有骨化程度不一的不均匀高密度影、致密骨性间隔及低密度囊变区,可呈磨玻璃样高密度,蝶窦、筛窦可闭塞。
3.脊索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生于颅底者多在30~60岁。好发于中线区域,颅底脊索瘤好发于蝶骨、枕骨连接处,呈慢性侵袭性生长;MR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骨质破坏,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改变,T2WI类脑脊液样高信号改变,ADC值相对较低,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CT表现为混杂密度或高密度,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周围骨质破坏。
4.内生软骨瘤
罕见于颅底,主要表现为球状或分叶状混杂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条状、结节状高密度钙化、骨化影,其内分隔呈明显高密度改变且边界清晰,MR表现为明显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可见瘤体呈边缘轻中度延迟强化。
专家点评
该病例最终病理诊断为“软骨肉瘤”。回顾本例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还是具备一定的提示软骨肉瘤诊断的要点,如病灶呈分叶状,骨质膨胀性改变,其内点条状钙化骨化影,MRI信号欠均匀,特别是T2WI高信号为黏液基质信号,增强后呈中度不均匀边缘强化,均为软骨肉瘤特点。但本病例的难点是容易判断组织来源,但定性难度较大,文献报道也十分少见,仅见个案报道。
软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肉瘤,占原发性骨肿瘤的20%~27%,主要发生于30岁上下,常发生于髋关节或肩关节附近,但发生于颅底的软骨肉瘤罕见。颅底软骨肉瘤多起源于颅底骨缝连接处的软骨,如颅底蝶岩、岩枕和蝶枕软骨结合处,尤其是鞍区-蝶岩软骨移行处,有累及斜坡侧面、偏离中线生长的倾向。
颅底软骨肉瘤的典型CT表现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伴不同程度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后可见非钙化区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相对CT而言,MRI对骨髓的信号改变更为敏感,对颅底骨质信号改变及毗邻解剖结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早并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瘤内信号特点,尤其是病变周围骨髓水肿及瘤内软骨基质的显示更具优势。
像本例这样发生于颅底的软骨肉瘤十分少见,需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和鉴别诊断知识,才能提高对该类罕少见疾病的诊断水平。本例最终通过镜下病理证实为软骨肉瘤。
(案例提供: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志)
(点评专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曾献军)
参考文献
[1]孟粹达,李琳,安立峰,等.蝶窦颅底软骨肉瘤二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55-156.
[2]赵江民,戴建平,尚京伟,等.颅底软骨瘤的CT与MRI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200-203.
[3]曾莎莎,郭建东,张水兴.CT与MRI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83-186.
[4]汪秀玲,胡春峰.颅底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7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