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水平
EGFR活性升高的最后一个机制是蛋白质过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高达90%的非小细胞肺癌强烈表达EGFR蛋白,与腺癌相比,更常见于鳞状细胞癌,特别是与EGFR突变相关的组织学反向相关。虽然野生型EGFR的过度表达不会导致恶性表型,但许多研究没有证明,EGFR蛋白表达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反应性相关关系,其他研究表明在IHC表达EGFR的肿瘤较好的反应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种族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型可能是一些过表达EGFR的预测价值的基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转录活性与EGFR表达与内含子1中包含的CA重复数,与较低的EGFR转录相关的重复次数较多,较低水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和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有关。在20-重复等位基因中只有约20%的EGFR转录活性的16个重复等位基因。假设EGFR蛋白表达可能会影响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反应性,在EGFR阳性肿瘤中CA重复数的差异可以解释一些针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反应性的种族差异;例如,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日本患者的较高的反应率可能是因为在亚洲20重复等位基因是最常见的,而白种人和非裔美国人通常有16重复等位基因。
基于事实激活的EGFR突变或扩增预测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反应性,人们可能会怀疑EGFR过度表达可能有类似的预测价值。事实上,Tsao等发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EGFR表达与埃罗替尼的反应有关,但不是与生存有关。Parra等还发现在腺癌患者的一个子集中对吉非替尼的反应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EGFR高表达显著相关。而一些学者认为EGFR过表达的免疫组化可以预测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反应性,关于过度表达可能与对常规化疗反应性的相关性的证据是有限的。在INTEREST的Ⅲ期临床试验,与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常规化疗反应性比较,关于EGFR表达状态,吉非替尼治疗与多西他赛治疗之间无差异的生存期。关于EGFR过度表达的任何预测价值的证据是很少的;事实上,据报道,与对肿瘤的反应性相比,EGFR过表达其实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发的皮肤毒性更相关。尽管至少有一项研究表明显著不良的免疫组化EGFR高表达的预后价值,无论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的表达的预测或预后价值尚未建立。
比较EGFR表达对治疗反应的研究结果依赖于蛋白质检测的方法(即特异性抗体的使用),研究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比较四种不同的抗体试剂盒的结果,Mathieu等在一系列病例研究中发现三个试剂盒产生80%阳性,而第四个试剂盒仅产生68%阳性。另外,用一个特定的试剂盒,活检往往比手术或细胞学标本阳性,而用另一种试剂盒,转移往往比原发肿瘤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