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上肢痛
上肢的肌腱、腱鞘和滑囊等可因微小创伤、反复摩擦、过度使用等原因引起炎性改变,导致疼痛。如: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桡骨茎突腱鞘炎等。
上肢神经干在穿过骨骼和肌肉韧带组成的纤维管时,可因外来压迫或内在容积变小而出现压迫症状。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
如急性上肢骨折、关节脱位,疼痛症状多明显。
手部的关节退变表现为指间关节的末节指骨基底的肿胀结节(Heberden node)和中节指骨基底的结节(Bouchard node),在关节结构破坏的过程中,也可伴疼痛症状。
引起上肢痛的几种原因也可互为因果,甚至两种以上的病因同时作用,这给上肢痛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①上肢骨关节化脓性感染一般起病较急,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关节屈曲处于保护体位,同时可以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等改变。②慢性感染症状不典型,应与结核、类风湿关节炎以及肿瘤相鉴别。关节结核,早期轻度肿胀,疼痛程度稍轻,可有血沉和CPR的升高,晚期典型表现为屈曲、纺锤形肿胀。上臂较前臂细,关节周围可有窦道形成等。③有持续夜间明显疼痛的患者,需要警惕上肢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可能性。
上肢痛的具体部位对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疼痛部位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一般上肢痛不难做出初步诊断。①肩部的疼痛,首先考虑肩周炎、肩袖损伤等;②肘后疼痛首先考虑尺骨鹰嘴滑囊炎,肘关节外侧疼痛首先考虑肱骨外上髁炎;③桡骨茎突部隆起或疼痛考虑桡骨茎突腱鞘炎;④沿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考虑神经卡压。
①肩周炎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②肱骨外上髁炎常见于长期、反复进行手、腕活动者,比如从事家务较多的家庭主妇;③桡骨茎突腱鞘炎常见于从事手工操作的中青年女性;④桡骨小头半脱位者一般为5岁以下儿童。
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放射性的上肢痛,常伴颈部疼痛,上肢无力,感觉异常等,可通过颈椎MRI鉴别。
类风湿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常伴有晨僵、游走性关节痛、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关节,肘关节、手部小关节多受累,局部骨质疏松明显,类风湿因子(RF)可升高。骨质疏松症也可表现为难以具体定位的上肢疼痛。
肩周炎、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桡管综合征、尺骨鹰嘴滑囊炎、肘管综合征、肱骨外上髁炎、腕部腱鞘囊肿、桡骨茎突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手指骨关节炎等。
①去除诱因:对于慢性劳损引起的疾患,嘱患者休息,减少诱发症状的活动;②疼痛局部外敷止痛NSAIDs类药物,如双氯芬酸钠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能够消耗疼痛局部感觉神经末梢P物质的辣椒碱,可尝试轻柔按摩、理疗等措施;③可口服NSAIDs药物,塞来昔布200毫克/次,每日1次或者依托考昔60毫克/次,每日1次;肌肉松弛药物,盐酸乙哌立松片,50毫克/次,每日3次;④注意某些疾病治疗中的特殊性:比如肩周炎应鼓励患者肩关节大幅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防止关节粘连;桡骨小头半脱位者应及时手法复位;周围神经卡压时避免使神经处于紧张的体位;⑤如经过2~3周诊治,患者上肢痛症状缓解不佳或不能缓解反而加重的,及时转诊专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