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手术技术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由中国学者主导的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技术经过近10年的研究、发展和推广,已经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脏黏液瘤等常见心脏外科疾病的经典微创技术,开创了微创心脏外科的新天地,它不仅代表了心脏外科微创技术的一个新阶段,其最大意义还在于填补了腔镜技术在外科系统应用的最后一个空白。

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技术是把胸腔镜的摄像头通过右侧胸壁上3个直径不超过2cm的切口插入胸腔,采集手术视野信号并传输到电视屏幕上为术者提供视觉视野,使用特殊的手术器械通过胸壁切口进入胸腔完成常规直视心脏手术需要完成的手术操作过程,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

与常规直视心脏手术相比,该技术的优势在于:①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能较大程度地减少手术本身对机体的创伤;②可有效保留胸廓的完整性,手术后的机体更易于恢复;③显著减轻手术后疼痛;④免于输血;⑤明显缩短患者住监护室的时间和整体住院时间;⑥切口美观,生存质量高。

与机器人辅助心脏外科手术相比,该技术手术适应证更宽泛,设备要求简单,学习曲线短,易于推广普及,医疗成本低,可为患者节约大量治疗费用,对二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方面更能体现其技术优势。

据我国近10年的报道,国内已经有100余家医院成功开展了多种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笔者自2010年起多次在国际上报道利用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技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病变及二次心脏手术等疾病并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相信这项技术具有确切的微创效果和光明的前途。

笔者是国内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倡导者,自2009年开始对全胸腔镜技术在心脏外科的应用做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掌握了全胸腔镜技术应用于心脏外科的关键技术,创立了一整套具有知识产权的手术模式和操作规范,率先在国际上开展了多种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至今已完成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二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病例共1700余例。笔者与所在团队一起及时总结经验,在心胸外科专业国际权威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等发表了有关临床、麻醉、体外循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系列论文(SCI)共20篇(图0-0-1),总影响因子达到53.16。国际知名微创专家在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杂志对笔者及其团队在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发表评论并给予了较高的科学评价。

图0-0-1 马增山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

●2013年代表中国学者在第九十三届北美胸心外科年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AATS)上做了全胸腔镜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视频演示和学术报告(图0-0-2)。

图0-0-2 马增山教授2013年在美国AATS年会上发言

●2014年受邀出席第十八届国际微创胸心脏外科会议(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othoracic surgery,ISMICS)并发言。

●2015年受哈萨克斯坦国家心脏协会主席邀请出席其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心脏外科会议并现场做了两场手术直播演示。

●2017年受邀出席第二十七届世界胸心外科医师协会年会(World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thoracic surgeons,WSCTS)并做专题演讲,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与会代表对我国取得的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技术相关成绩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赞誉。

●2018年受特邀以大师身份在21届国际微创胸心外科协会年会大师日做了手术视频演示,同时还在大会开幕当天做了大会发言。

正如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胡盛寿院士在第二届上海微创心脏外科会议上总结的那样,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技术已经成为国人在国际心脏外科界处于领先水平的两项技术之一。

笔者自2009年开始,对全胸腔镜技术在心脏外科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手术视野的视频暴露;②特殊的手术器械操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手术视野的视频暴露,目的是探索屏幕手术视野与常规直视手术视野最相近的暴露方法。用狗作为实验动物,以及模拟人体右侧胸壁的各个肋间和同一个肋间的前中后位置插入胸腔镜,并调整胸腔镜的不同方向获得不同的屏幕视野,再观察对比心脏大血管在屏幕视野中的方向、位置及各个解剖标志的暴露。发现胸骨中点的水平线与右侧腋前线交叉处作为镜孔,放入镜面斜度30°的胸腔镜,通过胸腔镜的旋转和前后移位可以获得心脏的最佳视频暴露,达到跟常规正中切口直视手术或右胸前外侧切口直视手术相近的手术视野。其次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左、右手所持手术器械出入右侧胸壁的位置定位。模拟右侧胸骨旁切口和前外侧切口的左右手器械的操作方向,用狗作为实验动物,以及模拟人体的右侧胸壁各个肋间和同一个肋间的前中后不同位置上感受,体验左手手术器械和右手手术器械操作的确实性、方便性、是否省力、是否符合人体力学原理。发现右心耳所对应肋间的右侧锁骨中线位置为左手操作孔,第5肋间或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侧为右手操作孔最为合适。在全胸腔镜心脏手术中使用特殊加长的执笔式手术器械进行心脏部位的各项操作,可以达到最接近常规直视手术操作习惯的效果,操作最为确实,无论分离、切开、缝合均可实现跟常规直视手术一样的效果,省力且符合人体力学原理。笔者及其团队通过10年临床实施共1700余例手术,并举办9期培训班共培训150余位学员,初步证明了该种手术方式更容易学习,容易被广大心外科医生接受。

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和技术的日渐娴熟,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由起初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逐渐扩大到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二尖瓣、三尖瓣成形和置换术及心脏黏液瘤摘除术。近4年又发展到全胸腔镜心脏不停跳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不停跳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不停跳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修补术、不停跳心脏黏液瘤摘除术以及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与介入手术杂交技术(如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分期或同期施行全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和动脉导管封堵术、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全胸腔镜下右侧上肺静脉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复杂手术。特别有成就感的是全胸腔镜不停跳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或成形术,使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离我们设计的全胸腔镜技术在心脏外科的全面应用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大血管置换术等目前还做不到应用胸腔镜技术来完成。因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途需要跋涉。

众所周知,所有应用腔镜技术的手术科室飞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一次性的缝合器、闭合器等机械化缝合技术的发明创造,就像专业学者所比喻的“全腔镜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两条腿走路,其中一条腿是内镜技术,另一条腿是一次性的缝合器材。”相比之下,心脏外科的胸腔镜技术同样需要两条腿走路,所以目前迫切需要研制心脏的一次性缝合器材,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发明了各种心脏的缝合器材,获得了数项国家发明专利,只可惜我国医疗器材的制造业主没有认识到其研发的重要性和商机,至今没有成品研制上市,希望广大心脏外科医生致力于这份产业的开发研制。可以预见,一次性缝合器材将会对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技术带来质的飞跃,并为其普及提供必要的条件。

笔者一直致力于该项技术的推广,自2010年开始在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的大力支持下,连续举办了6届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演示暨学术研讨会,先后有6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举办了9期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技术学习班,共有150余人参加了培训,其中有7位外国同行;并在国内外100余家医院指导开展这项技术。与此同时,在近年的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或学术论坛上,几乎都能听到笔者关于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技术的声音,对这项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心脏外科在国际心脏外科界的影响力。当然该项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还要归结为这项技术本身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和较高的可复制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该项技术也不例外,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常规心脏直视手术相比,胸腔镜下解剖标志发生了变化,尽管手术操作步骤相似,但是看着屏幕施行心脏手术的操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尚需要正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曲线,这也正是笔者编写本书的根本原因。

总之,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技术无论与胸腔镜辅助下的小切口心脏手术相比、还是与机器人心脏外科技术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项具有光明前途的技术。笔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会成为心脏外科医生人人掌握的基本手术技术,本书也算是为心脏外科的微创事业发展尽了绵薄之力,甚感欣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ISMICS)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