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因来源和发生部位不同,其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各异。临床常分为脏器良性肿瘤和体表良性肿瘤。脏器良性肿瘤因器官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本节仅介绍体表常见良性肿瘤。体表肿瘤指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瘤。
由表皮乳头样结构的上皮增生所致,同时向表皮下乳头状延伸,有蒂,单发或多发,表面常角化,伴溃疡,易恶变为皮肤癌,好发于躯干、四肢和会阴。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为良性色素斑块,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三种。皮内痣位于皮下和真皮层内,可高出皮肤,表面光滑,有汗毛,较稳定,很少恶变,好发于面部皮肤及发际;交界痣位于表皮真皮交界处,呈扁平状,色素较深,多位于手、足,易在局部刺激或外伤后发生恶变;混合痣是皮内痣与交界痣同时存在,若色素加深、变大或瘙痒、疼痛可能是恶变表现,应及时行完整切除,切忌作不彻底切除或化学烧灼。
为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多数单发,也可多发。女性多见,好发于四肢、躯干。质地软、边界清,呈分叶状,可有假囊性感,生长缓慢、无痛。多发者瘤体较小,呈对称性,可伴疼痛,有家族史。位于深部者可发生恶变,应及时手术彻底切除。
位于皮肤及皮下的纤维组织肿瘤。呈单个结节状,瘤体不大,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大,生长缓慢,极少恶变,可手术切除治疗。
源于神经鞘膜的纤维组织及鞘细胞。好发于四肢屈侧较大的神经干上,多发,对称,多数无症状,也可伴明显疼痛或感觉过敏。手术切除应注意避免伤及神经干。
多数为先天性,生长缓慢,按结构分为三类。
好发于颜面、肩、头皮和颈部,女性多见。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可见皮肤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可隆起。若增大速度快于婴儿发育,则是真性肿瘤。瘤体境界分明,压之能稍有褪色,释手后恢复红色。大多数为错构瘤,一般患儿的毛细血管瘤在1岁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早期瘤体较小,手术切除或液氮冷冻治疗效果均较好。
由小静脉与脂肪组织构成,多位于皮下组织、肌内,也可位于骨或内脏。皮肤色泽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软、边界不太清楚,可有钙化结节和触痛,应尽早手术切除,以免增大而影响局部组织功能。
由较粗大的迂曲血管构成。多数来自静脉,也可来自动脉或动-静脉瘘。除发生于皮下和肌组织外,也常侵入骨组织,范围较大。外观可见蜿蜒血管,具有明显压缩性和膨胀性,或可闻及血管杂音或触及硬结。应争取手术切除。
为囊性畸胎瘤。好发于眉梢或颅骨骨缝处,呈圆珠状,质地硬,可与颅内交通呈哑铃状。手术切除前应充分评估和准备。
非真性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形成的囊肿,好发于头面部及背部。囊内是油脂样“豆渣物”,易继发感染而伴奇臭。应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切除。
由外伤导致表皮移位于皮下而生成的囊肿,多见于臀、肘等易受外伤或磨损的部位。手术切除治疗。
非真性肿瘤,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而发生黏液样变。常位于手腕、足背肌腱或关节附近,屈曲关节时有坚硬感。可加压挤破或抽出囊液,较易复发,手术治疗较为彻底。
案例9-2
范先生,61岁,因“上腹疼痛不适2个月”入院。病人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不适、疼痛、食欲减退、反酸、嗳气,服抗酸药无明显好转,2个月来体重下降4kg。病人长期食用腌制、熏、烤食品,有吸烟史26年。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
思考:
1.该病人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2.病人在化疗后第3天出现恶心、呕吐;化疗后第11天,查血白细胞为1.7 × 109/L,有牙龈出血,并自觉乏力、嗜睡。针对该病人的情况,护士应如何护理?
学习小结
1.分类 根据肿瘤的形态及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
2.恶性肿瘤
(1) 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是在机体内在因素与外界因素联合作用下,细胞中基因改变并积累而逐渐形成的。
(2)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包括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浸润与转移症状。全身表现常包括贫血、低热、消瘦、乏力、恶病质等。
(3) 治疗:恶性肿瘤多采取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 护理:主要包括:依据不同心理反应的针对性心理护理、不同治疗方式的营养支持及护理、疼痛护理、不同治疗方式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
3.良性肿瘤 体表肿瘤指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瘤,主要包括:皮肤乳头状瘤、黑痣、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囊性肿瘤及囊肿。
复习参考题
1.试述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过程及护理措施。
2.阐述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3.阐述恶性肿瘤放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