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本草备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 读

清·汪昂《本草备要》为临床实用中药著作,自刊行以来,风行海内,其刊行版次之多,为古代药书之冠。该书选药精当,突出重点药效,使用方法翔实,既适合于初学中医药者,也是中医人员最实用便捷的临床用药参考书。

一、《本草备要》与作者

《本草备要》初刊于1683年,增订于1694年。自刊行以来,翻印次数至少超过200余次,在古代临床实用本草中影响最为深广,成为中医药人员必读必备之书。

作者汪昂(1615~1695?),字讱庵,安徽休宁人。壮年弃儒,集中精力于医学,尤热衷将浩繁渊博的医理、方药典籍去粗取精,由博返约,为临床医家提供深入浅出、实用便捷的必读基础书。他编写的《本草备要》、《医方集解》、《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无一不脍炙人口,成为清代以来中医入门成材的必读之书。

汪氏编写《本草备要》之前,系统调研了数百家本草书。他认为有的本草名著卷帙浩繁,难携难查(如《本草纲目》),许多入门药性歌诀又过于简单,无法提供临床用药参考(如《药性赋》)。且以往本草大多罗列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单调枯燥,读之乏味催眠,难解难记。于是他萃取历代本草精华、精选常用实用之药479味,筛滤切实有效的功能主治,又配合药效对比、常用配伍、临床用药案例,甚至穿插相关的典故等方式,采用醒目的编排方式,使《本草备要》具有文约指博、好读实用的特色。该书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问世以来,立即不胫而走,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临床实用中药书。

二、主要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汪昂《本草备要》一改本草单调枯燥旧貌,选药、论性精当,议论纵横,引人入胜。其主要学术特点如下。

1.精选良药,突出良效

《本草备要》初刊于1683年,收药402味;1694年增订再版时,根据读者反馈,将药物增加到479味(包括常用食物药)。直到今天,该书绝大多数药品仍为临床常用。

以往大多数本草书罗列功效主治,平铺直叙,主次不分,是非莫辨,令读者无所适从。汪昂则精选药效、并突出重点。

首先,该书眉批栏用寥寥几个字,突出最主要功效(今整理本将这部分内容紧接药名之后排印)。其次,他把锤炼筛选出来的实用功效主治用大字表示,给读者以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他多采谚语、警句,以强化记忆。例如紫菀“血痨圣药”、丹参“功兼四物,为女科要药”、“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等。

汪氏还善于运用总结共性、区分个性等方法,多方突出药物特性。前者如:凡仁皆润,凡肉皆补,凡石药冷热皆有毒……;后者如“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虚痰用竹沥,实痰用荆沥”等等。或者在共性中求个性,如“热药多秘,惟硫黄暖而能通;寒药多泄,惟黄连肥肠而止泻”等。这一做法,解决了一个“诸家(本草)析言者少,统言者多”,即分析药效特性过少的弊病。

此外,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可信度,《本草备要》中穿插了许多单味药取效的医案、典故,读之令人兴趣盎然。例如车前子一味治愈宋·欧阳修暴泻,等等。

2.医药结合,阐理详明

汪昂认为以往本草读之味如嚼蜡,就是因为“未尝阐发其理”,使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要阐药之理,“当先注病证。不然,病之未明,药于何有?”因此汪氏特别注意因药推原病因,因病辨析药性。

《本草备要》许多药物功效之下,用小字注出了简捷的疾病鉴别诊断法,使读者在学习药性功治的同时,也就熟悉了疾病的辨证要点。例如连翘“消肿排脓”功效下注有:“凡肿而痛者为实邪,肿而不痛为虚邪,肿而赤者为结热,肿而不赤为留气停痰”。进而指出连翘散结、清火,“为十二经疮家圣药”。

此外,汪氏还在论病之余,附带介绍了许多治疗大法、用药技巧等名言,帮助读者抓住要法、灵活用药。如人参条:“脱血者先益其气,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之义也。若单用补血药,血无由而生矣。凡虚劳吐血,能受补者易治,不能受补者难治。”另许多药物功治之下,还介绍了药物配伍、方剂妙用及用方之理等,要言不繁,支而不蔓,非常方便临床处方用药。所以,在这一意义上来说,《本草备要》不仅是药物专著,也是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立法处方的好医书。

必须说明的是,汪氏《本草备要》的大多数内容,都属于萃取前代本草精华,这需要很高的医药学术素养和鉴赏力。汪昂精深的医药学术造诣,实事求是的学风,使之能游刃有余地选精汰芜。该书引前贤之言,并非照搬全抄(常有节略增改),但注意保存原义,且一般都注有出处。

此外,该书中也有很多汪氏个人的独特见解(多达120余处)。汪昂敢于指摘经典本草记载的谬误、针砭时弊、判断是非,为读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例如他驳正“凡肉皆补,惟猪肉无补”、 “猪肉反黄连、乌梅、桔梗,犯之泻痢”的说法,言之有理。又如他指出萎蕤(玉竹)性缓,久服才能见功,批评时医凡遇虚证,辄滥加几分萎蕤于煎剂的无益做法,是盲从李时珍的萎蕤可以代人参、黄芪之说。此外,汪昂在药物的性味、功治、炮制、鉴别、配伍等多方面的独特见解,都甚有益于临床用药及辨药。后世有人批评汪昂不是临床医生,故“专信前人”、“无所折衷”——言过其实。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该书无论前贤之说、汪氏之见,都未必尽妥。但瑕不掩瑜,作为一本繁简适中,精华毕集的本草读物,《本草备要》堪称学习本草原文的最佳教材,方便临床用药参考的实用手册。

三、如何学习应用《本草备要》

任何一部著作,都只能按其知识单元的主序列展开讨论。在掌握好主序列知识之外,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纳、提炼相关的知识,是学习任何书籍(包括《本草备要》)的基本方法。

1.抓住药性功治重点,熟读多背

《本草备要》的重点内容是临床用药知识,即药物功效主治。这部分内容正文用大字表示,简明扼要。建议读者熟读多记,烂熟于胸。对此,汪昂建议:“若以本文另誊,尤便诵习”。也就是说如果把重要的大字本文另外誊写,更方便日常学习背诵。

汪昂提出这一学习方法,是因为该书正文的大字中,夹有很多小字的相关解释。大小字夹杂好处是主次分明,有疑即解,但也有文句隔断,不利习诵之弊。因此,初学者不妨再精选常用药(食物药可暂缓),誊写大字本文以供背诵。本书后附有药名索引,临床使用时可快速检索药物。

2.分类归纳书中其他知识

汪昂还有第二个建议,是针对如何掌握书中其他知识而来的(用小字排印)。前已述及,《本草备要》小字注释中,有很多药性比较、疾病鉴别、治疗大法等方面的名言警句、谚语歌诀。但汪昂知道,这类的注释只能出现在书中的某一个地方,“若每处皆释,则重复烦琐,反生厌渎”。因此,汪昂建议“读者汇观而统会之可也”!即将各种知识汇总综合,如分类摘引原文,分类索引等。

疾病鉴别诊断类的注释可以病证为纲进行归类。常识性的病名(三虫五痔、五劳七伤、五疳、五淋、九种心痛之类)可按数字排序,制成分类检索表。

书中大量的治法、用药技巧名言,最值得摘录汇集。例如: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肺敛则音开,火降则渴止”、“治实火之血,顺气为先;治虚火之血,养正为先”之类的治疗原则,非常实用。读者甚至可以自己浓缩精练其中的名言以适合记忆。例如“风药中须兼养血药,制其燥也;养血药或兼搜风药,宣其滞也”,可以浓缩为:“风药兼养血则不燥,养血加风药则不滞”等等。

该书有不少带有“惟”、“独”字样特定句式,经常被用来突出药物特性。如:“凡能杀虫之药多是苦辛,独使君子、榧子甘而杀虫”;“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坠痰涎”。汇集此类句型,记忆效果非常好。

此外,诸如同类药物的比较、药物的常用配伍、方剂的运用技巧等等,也都可以各自归类,这样就可以从多角度再次解析《本草备要》,摘引归类出许多医药基础知识,方便运用和记忆。汪氏对他的《本草备要》利弊了如指掌,因此才能提出以上中肯的学习方法,读者诸君不妨一试。

本次整理所用的底本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还读斋增订本。校点中以康熙二十二年(1683)还读斋初刊本、康熙间成裕堂刊本、乾隆间文盛堂本为对校本,旁参《本草纲目》(金陵本)、《证类本草》(晦明轩本)诸书。以上初刊及增订本都无附图,故后世刊本由书商补缀之图概不采用。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讹误,本次整理时尽量根据最早的刊本予以纠正。

本次整理对原书体例有一些必要的调整(详见整理说明)。例如原来眉批栏的功效提要,今移附药名之后等。其他关于人物、名词、注音等的眉批,则散入正文相应内容之下,用鱼尾号(【】)括起来。药名后的小字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该药的“十剂”(宣、通、补、泻、涩、滑、燥、湿、轻、重)属性,二是功效提要。例如:“枳实·枳壳:泻,破气、行痰”。前一个“泻”字是“十剂”属性,并非泻下功能,后面“破气、行痰”才是其功效。本次整理很少出注,仅在原书少数语焉不明、文义有误之处,略加注释。欢迎读者对校点中的错误提出批评。

郑金生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