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医师临床工作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排便障碍

所谓排便正常,一是指排出的是成形的、黄褐色的软便;二是指每日排便1~2次,或1~2天排便一次;三是指大便排出畅快,可排空粪便。排便障碍是指排便不畅之意,包括便秘、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排便不畅、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等。

便秘的病因复杂,机制不明确,且影响因素众多,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1.一般小儿便秘常由喝水少引起,青年多由活动少且摄入食物纤维素过少引起,中老年多由于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精神因素等引起。

2.生理学因素

严重的顽固性便秘是因为结肠无力或肛门直肠协调障碍,这两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但是,多数诉有便秘的患者结肠运输时间与肛门直肠功能都正常。

3.精神因素

没有一致的精神症状适合于所有便秘患者,但是,肠道运输正常的严重便秘通常会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而精神抑郁的患者也会发生便秘。

一、便秘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便秘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功能性便秘多见。

(一)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以持续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表现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符。

人口统计学显示:便秘症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超过27%。由于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生率在逐年增高,所有年龄均可发病,以女性和白种人最常见,且向年轻化发展。国内便秘调查显示,便秘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北方地区便秘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二)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1.应包括以下两个或以上症状

(1)至少25%的排便有努挣;

(2)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

(3)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

(4)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

(5)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如手指排便、支托盆底);

(6)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

3.不符合IBS的诊断标准。

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

二、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是指排便的规律性和粪便的性状发生改变的现象。包括排便时间的早晚不一或饭前饭后不一等无规律性改变;或出现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等粪便性状改变。此症状常见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大肠息肉、大肠肿瘤等病。

三、排便不尽

排便不尽是指大便已排完,但仍有没排完之意。可伴有肛门下坠、烧灼感;大便可以成形或不成形,病情及症状轻重视患病时间长短表现不一。常见于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窦炎、直肠炎者,还可见于因饮酒吃辣引起上述肛肠疾病复发者。

四、排便不畅

排便不畅指虽能排出大便,但自觉排出不畅或有排便阻塞感。此症状多见于功能性肛肠疾病,如肛门直肠神经症;也可见于器质性肛肠病变,如直肠狭窄等。

五、排便次数增多

正常排便多数人每日1次,少数人每日2次,如每日排便超过3次以上,即可视为排便次数增多。此症状可见于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放射性肠病,大肠平滑肌瘤,肛门神经症,还可见于结直肠癌早、中期。

六、大便变细

大便变细可由肛门狭窄和直肠狭窄引起。

1.肛门狭窄

常见于肛管直肠手术(如痔、肛瘘手术)。手术造成创伤,可使肛管直肠狭窄,大便变细。有些患者在痔手术后因疼痛不敢排便,导致肛门瘢痕性狭窄,有的甚至不能通过筷子粗细的探针,最终只能靠手术扩肛解决。

2.婴幼儿肛门狭窄

多为先天性肛门闭锁或狭窄,无法排便或排便不畅,需手术治疗。

3.直肠狭窄

多见于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向肠腔生长,使肠腔变窄,大便变细,大便表面多有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