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疗方法
1.静脉滴注清热解毒针剂
非典患者的高热等症状表现,中医认为均与邪热相关,或肺经风热,或肺胃蕴热,其辨证论治离不开清热解毒,本科选用清开灵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方便,起效快,具有较好的清肺消炎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清热解毒中药有消炎、抑菌以及降解、清除内毒素的作用。
2.中医辨证施治
根据本病传染性强,春季发病,可参照温病、风温肺热等进行辨证论治。笔者认为本病由风热之邪与时疫夹杂,邪在肺卫或卫气同病,邪热疫毒充斥表里,气机不利,故头身痛,并非夹湿所致,上壅咽喉则咽痛。一旦正不胜邪,易致传变,治疗用药当顾护正气,清代医家主张以轻清宣化为主,不可大剂寒凉。根据此法拟定基础方:僵蚕10g,蝉蜕6g,桔梗10g,甘草6g,玄参15g,马勃6g,重楼20g,岗梅根20g,柴胡10g,厚朴10g。热毒盛者加黄芩15g,蒲公英20g;湿热盛者加苍术10g,陈皮5g;咳嗽者加枇杷叶15g。1剂/天,水煎服。临床还注意到春季为阳气升发之时,少阳当令,疏利少阳枢机,有利邪之出路,故常加用小柴胡片口服。
3.严格掌握激素的应用指征
非典属感染性疾病,但如过早或随意大剂量滥用激素,尤其抗感染治疗不足时,可引起感染病灶扩散。本科将皮质激素用于重症患者,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3~5天,则有助于炎症病灶的吸收。
4.合理使用抗生素
通过分析非典患者持续高热,肺部炎症阴影,且变化快,多有畏寒、咽痛、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等临床特点,虽然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病原体不明,也要考虑到细菌感染的因素,如革兰氏阴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尽早选用能覆盖这些病原体的抗生素,如新大环内酯类、广谱半合成青霉素、三代头孢、喹诺酮类,对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病情起着很重要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病情较重者,主张早期即予二联用药。
5.对症处理
高热不退,易耗水液,补充足够的液体及维生素,有助减少体力消耗,可起一定支持作用。发热超过38.5℃者,使用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尼美舒利片)除有解热作用外,还可抑制炎症过程的所有介质,抑制激活的白细胞产生氧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