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儿的五脏特点
明代儿科名医万全根据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理论,提出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这一论述明确提出小儿五脏特性是: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常有余,即所谓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理论,所以万全在《万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中谈到“有余为实,不足为虚”。
一、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血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的内涵,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达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维持其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2.藏神
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并调控心血的运行,以濡养全身及心脉自身。
3.心的生理特性
小儿阴常不足,木火同气,心肝之火易亢。肾阴之水不足,水不制火,心少克制,心火易炎,因此小儿心气旺盛有余,故有“心常有余”的生理特点。然心之有余又是相对的,稚弱的,并非强实的,成熟的,完善的,小儿气血尚未成熟,故心血不足,心主血脉,心藏神功能稚弱。
4.心的病理特性
小儿患病心火易炎,邪易内陷心包,上扰神明,临床出现烦躁不安,甚至蒙蔽心包,发生神志昏迷。
二、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气司呼吸
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肺主呼吸之气,亦称“肺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肺不断地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吐故纳新,促进了宗气的生成,并调节着气机,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肺要保持其司呼吸功能的正常,除肺阴起着滋润作用外,主要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首先,体现于宗气的生成方面,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其次,体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人身之气是运动不息的,气的运动叫做气机。气机的调畅与否,除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外,肺气的调节作用亦十分重要。含有水谷精微的血液,从心通过经脉而汇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功能进行气体变换,然后再通过经脉仍回到心,最后输布到全身。
2.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气中的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以濡养之,并在卫气的作用下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水液及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至各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废水),下输至肾和膀胱,成为尿液。故说“肺为水之上源”。
3.朝百脉,主治节
朝,即聚会之意。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
4.肺的生理特性
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结构尚未完善,生理功能活动尚未健全,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易形成易患肺系疾患的内因外因。肺为华盖,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入侵,不管从口鼻而入还是皮毛而入,均先犯于肺,故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肺气的充足需脾气的充养,小儿“脾常不足”,抗病功能较弱,难以充养肺气,故肺气亦不足,卫外不固,此即生理之肺脏娇嫩。
5.肺的病理特性
生理上,肺的卫外功能相对不足,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稍有护养失宜,则每易为外邪、时疫之邪所侵,不论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受,均易先犯于肺,而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
三、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有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其中的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并转输至心肺,布达于全身的功能。
2.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之中流行,防止其逸出于脉外的功能。
3.脾的生理特性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用全而未壮,乳食的受纳、腐熟、传导,与水谷精微的吸收、传输功能均显得和小儿的迅速生长发育所不相适应。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家长喂养常有不当,就形成了易患脾系疾病的内因外因。加之小儿肝常有余,脾受克制,故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4.脾的病理特性
在小儿脾胃运化能力相对较弱的基础上,加之小儿乳食不知自节,稍有喂养失当,则易为乳食所伤而患伤食、食积、呕吐、腹痛、泄泻、疳症等脾胃病症。
四、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气机,使之畅达的功能。
(1)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
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均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气机的调畅。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
脾胃是具有消化功能的主要脏器,而肝的疏泄功能,对脾胃的消化起着协助作用。
(3)调畅情志活动:
情志活动属于心所主管,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能疏通气机,所以肝具有调畅情志活动的功能。
(4)通调排精与排卵:
女性月经的周期、经量等正常与否,以及男子的排精等,均与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密切。
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其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3.肝的生理特性
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肝气生发则五脏俱荣。小儿生机蓬勃,精气未充,肝阳易旺,肝风易动,故有“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但此有余为生长之气自然之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此有余又是相对有余,是稚弱之有余,是相对于其他脏腑而言的,并非强实成熟之说。
4.肝的病理特性
“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气横逆,肝风内动的实证与虚证。
五、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藏精
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1)藏精:
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2)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指肾精及其所化精气的生理作用。
(3)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
脏腑气化,是指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推动和调控着脏腑形体器官的功能,进而推动和调控着机体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与能量相互转化的功能活动。
2.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
机体水液的吸收、输布与排泄,是在肺、脾、肾、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而肾气及肾阳、肾阴对水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的气化功能,尤其是脾肺之气的运化和输布,具有重要的促进和调节作用。
(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尿的生成和排泄,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环节。
3.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4.肾的生理特性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腑。小儿肾常虚,是指小儿脏腑虚弱,气血未充,肾中精气尚未旺盛,骨气未成。加之小儿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脑髓、发、耳等外观与功能均与肾有密切关系。而小儿先天之肾精又须赖于后天脾胃生化之气的充养,才能逐步充盛,小儿未充之肾气又常与其迅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显得不相适应,故有“肾常虚”的生理特点。
5.肾的病理特性
由于先天肾精未充,故小儿常见与先天肾气不足有关的疾病,如五迟、五软、遗尿、解颅等。后天患病之后,日久则较成人更易发生肾气虚衰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