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一、中医
历代医家对痛风病因的认识,多认为风、寒、湿、热为主因,或过食肥甘,痰湿内生所致;痛风的病机责之于风、湿、痰、瘀等阻滞经络。本病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内因
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和正气亏虚。禀赋不足,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则筋骨经脉失养,或肾司二便功能失调,湿浊内聚,流注关节、肌肉,闭阻经脉,均可形成痹痛;禀赋不足,阴阳失衡则累及其他脏腑,主要累及脾,使之运化失调,尤其对厚味、酒食运化不及,致痰浊内生,凝滞于关节,或化源不足,气血无以充养关节经脉,亦可导致痹病。正气亏虚,可为素体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产后气血不足,或劳倦、饮食、情志所伤,或过服某些化学药物所致。
2.外因
主要是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由于居处潮湿,劳作环境湿冷,或水中作业,或冒雨涉水,或阴雨、暑湿天气缠绵,或汗出当风、汗出入水中等原因,在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之时,风寒湿热之邪,即可入侵人体筋脉,留着于肢体、筋骨、关节之间,闭阻不同,发为本病。由于感邪不同,或邪气偏盛而形成不同的、相应的痹证。
3.诱因
主要是在正虚邪侵,或邪滞经脉之时,复加过度劳累,七情所伤,内耗正气;或饮食不节,醇酒厚味,损伤脾胃,内生痰浊愈甚;或复感外伤,或手术,或关节损伤等,均可加重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诱发本病。
其病位初期表现在肢体、关节之经脉,继则侵蚀筋骨,内损脏腑。其实,本病在出现症状之前,即有先天肝肾不足和脾运失司,不可忽略。本病的性质是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脾运失调为本,后及他脏,以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脉为标。
二、西医
1.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引起,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多基因遗传缺陷使肾小管尿酸分泌功能障碍,尿酸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②特异性酶缺陷:此型痛风极为少见,主要为嘌呤代谢途径中的有关酶的缺陷致嘌呤生成增多,血中尿酸累积而致痛风。痛风约90%为尿酸排泄减少,而不超过10%患者尿酸产生过多。继发性痛风:继发于其他疾病,病因多较明确。①继发(伴发)于其他先天性代谢紊乱疾病,如糖原累积病Ⅰ型;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癌肿化疗与放疗时引起核酸转换增加,致尿酸产生过多;③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抗结核药物、环孢素A、吡嗪酰胺等。
2.痛风急性发作的机制十分复杂。总的来说,发病机制是尿酸生成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酸盐沉积,从而引发的炎症反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发现在急性痛风过程中炎症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伴随着炎症反应发生系列免疫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