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一、中医
1.先天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筋脉失养,而外邪易侵;若兼房室不节、相火妄动,水亏于下,火炎于上,阴火消烁,真阴愈亏;病久阴血暗耗,阴损及阳,时有外感风寒、湿热诸邪,深侵肝肾,筋骨失荣而致本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强调说:“腰背痛者皆是肾气虚弱。”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
2.感受外邪
风寒湿热等邪由腠理而入,经脉不利,营卫失和,气血阻滞脉络,经脉痹阻,不通则为病。如《素问·痹论》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宋·严用和《济生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指出了风寒湿邪是本病病因,可由体虚而感受外邪所致。
3.肾虚督寒
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寒湿内盛,兼受寒湿之邪乘虚内侵,内外合邪,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脊柱乃一身之骨主,骨的生长发育又全赖骨髓的滋养,而骨髓乃肾中精气所化生,若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骨质疏松,酸软无力。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督脉“贯脊属肾”,其为病“脊强反折”,肾虚寒湿深侵,肾气不足,督脉失养,脊骨受损而致本病。《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4.痰瘀气滞
跌仆闪挫损伤经脉气血,瘀血内阻;或长期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或郁怒伤肝,气滞血瘀,阻塞经络;或脾失运化,痰浊内生;气血阻滞于背部经络,腰脊失气血濡养而发生本病。
本病基本病因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失调,房室不节,惊恐、郁怒、病后失调等,而致肝肾亏虚,督脉失荣,风寒湿等邪乘虚侵袭,深入骨骱、脊柱;病久肝肾精血亏虚,使筋挛骨弱而邪留不去,渐致痰浊瘀血相互胶结而成。故虚、邪、瘀是对本病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虚、邪、瘀三者关系密切,痹必有虚、痹必有邪、痹必有瘀,凡AS患者体内虚邪瘀三者共存,缺一不可。但不同的患者,虚邪瘀三者的具体内容、程度不同。虚邪瘀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为患,互为因果,形成双向恶性循环。本病初起,外邪侵袭,多以邪实为主;病久邪留伤正,可出现肾督亏虚、痰瘀互结,而成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脊柱、筋骨、关节,与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病变后期可累及脏腑。
二、西医
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一般认为是由于患者存在遗传易感因素,在某些环境因素触发下致病。已证实,本病的发病与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此外,环境因素也参与了AS的发病。AS的病理包括附着点炎和滑膜炎。关节囊、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炎症又称肌腱端炎,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白细胞。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的侵蚀,进而肉芽组织形成,最后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发生新的附着点炎症、修复。如此多次反复,使整个韧带完全骨化,形成骨桥或骨板。中轴关节病变的病理基础是由于脊柱周围韧带的慢性炎症使韧带硬化,骨赘形成并纵向延伸,在两个相邻的椎体间连接形成骨桥。椎间盘纤维环与骨连接处的骨化使椎体变方,脊柱呈“竹节状”。AS的滑膜炎典型表现为滑膜细胞肥大和滑膜增生,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AS的滑膜炎浆细胞浸润以IgG型和IgA型为主。关节外病变如虹膜睫状体炎、主动脉根炎、心传导系统异常、上肺纤维化和空洞形成、马尾综合征以及前列腺炎等,其病理变化分别为睫状体和睫状突、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房室结、肺间质、蛛网膜,以及精曲小管、前列腺等处的纤维结缔组织结构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