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辅助生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着床

受精后30小时,受精卵借助输卵管蠕动和输卵管上皮纤毛推动,向宫腔方向移动。同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即为卵裂,形成多个子细胞,称为分裂球。受透明带限制,子细胞虽增多,并不增大,以适应在狭窄的输卵管腔中移动。受精后50小时为8细胞阶段,至受精后72小时分裂为16个细胞的实心细胞团,称为桑椹胚,随后早期胚泡形成。受精后第4日早期胚泡进入宫腔。受精后第5~6日早期胚泡的透明带消失,总体积迅速增大。继续分裂发育,晚期胚泡形成。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称为受精卵着床,也称为受精卵植入。受精卵着床需经过定位、黏附和穿透3个过程。定位是指着床前透明带消失,晚期胚泡以其内细胞团端接触子宫内膜。着床部位多在子宫后壁上部;黏附是指晚期胚泡黏附在子宫内膜后,滋养细胞开始分化为两层。外层为合体滋养细胞层,内层为细胞滋养细胞层;穿透是指合体滋养细胞分泌蛋白溶解酶,溶解子宫内膜细胞、间质及血管,完全埋入子宫内膜中且被内膜覆盖。受精卵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有:①透明带消失;②胚泡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胚泡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④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按蜕膜与胚泡的部位关系,将蜕膜分为3部分:①底蜕膜:是指与胚泡极滋养层接触的子宫肌层的蜕膜,以后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②包蜕膜:是指覆盖在胚泡表面的蜕膜,随胚泡发育逐渐突向宫腔。这部分蜕膜高度伸展,缺乏营养而逐渐退化。在妊娠14~16周因羊膜腔明显增大,使包蜕膜和真蜕膜相贴近。包蜕膜与真蜕膜逐渐融合,于分娩时这两层已无法分开,宫腔功能消失;③真蜕膜:是指底蜕膜及包蜕膜以外覆盖子宫腔其他部分的蜕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