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检查法(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触诊内容

1.压痛点

检查压痛时,应先让被检查者指明疼痛部位及范围,检查者用手从病变外周向中央逐步触诊。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注意压痛部位、范围、深浅程度、有无压痛等,并注意患者的表情和反应。

压痛是诊断骨折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常提示骨折所在。特别对于一些微细的裂纹骨折、嵌插骨折,往往X线片上不易发现,然而在骨折处的压痛点却十分肯定。压痛点也常常是慢性劳损疾病的特有体征。

2.皮肤

触诊检查皮肤的温度、出汗程度、湿度、弹性等。局部皮温增高,常常是深部组织炎症的表现;皮温减低,为肢体血运障碍。因肌肉的血管比较丰富,所以正常关节部位的皮温常略低于关节上下肌肉部位的皮温。皮肤异常干燥见于黏液性水肿、脱水、硬皮病等。正常情况下,小孩及青年皮肤弹性好;中年以后皮肤逐渐松弛,弹性减弱;老年人皮肤组织萎缩,皮下脂肪减少,弹性减退。弹性减弱病理情况下可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和严重脱水的患者。

皮下结节检查时应注意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例如,类风湿结节好发于肘背侧、指关节、肩骨突、枕骨突、腓肠肌腱等处。痛风结节也称为痛风石,是血液尿酸超过饱和浓度,尿酸盐针状结晶在皮下结缔组织沉积,引起慢性异物样反应所致。一般以外耳的耳轮、对耳轮、跖趾、指(趾)关节及掌指关节等部位多见。为大小不一(小至小米粒,大至1~2cm)的黄白色结节,或无症状,或有疼痛。较大结节表面皮肤变薄、破溃可排出白色糊状物质,不易愈合,为痛风的特征性病变。

对某些皮疹,在触诊检查时要体会其平坦还是隆起,按压皮疹是否褪色,有无瘙痒或者脱屑。皮肤水肿是指凹性水肿还是黏液性水肿或象皮肿。瘢痕检查时注意坚硬程度、质地是否均匀、与深部组织有无粘连等。

3.肿块

对体表显露的肿块,或未显露的深在肿块,都要由表及里,由轻到重,由外围到中心进行认真的触诊。首先要判断肿块的部位,范围大小,是表浅还是深在,质地是柔软还是坚硬,初步判断是骨组织病变还是软组织病变。然后触摸肿物有无活动及压痛、活动度大小、表面是否光滑及其形状(圆形、椭圆形、分叶状、不规则状),以判断肿块的性质。最后还要注意肿块局部有无淋巴结肿大情况。

4.畸形

通过触摸肢体的异常形态,可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性质及移位方向,有无重叠、成角、旋转等畸形发生,并根据手法复位等治疗后畸形是否消失来判断治疗效果。

5.异常感觉

触诊时可发现的异常感觉主要包括:骨擦感、异常活动、肌腱弹响、皮下捻发感等。骨擦感是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产生的,是骨折的专有体征,也可用来判断骨折的愈合情况。手部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当活动患指时可触及肌腱弹响感。

6.动、静脉触诊

结合局部皮温和色泽,触诊动脉搏动可判断血管是否有损伤。触诊静脉时需要感觉静脉充盈度,以判断血液充盈程度和循环血液量。

(屠重棋 镐英杰 黄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