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健康产业发展前景
一、健康产业的发展背景
健康产业是在市场化条件下,通过提供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相关需求以获得盈利的经营形式。它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可以看做是包括所有与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产业体系。据发达国家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生活和消费的观念、方式将会快速升级,传统的就医和保健需求也会随之而变,国民将更为重视且增加对健康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是各式各样的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涉及体检预防、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健康保险、保健营养等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201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3.65万亿元人民币,即人均7485美元。按世界银行对国家经济体的认定标准,人均GDP到达6000美元,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此时中产群体大量涌现,对健康服务业的需求大量增加。此外,按照国际上的标准,65岁以上入口占总人口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占14%以上,就是老年社会。我国2014年65岁以上老人就已经达到1.5亿人,占总入口11%,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可以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决定了我们要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
科技的高速发展是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力量。在医学领域,传统的基础学科如生理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基因工程已经可以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开始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健康产业运用的诊疗技术、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等手段的更新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是众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与运用,体现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价值。因此,健康产业的产品及服务具有很高的科技附加值。目前,我国在生物基因领域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大,有些方面甚至居于领先地位。我国利用基因科技来形成基因健康产业有着独到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可用于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成熟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在基因层面上为人类健康提供个性化保健服务已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具有发展健康产业所需的市场需求、社会经济条件与健康产业相关科技基础。从国家战略来说,现在各国均在抓紧制定和实施“国家健康促进”行动规划,健康管理及其相关产业成为重点关注领域与优先发展方向。如美国实施的第三个“健康人民(healthy people)2010”规划,欧盟国家实施的第二个“欧盟成员国公共健康行动规划(the second program of community action in the field of health 2008—2013)”,日本实施的第三个“健康日本21(healthy Japan 21)”国家健康促进行动规划,中国已制定并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
这预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包含医疗卫生、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的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将日益显现。“美国每年在健康领域的花费占其年GDP的15%,加拿大、日本的健康产值占10%左右,拥有13亿人口,处于健康与财富交叉点的中国,目前只占5%~6%。”国际营养品巨头康宝莱国际董事会主席兼CEO迈克尔·奥·约翰逊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乐观地表示,“中国会成为全球健康产业的最大市场,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二、发展健康产业的意义
(一)发展健康产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人口总数的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占20%,而另外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中华医学会对我国33个城市33万各个阶层的人们调查显示,我国近70%左右的居民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高于其他人群。另外,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对全国16个省、直辖市辖区内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平均亚健康率为64%,脑力劳动者是高发人群。国内医务工作者的亚健康发生率为54.7%,反映出亚健康状态与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环境息息相关。
疾病威胁方面,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居全世界第一,高血压患者人数接近2亿,具有“三高三低”(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征。同时我国结核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乙肝病毒感染在中国农村男性人群中已从高流行状态转变为中流行状态,但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和易感人群的绝对数量仍然很大,性病、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000年以来新发及不明原因传染病先后数次大流行。此外,我国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情况也非常严重,国际卫生组织在《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称,全球2012年因慢病导致的死亡达3800万人,其中中国有860万人。在这860万人中,男性约四成(39%)、女性约三成(31.9%)属于过早死。据第5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已达3亿左右。前几位死亡原因依次是脑卒中、癌症、老慢支、心脏病,占死亡总数的75%,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抽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静坐生活方式)处于流行高水平或者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很多可控危险因素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在未来20~30年,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率还会持续上升,慢性病患者人数会出现井喷,并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问题会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疾病谱从传染性疾病逐渐过渡到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使医疗模式由单纯治疗转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人们更加重视亚健康状态下的及时调整和恢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将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的行列,这意味着健康会成为中国人的优先选择。这种趋势表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健康时代。目前我国还存在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和人民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民健康素养不高的局面。因此,目前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可直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健康产业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需要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时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有1.1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87%。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病为1.13亿人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 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老年人看病和住院医疗费用平均为5075元,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为30.2%。家庭成员承担照料老人的主要责任,但仍有超过1/4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缺乏照料。老年人养老最强烈的需求是健康医疗,特别是对社会化需求比较强烈。2050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将达到4.37亿,占全国总人口30%还多,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也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人口的总和。随着老龄化持续加剧,高龄化、空巢化问题严重。目前,我国80岁以上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约为老年人增速的2倍,预计到2050年每5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80岁以上老人。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首份中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8%,“养老危机”日趋明显。85%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老年人健康服务产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空间非常大。通过发展健康产业可以更好地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三)发展健康产业可以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因病致贫、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疗费用日趋增高,医疗保健费用投入日渐加大。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也面临我们今天同样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费用剧增,传统以疾病诊治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不能应对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健康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医疗保险公司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和疾病预测技术精确地预测出高风险的个体中哪些人需要昂贵的治疗,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通过帮助高风险人群减少对急诊、抢救或住院的治疗需求来降低医药费用,效果比较显著,保险报销费用有了较大的下降。
研究表明,在决定国民健康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环境占15%,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只占10%。可见,健康不能只靠医院和药品来解决。健康产业可为人们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等产品与技术手段,故大力发展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健康产业有助于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状态的维持,大力发展健康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健康产业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诸如慢性食物中毒等源自不良食品的疾病的发生,大力发展针对高风险人群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将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四)发展健康产业有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
全球健康产业正刮起“自然风”,中草药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成为“香饽饽”,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使用植物药治疗。早在1961年,德国在第一部药品法令中正式列入植物药,目前德国卫生部批准的可供使用的植物药有300种。作为中草药辅助疗法的长期支持者,英国查尔斯王子在其私人庄园中辟出一块地,用来种植中草药并制成草药产品上市销售。此外他还在英国康沃儿郡的私人领地内,研究草药的种植技术和配制方法。美国是世界植物药市场第一大国,75%的美国居民用过植物药。对某些西药副作用的认识加深,以及欧洲普遍接受中草药的风气蔓延,近年来美国的中草药市场发展迅速。美国不仅重视中药材的本土化种植,而且还把眼光瞄准了药材种植发源地的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到中国投资种植名贵中药材并加工成产品销售给全世界。日本民众具有服用中药的传统,日本汉方医学起源于我国古代中医学,目前汉方制剂品种有2万多种,收载于医疗保险药价目录中的方剂已达233种。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日本积极引种中国药材,现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园,栽培品种达500种以上。目前日本药材种植户和生产企业都不断扩大种植品种和生产规模,日本已贮藏了1500种药用植物的种子用于引种栽培。企业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也十分重视,其重点主要放在心脏病、癌症和老年病等常见病的治疗药物上。其在草药制药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上的产品占有率已达80%左右。
众所周知,中医形成于古代中国,是一种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传统医学。中医具有其自身的完整理论体系,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医学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随着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医药理论越来越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显示出广阔的对外服务前景,中医药医疗、教育、保健在全球将形成一种新型产业,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健康产业兴起的时机,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发挥中医药领域的竞争优势,那么就可以将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扬光大,同时扩大在国际卫生行业的影响力。
(五)发展健康产业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日益更新,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用“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来形容快速发展的健康产业,恰如其分。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超过10%。其中,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成为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5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销售额每年增长13%以上。
健康管理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健康视角,对健康的投入不是付出,而生投资。改善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影响传统的经济核算方式,“全面收入”理论被提出,将健康改善带来的福利价值也纳入经济核算之中,以全面反映健康的实际影响。在对员工的健康管理中,美国企业每投入100美元,会得到200~300美元的回报,效益十分可观。根据“失能调整生命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测算则表明,预防800万人死亡可获得3.3亿个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每一个失能调整生命在2015年前可平均获得年收入563美元,其直接经济总效益将达到1860亿美元。国内的相关研究也显示,1950—1982年间中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从35岁增加到69岁,由此创造的经济价值达到24 730亿元,平均每年约773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2%。据世界银行测算,在过去4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中,8%~10%来自于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指出:亚洲经济发展奇迹的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群健康的改善。
发展健康产业还可带动其他众多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健康产业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产业,不仅包括第一产业,也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如中药,很大一部分要靠种养殖业来完成,这属于第一产业;制药业、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生产基本属于第二产业;医院、医疗咨询、健康管理、休闲健身、营养保健等则属于第三产业。由此可见健康产业是一个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大产业,它的快速发展可直接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众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经济学家、《财富第五波》作者保罗·皮尔泽强调,“继IT产业之后,健康产业将成为全球财富第五波。”目前我国健康产业高速发展,预计2015年该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缓解医疗产业的供需矛盾冲突,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同时还将带动医疗与医药产业、传统中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与教育培训、健康运动产业、旅游与休闲度假产业、餐饮服务业、房地产业、保险(尤其是人寿与健康类保险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或关联产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更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美国健康产业已达到1.5万亿美元的收益,而我国目前才400亿美元。虽然我国拥有各类生物制药企业6000余家,但规模普遍偏小、研发力量较弱,生产的药品中仿制药高达97.4%。正因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效应,世界各国政府都正在把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把投资医疗产业的重要性仅排在新能源之后,将其看做是保留或创造新就业岗位的重点行业。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着西方国家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和开发中国市场的巨大压力。外商对中国投资,已从来料加工、合资办厂发展到兼并中国企业独资办厂的阶段。他们不仅利用中国的市场,而且也在整合中国的资金。由此更增加了我们发展健康产业的紧迫性。因此,我同应及时启动健康产业规划,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等进入健康产业领域,大力发展我国的健康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国外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美国实行了20多年的健康管理揭示出一个规律,即健康管理以及健康服务可使患者及健康人更好地拥有健康,以及有效地降低医疗支出。在美国,最大的产业是服务产业,而服务产业中最大的产业是健康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健康管理在美国出现,到如今美国已有700家健康管理公司,有9000万人接受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的产业市值达500亿美元。美国1/7的成年人从事健康产业。目前医疗健康产业占到了美国经济的17%多。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到2020年,美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将占到美国经济的25%。日本2000年通过“21世纪全民健康促进运动”,2002年通过了《健康促进法》。2006年发布了“健康促进之健身活动指导”,实施“专门健康体检制度”及“特定健康指导制度”。在日本,不到2亿人就有60多万名营养师提供专业服务。并且其他的健康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如疗养产业每年产值就高达3000亿美元,成为日本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日本的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德国政府于2009年1月批准了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医疗健康产业和教育领域成为重点投资对象。2010年,德国健康产业的产值就达到了728亿欧元,在各行业产值排名中位居第五。其健康医护产业占GDP的10%,健康产业劳动人口数占就业人口的13%。据预测,2030年德国健康医药产品及服务业产值将增长三倍。加拿大目前正在实施一项“全政府”活动一一现在行动,它是探索通过全政府操作的健康促进活动来控制健康关键风险因素。芬兰实施了25年的成人健康促进项目,其中特色健身活动就是温泉和芬兰浴。东南亚各国,如泰国、菲律宾的疗养产业成绩突出,泰国一直将泰式保健按摩服务作为旅游特色向外国游客推荐。
在过去的50年里,世界经济的8%~10%要归功于健康产业,健康产业的增长速度几乎超过了世界上每个国家的GDP增速,被国际经济学界誉为“无限辽阔的兆亿产业”。而且其行业周期性较弱,具有较强的应对经济变化的能力。尤其在经济危机时期,健康产业的高速发展成为最具吸引力的产业风景线。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中,唯有卫生健康产业是直线上升的产业。在21世纪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健康产业依然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持续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世界上仅抗肿瘤药物的年销售额就高达414亿美元,排在其后的降胆固醇药物的年销售额也高达337亿美元。稳定的发展和良好的经济效应使健康产业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现代健康相关科学技术成为世界各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生物和细胞生化科技方面的突破性研究大大降低了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承担能力。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一直对高端科技创新极度重视并予以大量投入。跨国医药企业、世界500强中的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往往占其销售收入的10%~15%,美国辉瑞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是80亿美元左右。技术的领先优势也使得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尤其是医药和保健品行业一直在全球市场上占主导地位。
四、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健康产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以健康食品和保健服务业的兴起为标志。2003年SARS风暴过后重新唤醒了全民的健康意识,催生了健康体检行业;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发展战略,中国的健康产业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8月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从国家宏观层面对发展国民健康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目前,中国健康产业体系涵盖医疗、保健、康复等各个环节,健康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整个健康产业已初具规模。
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1.医疗产业
从医疗机构来看,我国大医院、条件好的医院,基本上都在大城市,而人口众多的广大农村和城镇,医疗条件相对较差,有些地方甚至缺医少药,人民群众的健康缺乏基本保障,看病难、看病贵相对普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时有发生,广大老百姓迫切希望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此外,我同医疗机构所有制结构也不合理,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发展缓慢。据统计,2013年底全国共有医院2.47万所,其中民营医院9786所,占全国医院总数的39.62%;但民营医院拥有的医疗资源明显偏少、经营状况明显较差,民营医院病床数量仅占全同医院的11.03%,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占全国医院的11.12%,门诊人次占全国医院的8.33%,人院人次占全国医院的8.40%;民营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也明显低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民营医院总体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能力弱,其有限的生存空间不足以影响我国的医疗市场。
2.医药产业
在医药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年均增17%,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天津召开的2015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介绍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生物技术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8%。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4000多家,中外合资合作医药企业5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13000余家,医药零售店362000余家,医药产业总产值已经从1978年的79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3.16万亿元,医药产业占GDP的比重也由30年前的1.28%上升到2014年的4.63%。然而,我国的制药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创新药的品种也很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此次大会上也指出:我国制药企业约4700多家,多而散,销售额和利润率低,研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医药创新的层次主要处于以仿制为主到仿创结合阶段,仿制药达96%,新药市场被国际大公司产品垄断;在产研联盟上缺乏有效机制体制和运作实体。美国辉瑞公司一家制药企业的市值就达3000多亿元,相当于我国4000余家药企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至今我国还没有一种药品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这意味着我国的药品只能在国内流通,无法行销世界。
3.保健品产业
就保健品与运动保健行业而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与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非常迅猛,保健品企业与各类保健协会组织亦发展非常迅猛。预计到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超过50%。保健品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有别于传统中药的新门类进入中国消费者的生活。20多年来,各类保健品在市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保健品行业呈现了爆发式增长。而后的10年,被保健品广告的狂轰滥炸的消费者开始对保健品产生怀疑,保健品的行业发展一度有些沉寂。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了解的深入,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越来越客观和理性。从“治病”到“治未病”,这是对保健品本质作用认知的一种理性回归。虽然目前人们对保健品总体信任度还不是很高,但对其接受程度却在升高。传统保健品非直销销售渠道是药店,人们在药店获取其有关信息,并靠人们对其口碑传播实现销售。
但是,我国目前多数保健品企业目标市场定位时主要考虑性别与年龄等因素,而很少涉及其他个性化的因素。如没有考虑人体基因组信息可能对某些保健品存在免疫过度反应等。运动保健也存在类似问题,许多运动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如本身存在心血管方面遗传缺陷的人不适合过度无氧运动,有氧运动相对好些。影响中国保健行业发展的五大问题:一是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二是过分依赖广告促销;三是产品开发力量薄弱,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四是难以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五是产业法规不完善。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即没有一个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在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方面也无所适从。但对于保健品企业来说,无论法律法规如何变化,第一要抓研发,第二是生产质量控制,第三才是销售。
4.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从我国健康咨询、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起步相对较晚。2000年第一批健康管理公司开始成立;2004年9月,第一家网上健康管理公司成立;同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9月,深圳市成立了第一家健康管理中心;2005年10月,健康管理师正式成为新职业;2007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从此,健康管理成为我国居民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一个独立产业。纵观我国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机构的发展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开始的十年处于初级阶段,服务概念为松散型。在发展中期,提出健康体检中心概念,开展,体检后健康咨询服务。后期为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健康管理机构扩大,涉及民营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健康管理工作内涵提升,涉及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医疗保健等,健康管理产业链逐步形成。根据中华医学会统计,我国的健康管理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其中约64%的机构是体检中心。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体检中心和健康管理公司有已经超过7000家。多数机构能按照健康管理普遍流程提供服务,但不乏拉大旗作虎皮,机构各自圈地,大小规模不一,自行设立服务类别和价格,自行进行服务的营销和推广,体检市场基本处于无标准、无规范、无管理的“三元”状态。另外,我国健康管理机构还存在体检结果互相不认可,人们还没有从传统的医疗模式中走出来。还是有病找医院,还没有把预防疾病提到日程上来。涉足健康管理的企业大多还是把重点放在产品销售上,对于核心技术与相关健康服务的整合还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整个健康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体系,不能系统解决健康方面的问题,无法获得社会大众广泛的响应。
(二)发展与展望
我国健康产业经历了三个标志性阶段:第一个阶段,松散型向规范管理型发展,体现在医院分级管理、药厂进行GMP认证等;第二个阶段,健康产业中期,表现在商业健康体检中心的出现;第三个阶段,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时期,涉及民营医疗机构、社会团体甚至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等,表现在健康管理内涵提升、健康产业链逐步形成。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白书忠曾指出,中国的健康产业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在投资规模、产品质量、服务模式、操作规范和总收益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我国健康产业从投资项目的筛选、策略的确定到最后的退出,都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分散投资多,系统、整合的大笔投资少;投入诊断治疗的多,投入预防的少。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左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但也预示着我国的健康产业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正在着力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健康保险系统,这将是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健康消费越来越重视,我国未来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由于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国健康产业已成为国际资本关注的热点。2007年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总投资额居行业投资额首位,仅2014年,我国医疗健康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案例共有41起,公开的金额涉及45.5亿元。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对于资金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投资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普遍看好。未来,老年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将会逐步提升,健康产业也会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