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超声检查及其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一、腹腔镜超声原理
最近,腹腔镜超声已广泛应用于复杂的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20世纪90年代早期,随着特殊、高分辨率、B-模式(二维灰度图像)(gray-scale two-dimensional image)超声问世,腹腔镜超声首次应用于胃肠外科手术,为腹腔镜医生提供腹腔镜本身所不能传递的组织信息。不能触摸组织,一直是腹腔镜手术的软肋。腹腔镜超声能弥补这种触觉反馈的缺失,使得医生能够“观察”手术的组织、器官。
腹腔镜超声,除能够确定术前影像所发现的病变,还可发现术前影像或术中检查遗漏的病变。其主要优点提供组织结构的腹腔镜二维图像,使医生获得更多手术信息,更好进行术中手术决定。
总之,腹腔镜超声具有提高肿瘤或病变解剖定位、辨认癌性侵犯、指导实时穿刺活检或消融手术,以及最大程度完全切除肿瘤同时保留器官功能性结构的重要作用。
(一)技术
腹腔镜超声通过超声探头尖部的5~10MHz(通常7.5MHz)线阵式换能器(linear-array transducer),即直径10mm、长15~20mm探头,通过10mm穿刺孔进入腹腔或后腹腔,其穿透深度大约6~8cm。由于直接作用于器官或病变表面,即接触扫描(contact scanning),在保证探查深度的同时,可精确探查1mm结石、3mm囊肿以及3mm肿瘤。
器官表面湿度可提供良好超声对比,必要时采用生理盐水或胶作为超声耦合剂(acoustic coupling medium)。硬性探头系统,由于不能保持与器官持续接触而常常耦合不佳。腹腔镜超声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穿刺部位大小和刚性探头移动的自由度,即如何进行标准的探头纵轴、横轴方向移动。一种解决方法(尽管不是最好)是生理盐水充满手术腔,以液体作为超声介质进行硬性超声探头的接触扫描,即远距离扫描技术(stand-off scanning technique)。 采用软性探头系统时由于方向可变性,具有灵活、减少穿刺部位、节省扫描时间特点。探头弯曲部位的移动与软内镜的外部杠杆系统相似,其弯曲或延伸的性能,对于保持与肾脏弧形表面接触非常重要。探头接触扫描,通常采用3种基本操作方式:侧(移)、旋转(成角)和进(退)技术。
1.侧移技术即维持探头-组织表面几何角度不变情况下,沿靶器官表面水平滑动。
2.旋转技术即旋转探头柄(顺时针或逆时针)。
3.进(退)技术即保持探头同一方向纵向移动探头柄。
有时,可同时采用2种或3种技术,完成检查肾脏时间不超过10分钟。腹腔镜超声学习曲线一般为20~30例手术,掌握超声基本原理和熟悉局部解剖有助于腹腔镜超声的学习和应用。在与有经验医生或放射专家合作后,可加快学习曲线的进程。腹腔镜超声可在腹腔镜手术任何时间进行,大多数用于手术早期。由于腹腔镜超声在肿瘤摘除术中重要作用,专家建议手术过程中随时准备超声设备及消毒探头,以便需要时可腹腔镜超声检查。腹腔镜超声图可与腹腔镜图像,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可采取画中画方式。通常在屏幕一角显示超声回声图像,不必要另外再设单独屏幕,从而降低医生疲劳、节约手术室空间。
(二)多普勒超声
多普勒超声,可辨认血管解剖并了解病变部位血供。频谱波形分析(spectral wave form analysis)能辨别动脉和静脉血流,测量速度和阻力指数。目前,腹腔镜超声探头可同时使用B型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和/或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的能量多普勒)。彩色多普勒检查时,朝向探头方向血流表现为红色、离开探头方向血流表现为蓝色。因此,可辨别血流速度和方向。能量多普勒与传统彩色多普勒相比,具有血流敏感高(3~5倍)及受探头角度影响小的特点。能量多普勒模式信号强弱,以彩色信号的色调和亮度表示,与产生多普勒频移的红细胞数量相关,可辨认小血管及慢流血管,从而辨别血管边界和轮廓。多普勒图像灰度和彩色/能量信号,使医生可鉴别血管或囊肿,尤其可辨认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或肿瘤癌栓是否累及血管(特别是肾门)。因此,腹腔镜超声能够提高腹腔镜肿瘤分级的准确度。
二、超声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实时超声可提供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信息,如肿瘤血管、血管附近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是否可切除等。
(一)肾上腺手术
最近,一些学者报道采用腹腔镜超声用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通过超声技术所提供的重要解剖信息保证了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技术成功:如肾上腺解剖及其与主动脉、下腔静脉、肾脏、肾蒂、胰腺、肝脏和膈肌间脂肪平面,是否局部器官侵犯、局部淋巴结转移、肾上腺静脉栓塞以及肾上腺外包膜是否侵犯等。
术中腹腔镜超声检查时,对病变部位须采用缓慢的进-退及轻度旋转技术,必要时患者头朝下体位、视野加入生理盐水。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辨认肾上腺周围小血管、肾上腺范围和/或肾静脉血栓。许多学者分别报道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采用腹腔镜超声辨别肾上腺静脉回流、辨别正常肾上腺组织与腺瘤,成功完成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对于既往腹腔或后腹腔手术的特殊患者存在明显手术瘢痕时,可选择经胸腔、经膈肌途径腹腔镜超声。此外,采用腹腔镜超声成功完成旁神经节瘤手术,不仅评估肿瘤边缘,而且有助于寻找、发现后腹腔其他部位病变或术前影像及术中检查未发现的肾上腺肿块。
(二)肾脏手术
随着腹腔镜经验不断增加,肾细胞癌的腹腔镜手术范围亦不断扩大,对局部侵犯性肾肿瘤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复杂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在这些复杂腹腔镜肾细胞癌腹腔镜手术中,腹腔镜超声作用得到充分肯定。目前,腹腔镜超声已应用于技术复杂、进展型肾肿瘤手术。
学者报道了伴肾静脉癌栓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经验,认为腹腔镜超声彩色多普勒成像在合并肾静脉癌栓腹腔镜手术时必不可少,可明确肿瘤癌栓局部侵犯程度。超声探头置于下腔静脉和肾静脉时,不接触病变部位即可分辨肿瘤和非肿瘤区域。即使阻断肾动脉,超声探头仍可探测下腔静脉内逆行湍流、有无腔内肿块,肾静脉近端是否肿瘤侵犯。保留肾单位手术时,术中腹腔镜超声对于准确评估肿瘤大小、肾皮质侵犯深度、集合系统距离以及肿瘤卫星病灶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信息有利于手术医生制定三维手术计划、超声引导下确定肿瘤周围肾皮质切割线,保证肿瘤边缘足够正常皮质切除及切除深度。在复杂、伴肾动脉疾病、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中:腹腔镜超声准确定位肾动脉狭窄、血管瘤、导管,成功预防肾蒂钳夹时损伤。
(三)肾消融技术
目前,微创、新能源的探针消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保留肾单位手术。腹腔镜超声用于探针准确定位和实时监测肾小肿瘤冷冻消融或其他消融治疗。其中,冷冻消融、特别是腹腔镜下消融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消融方法。1995年,首次报道经皮肾肿瘤冷冻消融手术:通过术中超声准确实时观察冷冻消融冰球(无超声回声)的边缘,确定冷冻与非冷冻正常肾组织间高回声界面。据报道,肾冷冻消融实时监测时多采用“端射型”超声探头。但由于肿瘤最深部位不能完全冷冻风险大,因此最好再采用“侧射型”软探头,置于肿瘤对面的肾表面。通过表面接触扫描观察肿瘤深部情况,实时监测深部冷冻消融情况:检查冰球性高回声边缘,判断是否充分消融。
肾脏局部温度达-20℃时可达到肾组织完全消融,发现距离冰球5~6mm范围内组织可出现破坏性组织反应。如果担心消融附近正常组织、结构损伤(如小肠、结肠、胰腺、肾门和输尿管)时,可采用腹腔镜实时超声,它是一种安全的定位、监测方式,具有保护器官、预防偶发性消融损伤优点。
临床上,小体积肾肿瘤时通常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方式。经皮或腹腔镜置入射频消融针,实时超声观察消融治疗进程。射频消融前肿瘤呈不规则高回声特征,射频消融开始后数分钟内消失,这种超声变化可能与组织消融时微泡产生有关。
目前,有学者报道一种较新的超声“热地图(thermalmapping)”技术,采用“互相关算法(cross-correlation algorithm)”计算射频消融加热过程中超声回声信号数据,达到温度监测目的。
(四)肾囊肿手术
经皮肾囊肿穿刺方式,既可达到诊断目的亦可用于治疗,但这种方式治疗后易复发。与肾囊肿穿刺或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采用腹腔镜超声引导肾囊肿切除具有以下作用:
1.有助于定位、引流难以发现的肾囊肿,发现术前未诊断肾囊肿。
2.了解肾盂周围囊肿血管解剖,达到肾蒂附近囊肿安全去顶术。
3.可进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治疗。
(五)淋巴囊肿手术
肾移植术或盆腔前列腺癌淋巴结切除术后出现症状性淋巴囊肿时,外科去顶(袋形缝合术)和腹腔内淋巴引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其次,是经皮淋巴引流和硬化疗法(复发率高、感染风险大)。较传统开放手术而言,腹腔镜淋巴囊肿切除术是一种理想、首要选择治疗方式。由于能实时提供术中信息,腹腔镜超声可准确的引导医生定位淋巴囊肿、选择最安全方式进入囊肿(淋巴囊肿手术中最重要的)。为降低并发症风险,采用腹腔镜超声(或术中经皮)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特别是难以发现的复杂性淋巴囊肿,如盆腔深部、后方、远端或移植肾内侧的小体积囊肿。超声能够准确定位囊肿腔及附近重要结构,如髂血管、移植肾、肠管、输尿管和膀胱等。
(六)结石手术
目前,大多数泌尿系统结石通过内镜和ESWL治疗。有时,特定部位结石,可选择腹腔镜治疗方式。腹腔镜术中彩色多普勒准确结石定位,选择皮质薄弱、无血管区域切开取石,完全清除结石碎片;学者报道了症状性、皮质包裹的肾盏憩室结石或肾前方结石不能内镜治疗时,采取腹腔镜方式治疗结石。肾皮质较厚、肾盏位置不明显或腹腔镜肾/肾盂取石术时,腹腔镜超声是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七)后腹腔(输尿管松解术和淋巴结切除术)
手术、化疗后或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时,由于瘢痕和正常解剖标记丧失,腹腔镜术中难以辨别输尿管和大血管。学者报道腹膜后纤维化输尿管松解术时,采用7.5MHz腹腔镜多普勒超声辨认髂血管及其附近输尿管,以及睾丸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时腹腔镜多普勒超声辨认肾静脉、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腹腔镜超声可辨别并确定腹腔镜中所不能发现的组织结构或病变,拓宽微创手术治疗范畴。
(八)前列腺手术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时,多普勒超声术中可辨认神经血管束、前列腺尖和前列腺癌定位,提高患者治疗后性功能保留效果、降低阳性手术切缘率。经直肠超声是目前最准确的前列腺影像方式之一、其优点包括:
1.观察神经血管束的走行、大小及其与前列腺边缘的关系。
2.客观测量神经血管束的保留量,即术前、术后神经血管束的大小、血管数量、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
3.准确辨认前列腺尖。
4.准确切除膀胱颈后部、输精管、精囊和分离直肠壁。
5.辨认、定位前列腺内高回声结节、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
三、高强度聚焦超声
所谓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 ultra-sound)是指超声波通过生物组织、或任何非理想黏弹性介质传播时,它会被逐渐吸收并转化为热量。如果引导超声波至人体内一定深度聚焦组织,焦点区域内所产生能量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达到、超过细胞蛋白质变性阈值,凝固性坏死随即产生。聚焦外超声波能量显著降低,周围的组织无损伤发生,在消融和正常组织间存在明显分界线。消融区域的部位和大小取决于压电陶瓷元件的形状及其相关聚焦系统性能:
1.超声频率。
2.声透射持续时间。
3.组织吸收系数。
4.所达到的场地烈度(site intensity)。
在局限的生物环境内,控制超声脉冲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决定热损伤的大小。同时,许多体内实验研究表明,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学者报道采用强度1000W/cm2、频率0.944MHz、时间2秒钟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神经胶质瘤时肿瘤细胞明显减少,表明体外高强度聚焦超声能诱导精确、控制良好、非接触性、无放射作用的深部组织消融。
肿瘤远处转移的加速或阻止与否,是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时学者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研究数据结论:强度聚焦超声用于肿瘤治疗时不但不会加速肿瘤细胞转移,而且还会起到降低肿瘤细胞转移率的作用。因此,目前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实验和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一)前列腺病变
目前,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性高强度聚焦超声,为凹面或声透镜聚焦的单传感器系统。凹面系统体积小适用于腔内治疗,如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癌。由于聚焦长度短,可采用3~4MHz频率超声,它具有面积小、精确度高的优点,并可通过电子移动传感器进行逐个累加的大面积组织消融。
这种方法最初临床中用于梗阻性前列腺增生症移行区消融治疗。尽管实验和Ⅱ期临床研究表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安全、微创,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治疗后,前列腺中叶组织消融或钙化不完全,并且由于组织瘢痕产生,不能完全解除患者膀胱颈梗阻症状。并且,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患者治疗效果难以确定。因此,这种治疗方法真正成为临床标准治疗方法前,有待进一步完善。
更短的研究周期、更长的聚焦长度、理想的可变聚焦的相控阵列探头以及联机的MRI温度检测,是不久未来提高消融治疗效果可行性方法。此外,选择合适患者对治疗效果亦同样重要。其中,放疗失败患者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效果理想。
(二)睾丸肿瘤
睾丸是体外高强度聚焦超声的理想器官:即使短聚焦的探头亦容易达到几乎无干扰性声间期效果以及睾丸肿瘤的清晰超声显示。对侧睾丸正常时,一侧睾丸肿瘤常常需要睾丸切除术,约2%睾丸恶性肿瘤为双侧,同步或非同步发生。为避免无睾丸症,可进行保留睾丸器官的肿瘤切除术及孤立睾丸时16~20Gy剂量消除原位肿瘤的放疗方案。尽管这种方案肿瘤复发率<6%,20%患者最终失去睾丸,需永久雄激素替代治疗。
利用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学者在数例患有转移性睾丸肿瘤患者,睾丸切除术前进行经皮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生理盐水淹没阴囊、阴囊底部细带固定睾丸,以频率4.0MHz和场地强度1680W/cm2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睾丸内8mm×8mm靶组织。组织学检查发现靶目标区域内组织坏死伴生殖上皮分离、核挛缩及细胞分解,达到预期目的。随后,一侧睾丸恶性肿瘤行睾丸切除术,对侧孤立睾丸肿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和术后放疗,达到治疗效果。7例孤立睾丸肿瘤患者采用这种治疗方式,平均随访42个月,发现1例拒绝术后放疗患者肿瘤复发。切除睾丸组织学检查发现,复发胚胎性肿瘤位于聚焦区域外,消融区域内无肿瘤出现。其他患者无肿瘤复发,血清睾酮水平正常,无须雄激素替代治疗。
(三)肾肿瘤
据文献报道,肾脏肿瘤具有一定自身特点:三分之二肾肿瘤为偶发性;二分之一肾肿瘤直径小于3cm;肾肿瘤生长趋势缓慢且14%为良性肿瘤。
由于肾肿瘤通常出现高危老年人群,除传统外科手术外,目前更倾向于微创治疗方法。此外,超过三分之一肾肿瘤位于肾外周,这种外生性部位有利于超声定位及高强度聚焦超声组织消融。目前广泛应用的经皮冷冻消融或热凝固技术需要经皮穿刺,存在出血和肿瘤播散风险。改良的4MHz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可经皮体外及经腹腔镜体内运用。动物模型中发现这种可重复的肾组织部分消融,不损伤周围其他组织结构,尤其整合6.5MHz影像探头引导时。但是,研究发现即使在小动物,这种频率的消融穿透距离短。如果调整频率至1~1.5MHz则增加传感器穿透距离,消融组织形状似雪茄。最近,两种新型治疗系统,解决这些难题并用于临床治疗:Storz和重庆海扶高强度聚焦超声医疗设备。
Storz系统由圆柱形压电陶瓷元件组成,发射的1MHz超声波经抛物反射器聚焦后焦点深度达10cm,同时,中央部分整合联机的3.5MHz影像探头,通过充满脱气水的可屈伸的聚氨酯软垫与身体耦合后超声,最大功率1.8kW,聚焦面积(Pmax/2)为12mm×3mm椭圆形。
重庆海扶(HAIFU)“高强度聚焦超声”设备中,直径12或15cm可更换椭圆形传感器位于操作台下充满脱气水的盆内,传感器中央是3.5MHz影像探头。根据要求可选择频率0.8、1.2、1.6MHz及聚焦长度100、130、135、150和160mm 的传感器。1.6MHz传感器聚焦面积为3.3mm×1.1mm,与其他传感器略有不同,原位场地烈度估计为5000~20 000W/cm2。组织消融可通过逐个累加完成,亦可按连续线性轨迹“画出”快速消融。平稳、三维空间运动的传感器能达到这种治疗效果,而且如果反复声透射治疗2~6次,消融体积呈线性增加。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这种导致空洞产生的能量水平,并未引起肿瘤细胞播散。高原位场地烈度作用下消融组织超声图呈强回声(hyperechoic),这种反应可用于联机靶向定位和信息反馈。学者报道采用这种系统治疗约10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主要是肝、乳腺、软组织及少量肾(27例)病变。组织消融不仅体积大且肿瘤控制效果好,副作用发生少:主要为20%发热、5%皮肤灼伤。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多普勒上强回声表现,被认为是成功消融的一种标志。有学者建议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仍不理想时,可考虑高强度聚焦超声+栓塞的方法。
体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时热损伤与许多变数相关,如超声传播、产生热量的吸收、传导、分散等,肾肿瘤时这些变数特别难以控制。呼吸运动被认为是一项主要因素。肋骨遮挡,是另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尽管对聚焦干扰轻微,却明显影响超声束和峰值强度。而且,直接照射亦可损伤肋骨。采用更大束宽超声波通过肋间隙并调整剂量,可解决上述问题,保护声吸收敏感组织。
声间期影响声波的吸收和反射,从而影响消融部位和大小。肾实质,尤其肿瘤内声间期很难调节,非均一性小肿瘤消融治疗更难确定。这是为什么肾肿瘤较正常实质组织消融时不均匀的原因,它主要影响消融体积的大小。
通过增加输出功率、延长脉冲持续时间、重复照射或三者结合,是提高场地烈度最有效解决方法。最理想治疗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时,能评估组织坏死产生及程度,个性化调整治疗剂量。高回声性变化所致彩色多普勒灰度改变,虽然能代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效果,但不表示完全组织坏死。最近,通过联机快速MRI温度监测能解决这一问题。此外,根据超声微灌流变化进行的组织密度测定技术,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新方法。
四、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临床的成功运用,尤其是对软组织损伤的研究引起了学者对ESWL体外组织消融作用的兴趣。ESWL时相对微弱的声波冲击分别产生正、负100MPa和10MPa的压力,尤其后者在焦点区域附近许多部位组织液体缺失条件下,足以导致组织空洞形成。随着液体耗尽,最初蒸汽填充的空洞在外力作用下塌陷,在其表面产生非对称性高速(130~170m/s)液体微喷,被认为是结石破碎以及周围组织损伤的原始机械能。并且,由于焦点区域内气泡的破裂迅速,实际上不伴温度升高。此外,细胞分子均裂亦能导致自由基形成,故认为具有一定的局部杀瘤效应。
一系列体内、体外电磁、液电冲击波碎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能诱导焦点区域内细胞损伤,这种损伤与细胞所处微环境有明显关系:一定数量处在悬浮液中的肿瘤细胞比处在胶质固定中的肿瘤细胞更容易受到冲击波的损伤。显然,所伴随的继发性物理效应,如微喷形成、爆炸效应、压缩和拉伸力因素等在这种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冲击波能提高细胞毒性剂如顺铂、长春新碱、多柔比星(阿霉素)、环孢素及细胞因子等的细胞毒性作用。这种作用在冲击波结束后迅速消失,提示这种损伤机制可能为冲击波直接损伤细胞膜结构,引起细胞短暂通透性增高所致。当然,仅细胞悬浮液模型不足以研究冲击波细胞毒性效果。
增加冲击波的负压或更有效地提高其击打频率超过10个暴露区/秒(10HA)时,能增强冲击波焦点区域内组织的空洞效应。将产生冲击波的压电陶瓷元件装在凹磁盘上进行联合聚焦,可获得高频和高场地烈度,导致焦点区域内细胞的立即破裂。这种技术被称为“高能冲击波(high energy shock wave,HESWL)”组织压轧或“发热疗法”,目前已进行了很多这方面实验和临床Ⅱ期研究。
高能冲击波(HESWL)方法亦用于前列腺组织消融。尽管经腹途径时盆腔骨性遮挡影响治疗效果,50%的前列腺组织内出血凝固性坏死,使得前列腺内靶组织得到有效治疗。
高能冲击波(HESWL)方法亦用于表浅膀胱肿瘤的治疗。目前进行了Ⅰ/Ⅱ期膀胱肿瘤的HESWL治疗临床研究。首先,经尿道手术前进行高能冲击波治疗。然后,术后检查膀胱肿瘤外观改变:发现部分肿瘤完全破坏、组织学显示凝固性坏死。目前,对高能冲击波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仍存在担忧,许多传感器联合聚焦临床实际中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尽管大多数研究结果令人鼓舞,高能冲击波用于临床肿瘤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察。这主要是因为高能冲击波缺乏有效肿瘤靶向治疗,细胞损伤如组织空洞主要以超声机械效应为主,这些作用难以定位、控制和预见。
五、腹腔镜超声新技术
腹腔镜超声,最常应用于肝胆、胰腺、胃肠和妇科手术。一些学者报道:腹腔镜超声能提高腹腔镜术中发现腹腔内肿瘤转移以及胃肠、食管、肝、胰腺的多发性肿瘤的概率。对于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腹腔镜超声仅能发现大结节转移。
最近,三维超声临床应用前景乐观。计算机模拟三维腹腔镜超声导航具有多种用途,如利用超声能量进行明确的肿瘤破坏,保护临近血管或集合系统同时,准确地肿瘤消融治疗。新超声技术如四维超声成像系统(four 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system)、即动感三维超声,也就是三维超声+时间参数,以及超声计算机融合系统(computed tomography fusion system)、即实时虚拟超声,可实现实时超声成像+同步CT/MRT,已报道用于超声引导的组织消融治疗。最近,还出现了另一种腹腔镜超声新技术、即“组织弹性成像(tissue elastography imaging)”,弥补腹腔镜时医生不能触摸组织缺点,解决腹腔镜发展的瓶颈。
总结
1.可靠、可重复性术中实时超声检查,避免放射暴露,是一种优点明显腹腔镜超声成像技术。
2.数据显示:腹腔镜和腹腔镜超声结合,有助于提高泌尿外科手术效果,如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切除术、症状性肾囊肿去顶术、盆腔淋巴囊肿引流术或肾结石手术等。
3.随着微创手术、消融治疗、保留器官功能或重组手术经验的不断累积,术中超声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陈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