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麻醉期间临床基本监测
(一)氧合状态监测
1.麻醉期间应始终认真观察患者皮肤、甲床或黏膜颜色以及手术野血液颜色来判断患者氧合状态,并必须持续监测SpO2。
2.吸空气时成人SpO2正常值≥95%,90%<SpO2<95%为去氧饱和血症,此时即应提高警惕。SpO2<90%为低氧血症。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肺内分流量增加、循环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低氧血症。推荐使用吸入气氧浓度(FiO2)监测。麻醉不同时期可给予不同给氧方式与吸入氧浓度,如非全身麻醉鼻导管给氧时,可选择纯氧,流量调至3~5L/min;长时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机吸入氧浓度应调至40%~60%。
3.如果患者没有合适的部位放置指夹式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建议选用贴膜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传感器。
4.如没有贴膜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传感器而无法监测SpO2时,则须加强临床观察,并间断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二)通气功能的监测
1.必须观察所有麻醉患者胸廓运动和呼吸频率,全身麻醉患者还需观察呼吸囊运动、听诊呼吸音,评估气道是否通畅,通气功能是否正常。推荐对所有全身麻醉下患者使用呼气末CO2分压监测。
2.机械通气时,必须连续监测气道压、潮气量、呼吸频率,推荐监测吸入气氧浓度和呼气末CO2分压监测,包括其波形的监测。
3.机械通气时,应常规设置气道压报警上下限。
4.建议采用声光联合报警。正压通气时,气道压不宜低于10cmH2O(以防止通气不足或通气管路漏气);一般患者不能高于35cmH2O(防止压力性肺损伤)。
(三)循环功能的监测
1.须从麻醉前到离开手术室或检查室连续监测所有麻醉患者的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和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氧供耗失衡)表现。
2.可通过触诊所有麻醉患者的脉搏、听诊心音、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来协助判定循环容量。
3.所有麻醉患者必须进行无创血压监测,测量间隔时间设置1~5分钟,或者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设定时间。
4.低血压(通常收缩压<90mmHg)反映麻醉过深、有效血容量不足、心功能抑制或受损、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5.高血压(通常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90mmHg)反映麻醉过浅、即手术伤害性刺激过强、容量超负荷、高血压病、药物的作用效果及止血带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