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医学的进步不仅仅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受到医疗管理模式的影响。外科手术是最早的肿瘤治疗手段,目前约60%的肿瘤患者可以借助有效的外科手术而获得长期生存。外科医生在诊断许多常见的实体肿瘤(中枢神经、胃肠道、乳房、泌尿系统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外科手术还可达到姑息治疗,延长寿命,改善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精准手术、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综合化疗、分子诊断、基因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新型物理治疗等技术不断涌现,医药科技的创新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医疗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否也可以改善临床疗效呢?答案是肯定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就是一个典型案例。PCNSL不是一种依赖手术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但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协同,目前PCNSL五年存活率已经可以超过50%。
在过去的20年中,肿瘤的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一直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动力。从我这样一个神经肿瘤外科医生的视角来看,MDT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其他肿瘤学科(医学和非医学)的专业同事协同和互动的独特机会。MDT归集各类复杂肿瘤病例,实现集中化诊疗流程——肿瘤外科医生高度亚专业化,个体化综合治疗规范地序贯介入,肿瘤护理和康复服务更加有针对性,更多的复发性或难治性肿瘤纳入新药临床试验,更全面的临床大数据用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MDT协同发展对于肿瘤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肯定优于单一肿瘤诊疗学科的贡献。在那些采用MDT模式进行肿瘤诊治的医学中心、地区或者国家,与尚未开展MDT肿瘤诊治模式的医学中心、地区或者国家相比,肿瘤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为《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析评——华山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临床病例精粹》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媒介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我们得以展示过去五年来华山脑胶质瘤中心在神经肿瘤MDT建设工作方面的进展与成效。
感谢华山脑胶质瘤中心MDT的每一位成员,感谢大家在过去五年中共同付出的点滴心血和不懈努力。见微知著,跬步千里。每一位病患露出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MDT制度保障了我们的患者接受多学科协同诊治,改善了临床预后,或避免了误诊误治。不可否认,有些病例的诊疗经历并不一帆风顺,甚至是一种失败的教训,但却可以为鉴,避免我们以及同道再次经历同样的波折。
吴劲松
2018年6月1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