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善用和清,少用补法
贾老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处处体现用药醇和柔润的原则,慎用大寒、大热、妄攻、蛮补。因此临床中总以清法、和法为要。
即清热法,是运用寒凉药物,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疗大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热者寒之”即指本法。因此无论表里虚实,若其性质为热者,均可运用本法。临床应用时,亦应根据热邪所犯脏腑的不同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据证立法,辨证用药,如在表属实者,清散、清行可也,如清凉解表、清肺泻热;在里属虚者,清而补之;在里属实者,清而下之、清而化之。贾老指出,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说:“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小儿生机旺盛,一旦发病,则机体反应敏捷,对外邪有较强的反应能力,故而感邪之后往往从阳化热,所以临床所见小儿“所患热病最多”,感邪后“易化热化火”,因此治疗多用清法。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发热性疾病大多为感染性疾病,需抗感染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清法所用大部分中药都有抗病毒、杀菌或抑菌的作用。贾老强调,在运用清法时,一要充分利用小儿纯阳之体易趋康复的特点,准确、及时地辨证施治;二要审慎用药,因清法所用药物多性寒凉,易损阳气,尤易伤伐脾胃之阳,故不宜久用,须中病即止,以免阳气受损而使病情缠绵难愈。如贾老治疗外感热证只开3~4剂,常反复叮嘱家长务必热退药止。
即和解法,贾老指出“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针对阴阳、表里、寒热、升降等错杂的病机矛盾,顺应人体自和趋势,采用比较和缓的药物或寒热并用,或升降并举,或散收并行,从而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等,使之归于平复的治法。
贾老指出,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其生长发育过程往往时强时弱,时快时慢,时虚时实,其功能转输主要在少阳肝胆;在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究其原因,少阳枢机不利占主导。因此贾老在治疗儿科疾病时,将和法应用到了各种疾病的治疗当中,从外感病到内伤杂病,常常寒热并用、补泻合用、表里双解、升降相协、敛散并用,疗效卓著。其中贾老尤以调和脾胃法应用更为广泛,如以平胃散加减逾十首方剂用于呕吐、腹痛、泄泻、积滞、厌食、幽门梗阻等儿科脾胃病证的治疗,体现调和脾胃之功。同时“和”法还可用于亚健康状态调理及疾病恢复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