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创泌尿外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编简介

王少刚,医学博士,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常委,中国泌尿男科医学技术与装备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湖北省泌尿外科学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湖北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湖北省泌尿外科研究所微创研究室主任。

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一直致力于泌尿系结石及肿瘤的微创治疗工作,在泌尿系手术微创设备研发及微创理论建立与推广上成绩斐然,腹腔镜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个人完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过万例,并在临床经验中总结确立了以“SVOF两步穿刺法”为基础的PCNL精准穿刺原则,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PCNL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次性组合式国产软镜,被命名为“少刚镜”,入选“软性输尿管镜中国专家共识”,获得武汉市“光谷人才计划”资助。

自2015年以来,王少刚教授带领的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团队在湖北地区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手术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同济医院泌尿外科现为全国第七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泌尿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其在前列腺癌根治、复杂肾肿瘤肾部分切除、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及复杂输尿管重建等机器人微创手术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荣获2017年度中国泌尿外科微创领域最高荣誉奖“金膀胱奖”,并于2018年荣获“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同时致力于泌尿系结石成因的基础研究工作,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率先成功构建了遗传性高钙尿结石形成大鼠模型;在Randall钙斑学说基础上提出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理论,对Randall钙斑的形成与调控机制及其在肾结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做出了系统的阐释。

刘修恒,武汉大学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留日学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泌尿外科主任,武汉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泌尿外科首届领军人物。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腔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分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专科内镜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泌尿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泌尿外科微创学组组长等。担任《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临床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内分泌志》编委,《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泌尿精选合集》编委,《器官移植杂志》编委,《微循环杂志》编委等。

主要从事前列腺癌免疫及基因治疗研究、肾移植免疫耐受等研究。擅长泌尿外科各种疑难疾病诊疗及各种微创手术技术。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学基金、市科技局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包括研究生高等教材,《住院医师手册泌外分册》,《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新版)等,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 44篇。

2006年获武汉地区“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称号;2012年获国家科技国际合作司、国家卫生部国际合作司“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

叶章群,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泌尿系结石学组组长、湖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国际尿石联盟主席、中意马可波罗泌尿外科学会主席、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主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主编、《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总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编专著10部。2006年荣获“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2008年荣获“全球华人泌尿外科突出贡献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系结石及泌尿系肿瘤。尤其擅长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