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三章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
【病因】
1.遗传因素
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的、具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2.变应原
哮喘最重要的激发因素可能是吸入变应原。
(1)室内外变应原:
常见室内变应原:屋尘螨,宠物,真菌等;常见的室外变应原:花粉与草粉。
(2)职业性变应原:
常见的有食物、茶、咖啡豆、抗生素、化学制品等。
(3)药物及食物添加剂:
阿司匹林、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食物添加剂等。
【促发因素】
①空气污染;②吸烟;③呼吸道病毒感染;④围生期胎儿的环境;⑤其他:剧烈运动,气候转变及多种非特异性刺激及精神因素均可诱发哮喘。
【临床表现】
1.症状
(1)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经治疗或远离过敏原后可缓解,少数呈持续状态。有明显季节性,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或期间哮喘发作或加重。
(2)非典型哮喘病人:咳嗽变异型哮喘、运动性哮喘、胸闷性哮喘等。
2.体征
(1)呼气哮鸣音,与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和消失,哮鸣音越高、细,出现于呼气末期,哮喘症状越严重。
(2)呼吸辅助肌和胸锁乳突肌收缩增强,严重时可有发绀,呼气相颈静脉怒张、奇脉等,部分危重病人,呈现“沉默肺”。
【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3.呼吸功能检查
是诊断哮喘的非常重要的检查。典型的肺功能改变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R)、25%与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25,V50)均减低。临床上常运用几项检查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流速(PEF)等。
4.血气分析
哮喘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CO 2下降,pH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症哮喘,可有缺氧,PaCO 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5.呼出气一氧化氮
作为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的一种非侵入性测试。
6.胸部X线检查
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7.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
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
【诊断】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哮喘病的诊断标准是: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5.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以上,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
(3)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以上1~4条或4、5条者,可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以上三种试验方法分别参考词条或相关著作。
【鉴别诊断】
1.左心衰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
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性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可闻及广泛的湿罗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病情许可做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见于老年有慢性咳嗽喘息史,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有肺气肿体征,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口服或吸入激素做治疗性试验可能有所帮助,应该注意,COPD也可与哮喘合并同时存在。
【治疗】
主要包括:抗气道炎症的药物、支气管扩张药和特异免疫治疗。
1.抗炎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药等。
(1)糖皮质激素:对于哮喘急性期或必须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才能控制症状者,建议可以使用,后者泼尼松(龙)用量控制在≤10mg/d。对于缓解期或慢性哮喘患者建议吸入激素加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2)白三烯拮抗药:目前常用的是孟鲁司特10mg,1次/天。
2.支气管扩张药
(1)β2受体激动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支气管解痉药。常用的短效解痉剂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等,长效β2受体激动药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作用持续时间长达12小时,可通过口服、肌内、静脉、吸入等途径给药,其中以吸入最为常用。
(2)茶碱类药物:茶碱既有解痉作用,又有抗炎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和对呼吸肌调节等作用。推荐剂量为400~600mg/d,最好应用控释制剂。
(3)抗胆碱药:吸入型如异丙托溴铵是气道的局部用药。
3.免疫疗法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种。
【社区管理】
1.哮喘是慢性病,需进行长期的防治管理,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可随病情的变化升级或降级处理,其治疗管理的目标是:①达到控制症状;②预防哮喘发作;③尽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的肺功能;④保持包括运动在内的正常活动;⑤避免哮喘用药的副作用;⑥预防发展成不可逆的气流受限;⑦预防哮喘死亡。
2.哮喘急性加重时及时急诊或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