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源自《素问·经脉别论》,其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对于肺朝百脉的认识,多数学者认可唐代王冰的注解,“言脉气流运乃为大经,经气归宗,上朝于肺,肺为华盖,位复居高,治节由之,故受百脉之朝会也……由此故肺朝百脉,然乃布化精气,输于皮毛矣。”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流经百脉输送于全身。
肺朝百脉的形成与中医既往对心肺气血的认识是密切相关的,《素问·五脏生成》云:“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心主统血,全身血脉统属于心,而肺主气,协调全身气机的运行。血液的运行,即有赖于心脏的搏动产生的动力,也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首先肺将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生成宗气,以贯心脉,推动血液的运行。其次是肺主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液运行。正常情况下,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和,血脉通畅,则肺助心行血,血运正常。正如明代张介宾《类经·藏象类》言:“精淫于脉,脉流于经,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
在临床上,若肺气虚弱,则宗气不足,气机不调,则心血运行不畅,导致血液瘀滞,表现为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症。若心气虚弱,心阳不振,则心血运行不畅,影响肺气宣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咳嗽》中亦云:“人身气道,不可有塞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瘀水自消。”
由于心为君主,而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故又被喻为“相傅之官”,主治节。这一比喻源自《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将肺比作一国之相,以治节概括其生理特点。如马莳认为:“肺与心皆居膈上,经脉会于太渊,死生决于太阴,故肺为相傅之官,佐君行令。凡为治之节度,从是而出焉。”高士宗认为:“位高近君,犹之相傅之官,受朝百脉,故治节由之出焉。”姚止庵注:“肺之为脏,上通呼吸,下复诸脏,亦犹相傅之职,佐一人以出治,而为百僚之师表也。”众多医家认为,肺如相傅,助心调节各脏腑,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