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讲 针灸疗法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针灸医学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为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民的身心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近代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针灸的临床价值和疗效。针灸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技能和艺术。我国有关部门一直把针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作为科研攻关项目,既重视针灸自身的发展,又把针灸融合到世界医学中去。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在地方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使中国针灸医学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1997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学术大会”,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大会的主题就是“新世纪的针灸医学”,1997年11月3~5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召开有关针灸疗法的听证会,大会报告共邀请23位学者、医生,报告内容为:①针刺疗法的历史和现状;②影响针刺疗法进入美国医学界的因素;③针刺疗法的效果;④针刺疗法新的研究方向。中国有3名针刺研究专家应邀做大会报告。在第三部分报告关于针刺治疗的效果时,北京医科大学韩济生院士介绍了针刺镇痛原理——“针刺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上海医科大学俞瑾教授介绍了针刺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在第四部分介绍针刺疗法新的研究方向时,上海医科大学曹小定教授介绍了针刺对机体免疫抑制调整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会议充分肯定了针刺疗法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性。指出针刺疗法效果好,副作用小,并建议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同时指出对此深入研究的必要性。这是中国针灸疗法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紧接着世界卫生组织(WHO)同意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建立正式工作关系。这些成绩标志着针灸医学在世纪之交将得到迅猛发展。
随着针灸机制的阐明以及针灸针法的改进,世界各国逐渐将针灸医学纳入常规医疗体系中,从而使针灸的临床应用得到普遍推广,愿意接受针灸治疗的人群也逐渐增多。随着人们对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认识的深入,针灸临床应用的选择也将随之发生变化。针灸不是治百病的医学,因此,人们将根据疾病性质及其不同阶段选择针灸的最佳适应证,从而进一步缩短针刺疗法的周期。只有在此基础上,针灸疗法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这么说:针灸对于急性、疼痛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疗效较好,对慢性、非疼痛性、器质性的疾病在不同程度上亦有缓解症状的作用。据预测,针灸疗法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内脏功能紊乱性疾病等方面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为什么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针灸反而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和患者的接纳与认同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1.医学模式转变的影响
近3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医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把自己作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这就要求医学工作者应把视野放宽到生物以外的种种有可能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当国外学者、医生接触到中医针灸时,他们惊奇地发现,新的医学模式早已存在于中医学理论中,时代重新发现了中医,科学重新认识了中医,在向新的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中医针灸提供了一系列现成的内容。
2.药物研制转变的影响
近年来,世界药物研制趋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某专家分析100个中毒病例,发现除自杀服毒之外,有30%是用药造成的,对于化学药品严重的毒副作用,人们把目光从化学合成药物转向天然药物,尤其是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推拿、气功等),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就为天然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1996年秋,美国《时代周刊》以《医学前沿》为题出版了一册专辑,除了癌症、基因治疗、衰老、中风、生育、器官移植、精神病患等专题外,替代疗法(alternativetherapies)也作为专题列在其中。文中指出,约有1/3的美国人在去看西医的同时,也自己掏钱去接受替代医学的治疗。针刺疗法已在患者中越来越受到欢迎,也逐步被更多的西医大夫所接受,这是在所有替代医学中最为突出的例子。目前在美国除了有数千名针灸医生外,大约还有3000名西医大夫已经采用了针灸疗法,而在欧洲这种势头更猛,在88000名针灸医生中,有62000名是西医大夫。随着现代医学向新的前沿迈进,非传统、非常规医学的伴随发展也是必然的。一些替代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疗效经历了长期考验,可以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况且一些疗法已经有了可靠的科学依据,针灸疗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3.中医针灸疗效的影响
近几年来,艾滋病患者日益增多,现代医学尚无良好对策。美国一些学者用中医药及针灸治疗艾滋病,收到了稳定情绪、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世界一些恶性疟疾的重要流行区已使用多年的氯喹药效锐减,每年死于疟疾者达200余万,世界卫生组织把疟疾的防治列为国际棘手问题,动员各国药学家寻找抗疟新药。中国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从沿用2000多年的中草药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研制成抗疟新药。该药在杀灭疟原虫速度、病人退热时间、原虫复燃率等方面都大大优于其他手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发明的青蒿素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非洲援外医疗队也经常采用针灸治疗疟疾,亦取得一定的效果。根据个人临床经验总结,针灸止痛、消炎、调整免疫与脏腑功能,确是有较好的疗效,如针灸治疗各种关节炎、颈肩腰腿痛、中风恢复期与后遗症、小儿脑性瘫痪、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神经性皮肤病等。
因此,我们对针灸医学的发展充满信心,21世纪将是针灸医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新世纪,也将是针灸融入现代医学的一个世纪。
【按语】
悠久的针灸疗法源于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历经辉煌亦几度沉浮。唐代王焘在其中医学著作《外台秘要》中阐述了“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的观点,清代道光皇帝亦提出“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论断,不可否认,作为当时主流学术见解,其形成具有特定的主观及客观历史原因,不可妄加评论,执一偏之论。然而在生命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针灸疗法在现代医疗保健活动中如何准确定位,以及在中医继承发展中选择何种路径,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认识及解决的问题。
本篇文章中,王岱教授根据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内容翔实地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答案。作为常年关注的课题,王教授充分认识到现代医学在癌症、艾滋病等许多医疗领域中捉襟见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亦导致严重疾病,医学回归自然迫在眉睫。针灸疗法优势凸显于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各个阶段,其一贯主张的“以人为本”及“天人合一”医学理念,代表了现代医疗发展的新方向。由此预见针灸疗法与其他医学相互交融、相互补充是大势所趋,也是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二者的相关合作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王教授对针灸疗法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高屋建瓴,为我们开启了思路,对中国针灸医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