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集·内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外感时令疾病

第一节 感  冒

【概述】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病位主要在肺卫。病邪传变,由表入里,可涉及内在脏腑。多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临证分为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虚体感冒等证型论治。

名医案例

1.高荣林医案(2则)

案一:宣肺清化治疗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少阳郁热、兼夹痰湿之感冒,以宣肺清化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宇某,女,41岁。

初诊:2010年5月10日。

主诉:感冒,咽痛、咳嗽1周。

现病史:因其子女罹患肺炎后,患者亦于上周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体温最高37.9℃,曾在东方医院诊治,昨天开始体温恢复正常。刻下症:咽痛,有痰,无发热,少许汗出,稍恶寒,咽到两耳连线处觉疼痛,稍觉急躁,恶心,胃脘不适,腰痛隐隐,疲乏,纳可,二便调。

检查:舌尖红、苔黄厚,脉左关弦滑,右沉细。神清,面红。

中医诊断:感冒,属少阳郁热,兼夹痰湿。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宣肺清化。

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青蒿10g,黄芩10g,柴胡10g,法半夏9g,竹茹9g,枳实10g,陈皮10g,茯苓15g,草河车6g,玄参30g,桔梗10g,甘草6g,栀子3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二诊(2010年5月17日):服药5剂,病告痊愈,今携其子女前来就诊。

按:患者中年女性,既往体健,自疑时疫病因,发热后缓解,但咽到两耳连线处觉疼痛,腰痛隐隐,患者少阳郁热,故见急躁,少许汗出,稍恶寒。加之恶心有痰,胃脘不适,知其兼夹痰湿。综合舌脉,病属感冒,辨证为少阳郁热,兼夹痰湿,病位在胆、三焦,预后一般。患者感受外邪,内蕴痰湿,湿遏热郁,阻于三焦,三焦气机不畅,少阳枢机不利,诸症得见,治疗以蒿芩清胆汤泻胆火,和胃化痰,佐以桔梗甘草汤和玄参、草河车清利咽喉,使胆热清,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咽喉利,诸症均解。

(整理:饶向荣 审阅:高荣林)

案二:清热宣肺治疗咽炎

咽炎、支气管炎外感风寒化热之感冒,以清热宣肺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王某,女,8岁,病历号:4611465。

初诊:2012年10月26日。

主诉:感冒,咽痛、咳嗽1周。

现病史:患者于2012年10月24日因感受风寒出现流黄绿涕,喑哑,偶咳嗽,有痰,目眵多,纳可。服感冒清热颗粒,疗效不明显。刻下症:鼻流黄绿涕,伴喑哑,偶咳嗽,有痰,目眵多,精神可,纳可,睡眠正常,大便正常,小便正常。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

中医诊断:感冒,属外感风寒化热证。

西医诊断:咽炎。

治法:宣肺清化。

方药:桑菊饮合白牛宣肺汤加减。法半夏3g,黄芩5g,党参6g,桑叶10g,菊花6g,前胡6g,牛蒡子6g,僵蚕10g,芦根30g,杏仁3g,甘草3g,柴胡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二诊(2012年12月7日):发热3天已退,咳嗽,无咽干咽痛,流涕,纳少,大便3日一次,不干,小便正常。舌红绛苔黄,脉沉细。余邪未尽,肺气不宣,痰热内阻。中医诊断:咳嗽,属风热犯肺。西医诊断:支气管炎。治法:清热宣肺。白牛宣肺汤加减。炙麻黄2g,桃仁5g,杏仁5g,牛蒡子10g,僵蚕10g,前胡6g,黄芩6g,浙贝10g,玄参30g,青黛1g,海蛤6g,芦根15g,炒莱菔子10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三诊(2012年12月19日):患者病情好转。无发热,时咳嗽,咽中不利,喑哑,无咽痛,无流涕,呃逆,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余邪未尽,肺失清肃。治法:清热宣肺。原方加减。柴胡6g,法半夏3g,黄芩6g,太子参6g,杏仁3g,僵蚕10g,牛蒡子10g,前胡6g,芦根15g,白茅根15g,炙麻黄2g,木蝴蝶2g,桔梗6g。7剂,水煎服,日两次。

守法调理,服药7剂后病告痊愈。

按:此例感冒病例展现了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娇脏受损的病理过程。患者年幼,正气不足,感受风寒,风寒袭表,风邪犯肺,肺失清肃,先以桑菊饮合白牛宣肺汤宣肺清化,守法调理,清热宣肺,效果佳。

(整理:饶向荣 审阅:高荣林)

2.王书臣医案(1则)

案一:益气固表、疏风清肺法治疗老年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肺卫不固、风邪袭表之感冒,以益气固表、疏风清肺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张某,女,67岁。

初诊日期:2013年2月19日。

主诉:反复恶寒、流涕、咳嗽1个月。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恶寒,鼻流清涕,微咳,痰白或黄,自服感冒清热颗粒、白加黑等多种中西抗感冒药,易汗出,恶风寒,上述症状时轻时重,迁延至今,现来诊。现恶寒,时有汗出,鼻塞,时流清涕,偶咳,咳少量黄白痰,饮食二便一般,夜眠欠安。高血压病史,血压平稳。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体格检查:咽部微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感冒,属肺卫不固、风邪袭表。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益气固表,疏风清肺。

方药:炙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银花20g,连翘15g,板蓝根20g,黄芩10g,杏仁10g,茯苓15g,柴胡10g,炙甘草10g。5剂,水煎服,日2次。并嘱其停服一切中西成药。

二诊(2013年2月26日):服药后诸症消失。

按:感冒是临床常见病,其起病急,病程短,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感冒也是老年人常常罹患的疾病之一,易引起基础疾病加重或变生他病,及时医治很重要,在临床上有一些老年人感冒后虽及时用药,却往往迁延不愈,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王老师认为其原因是因为发汗太过。门诊就诊的老年感冒患者中,大部分人感冒后,先自服中西抗感冒药,西药抗感冒药大多为解热镇痛抗炎药,患者服用后易出汗;中医则使用中成药或汤剂辛散发汗,这些方法对年轻体盛者能够驱邪外出,促进疾病痊愈,但对老年人却不合时宜,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卫阳不足、腠理疏松而易感外邪,尤其是对那些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长期的咳喘病史导致体质虚弱,对这些病人,若感冒后再用发汗,势必引起腠理不固,皮毛开泄,汗出不止,甚或汗出当风,其后果是反复受邪,疾病迁延不愈。临床上此类患者往往有“外出就感冒,服药后好转,反复感冒,一直服药而未见痊愈”的主诉。这时的治疗重点就不应是辛散解表,而是益气固表,玉屏风散之类主之。正如《证治汇补·伤风》所云:“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倘专事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盛虚入,病反增剧也。”方中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银花、连翘、板蓝根清其余邪,黄芩、杏仁清肺止咳。五剂后上述诸症消失,疾病痊愈。

王师点评:老年人本已体虚,如果和年轻人一样用解表剂,就会伤正气,出现反复感冒,补气药的剂量要根据该患者身体状况而定。

(整理:崔云 审阅:王书臣)

3.周文泉医案(1则)

案一:寒温并用治疗老年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外邪未尽之感冒,以散寒解表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屈某,女,85岁。

初诊:2013年11月11日。

主诉:感冒3天。

现病史:感冒3天,咳嗽而喘,有痰色白,食管灼热感,口干,纳呆,食欲一般,大便可,小便频,夜寐欠佳,须服地西泮辅助睡眠,怕冷。既往老慢支,冠心病史。

检查:舌略黯干少津液,苔薄微黄有裂纹。脉浮细。

中医诊断:感冒,属外邪未尽。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散寒解表。

方药:淡豆豉10g,荆芥穗10g,桑叶12g,桂枝12g,连翘15g,黄芩12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杏仁12g,生石膏30g,鱼腥草15g,苏子12g,生龙牡30g,款冬花12g。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013年11月18日):服药后咳嗽减轻,不喘,痰量减少,口鼻干燥,纳食可,小便频,大便可,夜寐欠佳,胸骨后仍热辣,但较前减轻。舌黯红干燥少津有裂纹,苔薄少。脉沉细滑。此为肺热蕴盛证。方药如下:桑白皮15g,杏仁12g,北沙参15g,淡豆豉12g,栀子12g,紫菀15g,桑叶12g,地骨皮15g,浙贝母12g,生石膏30g,白芍15g,酸枣仁20g,夜交藤30g。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2013年11月25日):咳嗽,痰多色白,牙痛,口干口渴,大便可,夜寐一般。舌黯紫,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数。此为上焦蕴热证。方药如下:当归6g,黄连12g,生地12g,丹皮10g,生石膏20g,陈皮12g,黄芩12g,柴胡12g,党参30g,麦冬12g,五味子10g,丹参30g,木香12g,砂仁10g。水煎服,日一剂。

四诊(2013年12月2日):牙疼、口干口渴消,口腔灼热感,纳食可,二便可,夜寐一般。舌质黯红,苔白微腻。脉细数。此为胃火未尽证。方药如下:当归12g,生地12g,白芍15g,柴胡15g,生石膏30g,党参30g,麦冬12g,五味子10g,酸枣仁20g,柏子仁15g,远志12g,夜交藤30g。

五诊(2013年12月9日):精神好转,无口干口渴,纳食可,二便可,不怕冷。舌质黯红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此为心气不足证。方药如下:党参30g,麦冬12g,五味子10g,丹参20g,酸枣仁20g,柏子仁15g,远志12g,茯神15g,珍珠母15g,当归12g,白芍15g,炒白术12g,陈皮12g,合欢皮30g。水煎服,日一剂。

六诊(2013年12月16日):症状平稳,无不适,口不干不渴,纳食香,二便调,夜寐可。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此为气血不足证。方药如下:黄芪30g,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2g,党参30g,麦冬12g,五味子10g,丹参30g,木香10g,砂仁10g,知母12g,生石膏30g,陈皮12g,合欢皮30g。水煎服,日一剂。

按:患者既往有慢支病史,初诊时内有宿痰,感冒受邪后,邪气引宿痰扰肺,肺失宣降,而咳嗽、喘。患者怕冷,提示表寒未尽,食管灼热,口干,提示温邪上受,胸中热,提示肺中有热,为寒温合邪,肺内有热。舌略黯干少津液,苔薄微黄有裂纹,提示内热伤津。辨证为外邪未尽证。治当寒温合法,以淡豆豉、荆芥穗、桂枝散外之寒邪,连翘、桑叶散温邪,泻白散加生石膏、黄芩、鱼腥草清肺,加生石膏清热保津液。杏仁宣肺气,苏子降肺气,款冬花润肺止咳,生龙牡安神。二诊时患者诉服药后不怕冷,咽中灼热感消失,仍口鼻干燥,胸骨后仍热,但较前减轻,从症状分析,外邪基本已除,仍有肺热,辨证为肺热蕴盛。治疗清肺润肺,止咳化痰,安神。处方以桑杏汤合泻白散加减,桑杏汤清肺润肺化痰,泻白散泻肺热,加生石膏清肺生津,白芍养阴敛营,酸枣仁、夜交藤安神。三诊时患者牙痛,口干口渴,提示病位从太阴肺转到阳明胃。但仍有痰,咳嗽,肺火仍在。辨证为上焦蕴热。处方清胃散加减,加陈皮健脾防寒凉药物伤胃。加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少阳为枢,希冀邪从少阳转出,患者年高,热邪最易伤津耗气,且有冠心病病史,食纳一般,因此加生脉饮、丹参饮益气养阴,和胃活血通络。四诊时患者牙疼消,口腔仍觉灼热,口不干不渴,辨证为胃火未尽。处方以生石膏、生地清肺、胃之热,养胃阴,当归、白芍养血敛阴和营,柴胡散热,生脉饮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益气养心安神。五诊时患者精神好转,无口干口渴,因热邪留内多日,热邪最易伤津耗气,加上是年高之人,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仍以生脉饮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茯神、珍珠母养心安神,加当归、白芍、炒白术、陈皮、合欢皮健脾养血活血。六诊时患者症状平稳,无不适,纳食香,大便成形,夜寐可。舌黯红苔薄白。此为气血不足证。处方以当归补血汤、四物汤、生脉饮、丹参饮加生石膏、知母合方益气养血活血,加生石膏、知母清热以反佐,陈皮、合欢皮健脾化痰。

患者从寒温合邪感冒,到太阴肺、阳明胃之传变,与伤寒论六经传变相符合,寒温合邪的治疗有别于伤寒论的单纯辛温解表治疗,有温邪外犯,上先受之,辛凉散邪的方法;在阳明胃火牙痛的治疗时,有柴胡、黄芩从少阳解散之治法;结合病史,考虑患者为高龄老年人,温热之邪伤津耗气的特点,治疗时须注重顾护津液,及对心气、心阴的顾护,针对夜寐欠安的特点,注重养心的同时安神,药物丝丝入扣,考虑周全,体现了周老师治病的特点:伤寒与温病、祛邪与扶正的有机结合,时时顾护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

(整理: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