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病防治最佳实践核心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防治措施:登记、咨询、饮食生活方式多方面入手

心血管病流行情况调查与疾病登记。

首钢较早在国内开展心血管病流行情况调查,为心血管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1965年,首钢开始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了解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969年,开始进行高血压普查,面向在职职工10 450人开展血压测量和问卷调查工作,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1976年复查一次。

1974年,开始进行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与死亡登记。

生活方式干预(以膳食结构干预为主)。

70年代开始,首钢开始实施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

1987—1995年,针对首钢公司两个分厂18~60岁男性工人,在完成有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加强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分别观察662人和542人,1995年增加为1143人和1014人,除60岁退休或新入厂者外,多数工人均坚持了4~5年以上的观察。

对加强干预组人群,采用多因素综合干预。包括: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除就诊时面对面宣传和咨询外,还定期发放宣传品,并利用厂内闭路电视、厂报和各保健站黑板报进行卫生知识宣传。

宣传保持理想体重的益处,指导超重/肥胖者控制体重或减肥。

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与公司工会一道鼓励建立无烟办公室,开设戒烟门诊,指导吸烟者戒烟。

改善食堂膳食结构与烹调方法,在大力宣传健康膳食重要性的基础上,专业人员深入食堂,培训炊事人员和采购人员,具体指导烹调时食盐用量,鼓励炊事员改用非食盐类调味品(醋、辣椒等),以减少食盐、酱油和咸菜的摄入,控制食盐的总量;指导采购员选用营养卫生的健康食品。

防治工作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首钢总医院与阜外医院开展长期、多项目科研合作,阜外医院专家组吴英恺、刘力生、周北凡、吴锡桂、曾贵云等教授长期在首钢进行心血管病防治与科研工作。

1965年,开展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1969年,开展高血压普查,普查职工10450人,1976年进行复查;1975年,吴英恺、刘力生教授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防治会议,回国后在首钢开展人群脑卒中、心肌梗死、猝死的监测登记,并回顾性调查了1974年资料。1974年、1979年,开展两批冠心病普查。20世纪80年代,开展中美心血管病研究,90年代,开展十组人群心血管病合作研究,并参加“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一五”国家攻关课题和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如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试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研究、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等。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

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由所在地段门诊或厂矿保健站管理,由医生建立病历档案,在非药物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分级管理(按照当时血压检测分级):

轻度高血压(舒张压小于100mmHg):每3个月复查一次,给予药物治疗。

中度高血压(舒张压在100~110mmHg之间):每1个月复查一次,坚持药物治疗。

重度高血压(舒张压大于110mmHg):或有一项及以上的下列疾病者,包括心脏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眼底出血或渗出等,每2周复查一次,坚持药物治疗。

管理原则:

为确诊高血压患者建立病历,开展尿常规、X线心脏透视、心电图、眼底等检查。部分确诊者需检查血钾、钠、肌酐等指标。

降压治疗。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开始降压药治疗。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实现血压达标。如血压不达标,可加量或加用另一种降压药或复方制剂。

建立心血管病防治网。各基层医疗点(厂矿保健站、地段保健站)有专业医生负责高血压患者管理,每年年检进行高血压管理效果评估,根据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分为优良、尚可、不良三级。

优良:全年12个月中有9个月以上血压达标。

尚可:全年12个月中有6个月以上血压达标。

不良:全年12个月中有6个月以上血压超过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