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建议说明
1.胰腺癌治疗前有无远处转移的判断
全身扫描的PET/CT作为胰腺癌临床分期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早期发现肿瘤远处转移,较区域检查的CT和MRI更具有优势。
Nishiyama等 [7]对42例初诊的胰腺癌患者进行全身 18F-FDG PET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分期,结果显示,PET诊断的准确率为81%,并发现CT结果为阴性的7例患者(全身共有8处转移灶);依据PET结果,有5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做出相应修改。Kinkel等 [8]采用 18F-FDG PET、MRI、CT和超声检查对消化系统肿瘤在肝脏转移灶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 18F-FDG PET诊断的准确率为90%,而MRI为76%、CT为72%,超声仅为55%。Farma等 [9]对一组82例胰腺癌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 18F-FDG PET-CT对远处转移诊断的灵敏度为87%,而CT仅为57%。Kysucan等 [10]对一组195例胰腺癌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 18F-FDG PET-CT诊断远处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8%和97.8%,较常规CT、MRI多发现了12处远处转移灶。
Kauhanen等 [11]在对38例经手术或转移灶穿刺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中比较了PET/CT、MDCT和MRI/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在TNM分期诊断中,对N分期诊断的灵敏性相当(均为30%),对M分期的结果差异较大,其诊断灵敏性分别为PET/CT 88%、MDCT 38%和MRI/MRCP 38%,PET/CT明显优于CT和MRI,可发现更多的远处转移灶,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术前分期,最终使10例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但在肝转移评价中,有一定的假阴性率。Kim等 [12]回顾性分析75例胰腺癌患者,6例患者术中因发现肝脏转移灶而放弃手术,但PET/CT均未发现肝转移灶;MDCT怀疑1例有转移。
2.胰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
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MDCT)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可获得准确的解剖学结构、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方面的信息。对于CT及MRI等常用影像学手段而言,病灶的大小与诊断的准确性呈正比关系;对于PET/CT而言,其诊断的准确性更加依赖于病灶的糖代谢情况,较单纯的形态学诊断更具有优势,诸多研究均表明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要优于CT。
Park等 [13]报道,在115例可疑胰腺癌患者中,最终病理证实了99例为恶性肿瘤、16例良性肿块; 18F-FDG PET/CT诊断胰腺癌99例(其中6例病理证实为良性),其灵敏度为93.9%,特异性为62.5%。Lemke等 [14]报道,在100例胰腺肿瘤患者中,最终病理证实64例为恶性肿块、36例为良性肿块; 18F-FDG PET/CT正确诊断了54例胰腺癌患者(54/64),其灵敏度为89.1%,特异性为63.9%。在Sperti等 [15]对50例胰腺囊性占位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报道中, 18F-FDG PET/ CT判断胰腺癌良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达到了94%,而CT仅为65%和88%。
Van Kouwen等 [16]回顾性分析了109例经病理确诊或1年以上的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肿瘤患者,比较MDCT和PET/CT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价值,发现PET/CT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90%,均优于MDCT的82%和75%。可见, 18F-FDG PET/CT在鉴别胰腺占位良恶性鉴别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将恶性肿瘤从良性囊肿或胰腺炎中鉴别出来。
此外,融合PET和增强CT于一体的增强PET/CT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Buchs等 [17]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患者,比较了增强PET/CT和普通PET/CT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价值,发现增强PET/CT和普通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6%和72%( P=0.076),特异性分别为66.6%和33.3%( P=0.52)。增强PET/CT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但没有明显改善诊断的特异性。
18F-FDG PET/CT为可疑胰腺癌,尤其是其他影像学方法无法判别肿块性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工具;但与炎性占位及少数良性肿瘤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
3.胰腺癌淋巴结分期
在N分期方面,其优势在于可以发现CT或者MRI难以发现的一些大小变化不明显、但糖代谢明显异常的小淋巴结转移。Kitajima K等 [18]对胰腺癌复发评估的研究中,CECT、常规PET/CT、PET/CECT诊断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62.5%,75%,87.5%,认为由于常规CT、MRI是通过测量淋巴结的大小来判断其是否为转移淋巴结(通常以短径>8mm或10mm),这些方法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而 18F-FDG PET或PET/CT是肿瘤细胞的糖代谢增高的功能学影像方法,能够探测和定位无明显增大的转移淋巴结,但尽管PET和PET/CT有时能够探测到<1cm的转移淋巴结,但由于较低的空间分辨率,它们的检出敏感性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19]。
4.胰腺癌的预后判断
胰腺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分期、分级、术后CA19-9水平和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等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此类影响因素的判断多需术后方能获得。而术前获取的影响预后因素较少,PET/CT可通过标准摄取值(SUV)的高低反映肿瘤的代谢活性。Sperti等 [20]回顾性分析了118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SUVmax、年龄、性别、糖尿病严重程度、肿瘤分期、CA19-9水平、组织学分级和治疗方式,发现肿瘤分期和SUV值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两个独立性因素。SUVmax>4.0者,无1例术后生存>1年,而SUVmax≤4.0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75%。亦有报道 [21]认为,对局部侵犯而无法手术的胰腺癌患者,SUVmax是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因素。ScheHenberg等 [22]回顾性分析55例无法手术切除而行放、化疗的胰腺癌患者,发现治疗前的SUVmax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性因素;SUVmax>10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SUVmax在5.0~10.0之间的中位生存期9.8个月,SUVmax<5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7.7个月,SUVmax>10与<5两组间中位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胰腺癌的疗效判断
WHO发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是根据肿瘤的体积变化来判断的 [23]。然而对于那些边界不清、结构混乱的肿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肿瘤早期代谢方面的变化基本无法评价。实体瘤疗效评价的PERCIST标准建议,治疗前后使用一致的扫描方案,在肿瘤代谢最高的部分选取一个固定的大约1cm 3的感兴趣区,可使用SUV下降30%作为肿瘤“反应”的界值 [24]。新辅助化疗前、后用PET/CT检查SUV的变化对于胰腺癌预后与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Heinrich等 [25]对进行了新辅助化疗的28例胰腺癌患者行CT、超声内镜和PET/CT等多项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PET/CT对胰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判断是最准确的。Choi等 [26]对20例胰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进行了疗效评估,其中 18F-FDG PET/CT提示化疗有效(即SUV下降>50%)的患者(2/2)都成功进行了手术,而 18F-FDG PET/CT提示化疗效果不明显(SUV下降<50%)的患者只有1例(1/16,2例患者因故没有参加化疗的评估)实施了手术,在随访中发现,PET/CT提示有效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3.2月,而 18F-FDG PET/CT提示无效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11.3月。
6. 18F-FDG PET/CT用于胰腺癌治疗后的复发监测及再评估
美国核医学会(SNM)《PET/CT在肿瘤中的应用指南》中指出,一些研究探讨了PET探测复发的作用,但价值有限,主要是由于对于这些复发患者,治疗方案是有限的。即使早期发现不可治愈的复发,因其治疗手段有限,也不可能改变治疗策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关于PET/CT在胰腺癌肿的应用方面应用了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 [9],PET/CT结合标准的CT扫描相对于标准CT和单独的PET/CT在探测转移灶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87% vs 57% vs 61%);PET/CT改变了11%的侵袭性胰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尽管如此,但同时指出,PET/CT在这方面的应用仍然在发展中,尚未完全确立。虽然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作为常规CT、MRI的辅助手段,PET/CT不能取代高质量的增强CT和MRI。
7. 18F-FDG PET/CT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
尽管有小样本的研究表明 [27]18F-FDG PET对于≤2cm的胰腺癌比CT和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Matsumoto I等 [28]对232例怀疑胰腺导管腺癌的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 18F-FDG PET仅能发现50%的0~Ⅰ期的胰腺癌。此外,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这限制了PET/CT在早期诊断中的实际应用。
(左长京 张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