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易饥多食发病机制的认识
1.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肌肉和胃肠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外周组织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为了补偿损失的糖、维持机体活动,常出现易饥多食的症状。
2.血糖变化差值大
患者血糖差值大,其代谢率增强,能量消耗多,下丘脑内神经肽等浓度升高,使得摄食行为增加即出现易饥多食。
3.胃肠功能障碍
肠道周期性发生的不规律收缩活动使小肠不能有效迅速排空,导致到达结肠的多为缺乏水分和营养的难被消化的糟粕,使结肠失去缓慢、持久吸收营养的功能,降低氨基酸利用的效率,不能长时间抵抗饥饿而出现易饥多食的症状。
4.神经性食欲亢进
神经性食欲亢进是一种伴有反复暴饮暴食的疾病,约1/3伴有神经性厌食史,有饥饿和营养不足的表现,女性可见月经紊乱,目前研究较少,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活动增强有关。
5.食欲素分泌异常
食欲素是下丘脑分泌的能够促进食欲的一种神经肽,与瘦素、饥饿素等系统共同协调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水平。食欲素系统在饮食、能量代谢、糖尿病等扮演着重要角色。
易饥多食亦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糖尿病出现易饥多食常伴有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也可有肥胖、皮肤瘙痒、四肢麻木、视物模糊等症,生化检查可见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升高;临床上应全面询问其他伴发症状,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