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分析性研究方法

【摘要】 分析性研究是现场流行病学常用方法之一,可以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和检验病因假说。其基本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有无研究因素的人群将来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即队列研究;另一类是对有无研究疾病的人群过去相关研究因素进行比较,即病例对照研究。本章主要阐明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类型、设计与实施、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偏倚及其防止,以及两种方法优缺点的比较等。
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目的之一就是针对公共卫生事件找出原因或影响因素,并及时控制直至消除。描述性研究方法大多能提出有关致病因素的假说,但不能明确病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而分析性研究方法可通过对各种假设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可疑因素与疾病或公共卫生事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病因学的判断。分析性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有无研究因素的人群将来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即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另一类是对有无研究疾病的人群过去暴露情况进行比较,即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作为揭示危险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方法,队列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有说服力,因为前者一般能确证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但如果在现场急需判明发病原因,或疾病原因不明,需广泛地探索可疑因素时,病例对照研究常是较为便捷的研究方法。
在流行病研究中,常涉及到暴露这个概念,暴露(exposure)是流行病学的专业术语,特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X线的照射)、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状态、特征(如性别、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等)。这些因素、特征和状态等即为暴露因素。暴露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不同的含义,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事实上,研究者所关注的任何因素都可以称为暴露因素,有时也称为研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