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维良活血化瘀十二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附 清代以前活血化瘀方剂

一粒珠
【来源】
《良方集腋》(清·谢元庆)
【组成】
穿山甲(制)2400g,麝香50g,乳香(醋制)200g,没药(醋制)200g,牛黄35g,冰片50g,雄黄50g,朱砂50g,蟾酥(制)15g,珍珠35g。制成水丸。
【功效】
活血化瘀,消肿解毒。
【主治】
痈疽疮疖,乳痈乳岩,红肿疼痛,初起未溃者可消。脓成者速溃。
【用法】
每次1.5g,每日1次。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方中重用山甲,活血化瘀,消肿排脓;麝香芳香走窜,消肿散结;乳香、没药,活血理气散结;牛黄、冰片、雄黄、朱砂清热解毒,化腐消肿;蟾酥解毒止痛;珍珠解毒生肌。用于外科痈疽疖肿,乳痈、乳岩,红肿疼痛等。
七厘散
【来源】
《同寿录》
【组成】
血竭200g,红花15g,乳香(醋制)15g,没药(醋制)15g,朱砂15g,麝香1.2g,冰片1.2g,儿茶24g。
【功效】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扭伤等。
【用法】
口服每次0.2~0.9g(每瓶重3g)。每日1~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下。外用以白酒调敷于患处,或干粉撒布伤口。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七厘散为伤科常用药,不论内伤、外伤、新伤、久伤均可应用,亦可用于无名肿毒,烫伤,烧伤等。方中重用血竭,祛瘀止痛;红花、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麝香、冰片开窍通络,散瘀止痛;儿茶清热止血;朱砂镇静安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止血、抗凝、解痉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并抗血栓形成,使炎性水肿消退,病变组织康复;多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创伤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断指再植术后;也有本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毒性心肌炎、肝炎胁痛、带状疱疹等取得良效的报道。
九分散
【来源】
《急救应验良方》
【组成】
马钱子25g,麻黄25g,乳香25g,没药25g。
【功效】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
每服2.7g以下,每日1次。不可过量。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外用适量酒调涂敷患处(每包2.7g,重9分而得名)。
【禁忌】
孕妇及高血压,心、肾病患者忌用,破伤出血者不可外敷。
【按语】
九分散中四药等份,其中马钱子有剧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尤著;麻黄辛温、散风寒,宜通气血;乳香、没药活血理气,消肿止痛。主要用于外伤后瘀血肿痛。对寒湿痹痛也有疗效。但应注意中病即止,切不可久服。
三黄宝蜡丸
【来源】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组成】
藤黄(制)200g,血竭150g,刘寄奴150g,红大戟(醋制)150g,竹黄150g,雄黄150g,当归75g,乳香(醋制)15g,儿茶150g,芒硝50g,水银(制)15g,琥珀10g,麝香15g。
【功效】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腰腿扭伤。
【用法】
每次1丸(3g),黄酒或水炖化温服。外用麻油炖化敷患处。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方中三黄(竹黄、雄黄、藤黄)解毒消肿;当归、乳香、没药、儿茶等活血化瘀止痛;红大戟、水银、芒硝利水通经泻下;麝香行气活血止痛;琥珀通络利水安神。适用于一切跌打损伤及破伤风,或伤力成痨,妇女产后恶露不尽,瘀血奔心,痰迷心窍,危在旦夕者。因含有剧毒药,注意用量及适应证。
下瘀血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9g,桃仁9g, 虫6g(去足)。
【功效】
破血下瘀。
【主治】
瘀血积于下焦,小便疼痛不可忍,经水不利,产妇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
1.三味药共研末,炼蜜和为4丸,以酒适量煎l丸顿服。2.水煎服,加适量黄酒。
【禁忌】
孕妇忌服。出血疾患或体虚者慎用。
【按语】
方中大黄破血下瘀、推陈致新;桃仁活血化瘀润燥;虫攻逐瘀血;蜂蜜缓中;以黄酒为药引入血分。服用本方应注意连渣顿服,利于发挥药效。适用于妇科诸证,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亦常用于治疗肝纤维化、慢性肾病、冠心病等。此外,本方尚可用治狂犬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骨质增生症。
大黄牡丹皮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12g,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15g,芒硝9g。
【功效】
泄热逐瘀。
【主治】
肠痈初起及瘀热内结的痈疽、恶疮,经水不调,赤白带下,赤白痢疾等。
【用法】
先煎前四味药,去渣,后入芒硝,再煮沸,顿服。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方中大黄泄热祛瘀;丹皮凉血活血;芒硝通下去实热;桃仁破瘀血;冬瓜子消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炎性水肿消退的作用。适用于胰腺炎、腹膜炎、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慢性盆腔炎、肝脓肿、慢性肝炎等。亦可用于头部疾患等属于局部微循环障碍者。
大黄 虫丸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蒸)300g, 虫30g,水蛭(砂烫)60g,虻虫45g,蛴螬45g,干漆(煅)30g,桃仁120g,杏仁120g,黄芩60g,生地300g,白芍120g,甘草90g。
【功效】
祛瘀生新,破血通经。
【主治】
干血内结,经闭不通,经血不调,腹胀腹痛,肌肤甲错,癥瘕积聚。
【用法】
每次1丸(3g),每日2次。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本方通补兼施,以通为主。用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桃仁等破血通经,祛瘀生新。其用活血化瘀特点为:广用虫类药物,白芍、生地、甘草养血和中,缓急止痛;桃仁、杏仁清热润肠。故有祛瘀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瘀的缓中补虚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如心绞痛、肺纤维化、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纤维化、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等;亦常用于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伴有循环不良诸症的治疗。
小金丹
【来源】
《外科全生集》
【组成】
草乌(制)300g,木鳖子(去壳)300g,五灵脂(醋制)300g,白胶香300g,地龙300g,当归150g,麝香20g,乳香(醋制)150g,没药(醋制)150g,京墨64g。
【功效】
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
疮疽瘰疬,乳疮肿痛,无名肿毒,阴疽初起,痛肿疼痛。
【用法】
每次1.5g,每日2次(每20粒为1.5g)。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方用草乌温经散寒;木鳖子消肿毒;五灵脂散瘀止痛;白胶香解毒消肿;地龙通经络;当归养血活血;乳香、没药活血破瘀;麝香理气止痛;京墨消痈肿。临床广泛用于多种内科癌病,如肿瘤型肺门淋巴结核、胃癌、肺癌、肝炎(血瘀型)等;用治外科诸症,如顽固性坐骨神经痛、胸腹腔炎症包块和脓肿、痤疮、带状疱疹、颌下腺炎等;此外,尚有本方治疗肢端肥大症的报道。
手拈散
【来源】
《奇效良方》
【组成】
五灵脂、玄胡索、没药、草果各等分,共研为末。
【功效】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
气滞血瘀所致胃痛、腹痛。
【用法】
每次服6~9g,每日1~2次。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本方中五灵脂、没药活血化瘀;玄胡活血理气止痛;草果温中燥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胃肠蠕动,调节幽门括约肌功能,减少胆汁淤积,控制胆汁反流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痛、胁肋胀痛、胆石症等。
丹参饮
【来源】
《时方妙用》
【组成】
丹参30g,檀香5g,砂仁5g。
【功效】
理气活血。
【主治】
气滞血瘀,心腹疼痛。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重用丹参活血化瘀;檀香行气止痛,散寒温胃;砂仁温中行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寒痛者,具有化瘀行气、疏通血脉的效果。对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气滞血瘀的胃脘痛,本方也有较好的效果。
回生丹
【来源】
《温病条辨》
【组成】
人参180g,熟地120g,肉桂60g,麝香60g,姜黄60g,丁香90g,蜀椒炭60g,吴茱萸(甘草水制)60g,高良姜60g,小茴香(盐制)90g,香附90g,红花60g,桃仁60g,虻虫60g,三棱60g,蒲黄炭60g,降香60g,五灵脂(醋制)60g,当归120g,白芍120g,干漆60g,乳香60g,没药60g,水蛭(砂烫)60g,川芎60g,益母草480g,鳖甲胶480g,大黄240g,玄胡(醋制)160g,艾炭60g,苏木90g,阿魏60g,苏子霜60g,杏仁60g,竹节香附60g。
【功效】
祛瘀生新,消癥散结。
【主治】
癥瘕积聚,产后瘀血腹痛,干血痨等瘀血内结之证。
【用法】
口服每日1丸(重6g),每日2次。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方中重用活血化瘀药大黄、桃仁、红花、水蛭、虻虫、乳香、没药、三棱、苏木、益母草等;鳖甲软坚散结;玄胡、蒲黄理气活血;麝香、香附、丁香理气止痛;熟地、当归养血活血;人参、白芍补气滋阴,使祛邪而不伤正。临床上本方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所致的头晕、腰痛伴有瘀滞者,产后瘀血腹痛;亦可用于肝脾肿大、慢性肝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闭经等多种气滞血瘀症。
少腹逐瘀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玄胡3g,没药3g,当归9g,川芎6g,官桂3g,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6g,干姜1g,小茴香7粒。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
偏寒气滞血瘀的少腹胀痛,积块,经期腹痛,闭经,不孕等。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孕妇忌用。瘀热者不宜用。
【按语】
方中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没药活血祛瘀;玄胡理气活血止痛;官桂、炮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并引药直达少腹。诸药合用,对气滞、血瘀、寒凝所致的“不通而痛”的病证功效显著。临床上用于偏寒血瘀的痛经、不孕症、慢性盆腔炎、闭经等。
心痛方
【来源】
《孙氏集效方》
【组成】
大川芎1个。
【功效】
活血理气。
【主治】
一切心痛。
【用法】
共研为末,烧酒送服。
【按语】
《本草述钩元》中说“芎穷血中之气药”具有理气活血之作用。治疗气滞血瘀之一切心痛、胃脘痛、头痛。
四物汤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当归(酒浸微炒)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酒蒸)15g。制成水丸。
【功效】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
【主治】
血瘀血滞之月经不调,少腹疼痛,产后诸症。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熟地、当归活血养血;川芎行气活血;白芍柔肝和血。具有补血活血、通补兼施作用,专长调理血证,为血证之基本方剂。后世本方加桃仁、红花为桃红四物汤,合四君子汤为八珍汤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临床上本方作为治疗各种月经病(月经先期、后期,痛经,倒经,月经过多、过少)的基本方。尚用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神经性头痛等多种疾病。
失笑散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五灵脂90g,蒲黄60g。
【功效】
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主治】
血瘀气滞之心腹作痛,产后恶露不行。
【用法】
每次6~9g,黄酒冲服。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方中蒲黄活血化瘀,五灵脂活血理气止痛。二者相辅,活血化瘀止痛功效更强,以酒引经,温经通脉,为活血诸痛之要药,对妇科尤佳。痛者常于药后诸症俱除,不禁失笑而取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失笑散有镇静、抗缺氧和降压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胃痛、慢性肝炎肝区痛、胆囊炎、宫外孕、痛经、经闭、不孕、产后恶露不净等。
生化汤
【来源】
《景岳全书》
【组成】
全当归24g,川芎9g,桃仁(去皮尖)6g,干姜(炮黑)2g,炙甘草2g。
【功效】
祛瘀生新,温经止痛。
【主治】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作痛。
【用法】
水煎服。服时加少量黄酒。蜜丸重9.4g,每次1丸,每日2~3次。
【按语】
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川芎理气活血;桃仁活血化瘀;炮姜温中止痛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方以养血活血、化瘀生新为主,兼理气止痛、温经散寒,而得生化汤之名。临床多用于产后诸证,如产后恶露不尽、子宫复旧不良和宫缩疼痛,可促进生理功能恢复,预防产褥热、促进泌乳功能等;妊娠病、月经病等;亦可治疗妇科杂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
生蒲黄汤
【来源】
《眼科六经法要》
【组成】
生蒲黄24g,旱莲草24g,丹参15g,丹皮12g,郁金I5g,生地12g,川芎6g,荆芥炭12g。
【功效】
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
血分有热,眼底出血,球结膜出血,视力减退。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生蒲黄活血化瘀;川芎、郁金理气活血;丹参养血活血;丹皮、生地滋阴活血;荆芥炭活血止血;旱莲草养肝益肾,活血止血。用于眼科出血及青光眼等眼科疾病。
仙方活命饮
【来源】
《外科发挥》
【组成】
金银花12~30g,当归10g,赤芍10g,贝母6g,白芷6g,乳香6g,没药6g,防风6g,穿山甲6g,皂角刺6g,陈皮6g,甘草3g,花粉10g。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
阳证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金银花、甘草解毒清热;花粉、贝母清热祛痰;当归、赤芍、穿山甲、乳香、没药活血化瘀;皂刺活血通络,溃坚消肿;白芷除湿排脓;防风、陈皮除湿和中。临床用于妇科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男科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皮肤科痤疮、带状疱疹等;亦可用于肛肠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病等。
当归芍药散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当归9g,芍药15g,川芎9g,泽泻12g,白术12g,茯苓12g。
【功效】
活血利水,柔肝健脾。
【主治】
脾虚血瘀之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头晕,腹痛等。
【用法】
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川芎理气活血;芍药滋阴柔肝;泽泻、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本方组方严谨,临床应用效如桴鼓,尤以在妇科疾病中使用最多。临床用于妇女更年期、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后遗症、肾炎、肾病综合征、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等,亦可用于贫血浮肿、梅尼埃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血府逐瘀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12g,当归9g,红花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头痛,胸痛日久不愈,痛有定处,或呃逆日久、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等。
【用法】
水煎服。或用丸剂(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血府逐瘀汤为临床用以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最常用方剂之一。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生地、当归养血活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活血补肾,导瘀血下行;桔梗开胸气于上,甘草缓中。本方气行瘀去,气血兼顾。临床上用于气滞血瘀的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震荡后综合征、狂躁型精神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失眠、低热、支气管哮喘、经闭、痛经、月经后期、外阴白斑病、更年期综合征、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等多种疑难杂症。
会厌逐瘀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炒)15g,红花15g,甘草9g,桔梗9g,生地12g,当归6g,玄参9g,柴胡6g,枳壳6g,赤芍6g。
【功效】
活血祛瘀,养阴利咽。
【主治】
热毒血瘀,咽喉不利,喑哑失音,喉中如有物阻等病症。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活血化瘀;枳壳、柴胡疏肝理气解郁;生地、玄参养阴清热活血;桔梗、甘草清利咽喉。本方由血府逐瘀汤化裁而来,加清热养阴之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而有炎症,常用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肥厚,声带结节病等咽喉部疾患。
身痛逐瘀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牛膝9g,地龙6g,秦艽9g,羌活9g,川芎6g,当归9g,香附6g,甘草6g,桃仁9g,没药6g,五灵脂9g,红花9g。
【功效】
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主治】
血脉痹阻所致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
【用法】
水煎服。或酌加黄酒服。
【按语】
方中桃仁、红花、五灵脂、当归活血祛瘀;地龙、牛膝活血通络;川芎、香附、没药活血理气止痛;羌活、秦艽散风活络;甘草缓中。本方用于外邪入络阻碍气血流通、血凝痹证。临床上用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风湿症、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等。
补阳还五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生黄芪60g,当归6g,赤芍6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
【功效】
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证。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重用黄芪补气通络,气行血行;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养血活血化瘀;地龙、川芎理气活血通络。本方为王清任补气活血的名方,王氏认为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是造成血瘀的主要原因。故以大剂黄芪补元气,配以活血通络之剂治疗半身不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抗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全血比黏度、抗血栓形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如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脑震荡后综合征、脉管炎、急性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糖尿病、高脂血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对盆腔瘀血综合征(慢性盆腔静脉淤血)也有较好疗效。
抵当汤
【来源】
《伤寒论》《金匮要略》
【组成】
汤剂:水蛭6g,虻虫(去翅足)6g,大黄(酒洗)9g,桃仁(去皮尖)9g。丸剂:水蛭4g,虻虫(去翅足)4g,桃仁1 0g,大黄9g。(4丸药量)。
【功效】
破血逐瘀。
【主治】
蓄血发狂,少腹硬满,小便不利,脉证俱实者。
【用法】
抵当汤水煎服。抵当丸每服水煎1丸,若不下者再服。
【禁忌】
孕妇忌服。体虚及出血病症者忌用或慎用。
【按语】
方中水蛭、虻虫、桃仁攻逐瘀血;大黄通下祛瘀。本方为攻逐瘀血之重剂,广泛用于外感、内伤所致的血分证。适于蓄血证、狂躁型精神病、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老年性痴呆、前列腺增生、闭经、宫颈癌等。
活络效灵丹
【来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各15g。
【功效】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
气滞血瘀的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心腹疼痛,肩背腰痛等。
【用法】
水煎服。或共研细末,每次10g,温酒送服。
【禁忌】
孕妇忌服。胃弱者慎服。
【按语】
方中乳香、没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当归、丹参养血活血。可用于宫外孕、血栓性浅静脉炎、糖尿病并发症、肋间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心绞痛、胃脘痛、痛经、神经性头痛、外伤后遗症疼痛等。
姜黄散
【来源】
《圣济总录》
【组成】
姜黄(微炒)30g,当归30g,木香15g,乌药(微炒)15g。
【功效】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
用于气滞血瘀之心痛不可忍,胃脘痛,妇科痛经,经闭等。
【用法】
为散剂每服6g。亦可为汤剂,煎吴茱萸汤调下。
【按语】
方中姜黄理气活血,当归养血活血,木香理气和中,乌药温中。本方理气又活血,作用温和。用于气滞血瘀偏寒的心绞痛、胃脘痛、痛经等。亦可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破血汤
【来源】
《眼科纂要》
【组成】
刘寄奴9g,赤芍9g,菊花9g,丹皮9g,桔梗9g,生地12g,红花6g,苏木6g,生甘草6g。
【功效】
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主治】
撞击伤目,瘀血停留,肿胀疼痛。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刘寄奴、赤芍、红花、丹皮、苏木活血化瘀凉血;菊花明目;桔梗引药上行;甘草和中。本方用于眼外伤、视网膜炎、结膜炎等多种眼科疾病。亦可用于眩晕、高血压、脑外伤后遗症等。
复元活血汤
【来源】
《医学发明》
【组成】
柴胡、当归、天花粉各9g,红花、甘草、炮山甲各6g,大黄(酒浸)、桃仁各12g。
【功用】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的血瘀肿痛,胸胁作痛等。
【用法】
水煎服,或酌加黄酒服用。
【按语】
方中当归、桃仁、红花、山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理气,甘草和中缓急使血畅气行而得以“复元”。临床主要用于跌打损伤诸症,如外伤性胸胁痛、血瘀头痛、骨折(促进其愈合)、挤压综合征及肋软骨炎等;亦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颅脑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病症。
通窍活血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红花9g,鲜姜9g,红枣7个,老葱根三根,麝香1.5g(绢包或冲服)。
【功效】
活血化瘀,通窍。
【主治】
头面部血瘀证之头痛、眩晕、耳鸣、脱发、干血痨、小儿疳积、酒渣鼻等。
【用法】
水煎服,酌加黄酒。
【按语】
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葱、姜发散通阳上行;黄酒引经;大枣缓中。全方配合祛瘀通窍。临床上用于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健忘、脱发、酒渣鼻、白癜风、脑膜炎后遗症等。
通经逐瘀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24g,红花12g,赤芍9g,山甲(炒)12g,连翘9g,地龙9g,柴胡3g,麝香0.03g(绢包)。
【功效】
通经逐瘀,清热解毒。
【主治】
热毒血瘀、小儿痘疹、湿热,疮疡痈疽。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桃仁、红花、赤芍活血逐瘀;连翘、柴胡疏肝、清热解毒;地龙、山甲、皂刺疏通经络;麝香理气活血止痛。王清任认为“瘟毒在内烧烁其血,血受烧烁,其血必凝”,所以主张解毒活血逐瘀并用。后世用此疗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肺炎、荨麻疹、风湿热等疾病。
透脓散
【来源】
《外科正宗》
【组成】
生黄芪9~15g,山甲、皂刺各3~9g,川芎9g,当归6~12g。
【功效】
活血化瘀,益气透脓。
【主治】
气虚血瘀,疮疡不易成脓,或不易溃穿。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重用生黄芪益气托毒,鼓动血行;当归和血补血,除积血内塞,川芎活血补血,养新血而破积宿血,畅血中之元气,二者常合用活血和营;穿山甲气腥而窜,无微不至,贯彻经络而搜风,并能治癥瘕积聚与周身麻痹;皂角刺搜风化痰引药上行,与穿山甲助黄芪消散穿透,直达病所,软坚溃脓,以达消散脉络中之积,祛除陈腐之气之功。临床常用于内科诸症如内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婴儿久泻的治疗,外科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烧伤、阑尾周围脓肿、前列腺炎等,其他如产后缺乳、乳腺脓肿、卵巢囊肿等。
桃核承气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桃仁9g,大黄4g,桂枝4g,芒硝4g,炙甘草4.5g。
【功效】
破血下瘀。
【主治】
下焦蓄血,少腹胀满,大便色黑,小便自利,或谵语烦躁者。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
【按语】
方中桃仁破血活血;大黄泻热逐瘀;桂枝通利血脉;芒硝助大黄泄热;甘草缓中。本方通下祛瘀,适用于热结、血瘀偏实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调节免疫、抗缺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急腹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骨科疾病等。
桃红四物汤
【来源】
《医宗金鉴》
【组成】
当归9g,赤芍9g,生地9g,川芎6g,桃仁9g,红花6g。
【功效】
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主治】
由于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血色紫暗有块者。
【禁忌】
孕妇忌服。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本方以四物汤为基础,将芍药改为赤芍,加桃仁、红花而成,以加强原方的活血化瘀作用。为妇科血瘀证治疗的名方。临床应用甚广,用于瘀血所致的痛经、崩漏、乳腺增生、异位妊娠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等,亦可用治黄褐斑、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变。
桂枝茯苓丸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各等份,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功效】
活血祛瘀,消瘀散结。
【主治】
血瘀癥瘕,腹痛,挛急,经闭。
【用法】
每服1~3丸。
【按语】
方中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桂枝温通经脉;芍药缓急止痛柔肝;茯苓引药下行。临床用于肝郁脾虚、湿瘀互结所致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由瘀血阻滞、寒湿凝滞所致的附睾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肝囊肿、阑尾炎、脂肪肝等;此外,本方尚可用治由于阳虚寒凝所致的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温经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吴茱萸9g,当归9g,芍药9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9g,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9g,麦冬9g。
【功效】
活血祛瘀,补气温经。
【主治】
寒凝血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当归、川芎、丹皮活血化瘀;人参补气;阿胶、芍药养血柔肝;吴茱萸、桂枝、生姜温经暖宫;半夏、甘草、麦冬补脾和胃。为妇科要方,治疗不孕症、卵巢囊肿、月经不调、痛经、习惯性流产,亦可用于湿疹、更年期综合征、阑尾炎等。
解毒活血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连翘15g,葛根9g,柴胡9g,当归9g,生地15g,赤芍9g,桃仁15g,红花15g,枳壳6g,甘草9g。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
瘟毒,瘀血。
【用法】
水煎服。
【按语】
方中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枳壳理气;连翘、葛根、柴胡、甘草清热解毒;生地滋阴活血。临床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肺炎、脑膜炎、流脑、麻疹等。
膈下逐瘀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五灵脂(炒)6g,当归9g,川芎6g,桃仁9g,丹皮6g,赤芍6g,乌药6g,玄胡3g,甘草9g,香附5g,红花9g,枳壳5g。
【功效】
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主治】
气滞血瘀在膈下,形成痞块;痛处固定不移。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方中红花、桃仁、赤芍、当归、丹皮活血化瘀;五灵脂、玄胡、川芎理气活血;香附、乌药、枳壳疏肝理气;甘草和中。本方重理气活血,逐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胃炎、胃溃疡等;妇科闭经、痛经、盆腔炎、宫外孕、不孕症等。
鳖甲煎丸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龟板胶18g, 虫50g,蜣螂60g,鼠妇虫30g,桃仁20g,丹皮50g,凌霄花30g,大黄30g,桂枝30g,柴胡60g,黄芩30g,厚朴30g,射干30g,葶苈子10g,半夏10g,硝石120g,蜂房40g,石韦30g,瞿麦20g,干姜30g,白芍50g,阿胶30g,党参(或人参)10g。
【功效】
活血破瘀,通经消癥。
【主治】
血瘀癥积痞块,胁肋胀痛。
【用法】
每次1九(3g),每日2~3次。
【禁忌】
孕妇忌服。
【按语】
方中鳖甲软坚散结;大黄、 虫、桃仁、硝石、鼠妇、凌霄花、蜂房、蜣螂攻瘀破血;芍药柔肝,厚朴、半夏、葶苈子、射干、石韦、瞿麦下气化痰利水;桂枝、干姜、柴胡、黄芩除寒热;人参、阿胶补气血。本方以活血破瘀为主,兼有祛痰利水,扶助正气,为攻补兼施之剂,重在祛邪。临床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等的治疗,亦可用治卵巢囊肿、高脂血症、面部色素沉着、心绞痛等。
(马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