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烧心
烧心是指在剑突或胸骨后反复发作的一种烧灼感或发热的感觉,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常在餐后、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加重,是食管疾病的特征性症状。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及廓清能力下降
在正常人食管下段1/3处有一生理性高压区,为食管下括约肌,此处压力高于胃底,在抗反流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一些因素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如某些激素(如胆囊素、胰升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如巧克力、高脂肪食物等)、药物(如钙拮抗剂、地西泮等)等。此外腹内压增高及胃内压增高也可引起食管抗反流机制减弱,出现胃酸和胆汁的反流。正常情况下,这些反流物可通过食管自发和继发性蠕动性收缩重新排入胃内,剩余的则由唾液缓慢的中和。若上述功能减退,则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可造成对食管黏膜的刺激而发生烧心。
2.食管黏膜敏感性增加
烧心的发生为酸反流或炎症介导刺激感觉出入途径引起的,食管的肌层和黏膜内有迷走神经和脊神经末梢,症状的发生以迷走传入神经最为重要。在食管黏膜,迷走传入纤维接受化学的或机械的刺激在引起反流中起重要作用,而脊髓传入神经对传递不适和疼痛起重要作用。
3.应激和心理状态
应激和心理状态也是影响病人产生症状的重要因子,精神刺激可使酸反流增加,此系通过脑-胃肠道相互作用所致。情绪上的应激变化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下丘脑使自主神经功能发生改变,并通过内分泌、免疫系统、酶系统和神经递质的中介作用引起食管和胃功能失调。
二、鉴别诊断
1.功能性疾病引起的烧心
功能性烧心的诊断标准为在过去的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出现烧灼样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同时无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贲门失弛缓症或其他病理基础的动力异常。24小时食管pH监测、内镜检查及食管功能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2.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引起烧心最常见的疾病,其诊断依据是:凡有与体位改变相关的烧灼样胸骨后疼痛或偶有首发原因不明的夜间阵发性呛咳。喘息甚至窒息者,应疑有反流性食管炎;内镜检查及活检组织学检查证实有食管炎;通过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pH值、盐酸滴定实验证实有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
3.消化道炎症、肿瘤及其他腹部疾病等引起的烧心
常有其他伴随症状,如伴有反酸、食欲不振、胃胀、打嗝、嗳气、吞咽困难、呕吐、便血、进行性消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