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肾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儿童肾病有夙根,先天不足多病衍

先天因素对人一生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很多肾脏疾病往往因为先天不足而发病,甚至从幼儿、少年时期,就开始影响人的健康。
2000年8月的一个清晨,正在院里忙活家务的刘大婶,突然听见院子外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刘大婶赶忙放下手中的家什儿,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院外,循着声音寻找,在西南边的墙角下,阵阵哭声从一个红布包里传来。刘大婶走近一看,布包里竟是一个瘦弱的婴儿,于是一边抱起孩子哄着,一边赶忙招呼屋里的老伴儿张大叔。张大叔翻开红布包,一张叠好的纸条掉落出来:“孩子早产,害怕今后体弱,无奈家境贫寒,可怜好心人收养,不胜感激。”张大叔四下打听,询问邻里,却也没有孩子父母的一点线索。刘大婶连日带着女婴,又爱又怜,心生疼惜,又寻不得父母下落,于是和张大叔商量,想要收养这个孩子。张大叔年轻时也见过些世面,拿家中买菜的秤称了称婴儿,只有不到四斤八两(出生时体重<2.5kg,称之为出生低体重),夫妇俩看婴儿一出生便被父母遗弃,又先天瘦弱,着实可怜,于是决定收养这个女婴,随大婶姓刘,并将之视如己出,抚养长大。夫妇俩的善心给了孩子一个家和长大成人的机会,但早产儿及出生低体重儿的先天缺陷也在刘英(化名)的身上渐渐表现出来。
孩子一天天长大,夫妇俩渐渐发觉小英子与同龄的孩子有些不一样。正常的孩子在4~7个月乳牙就开始生长,但英子到了1岁左右才开始渐渐长出参差不齐的乳牙。本应在1岁左右逐渐开始掌握的说话和行走能力,英子到了快2岁也没能学会。这与中医所讲小儿五迟的症状十分吻合(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
而在孩子3~6岁期间,却开始飞快地长高、长胖。小英子在3岁时开始急速长胖,体重在一年内从10kg剧增到24kg(正常3岁体重在12~14kg),夫妇俩本以为从此小英子能够追上同龄的孩子,但在英子6岁以后,生长发育逐渐减慢,与同龄人的身高差距也逐渐拉大。到如今,17岁的英子身高只有143cm,体重却达 108kg,体重指数(BMI)高达 53kg/m 2,比我国肥胖标准(28)高出将近1倍。这种短时间内身高体重剧增,医学上称为生长追赶现象。生长追赶是指某些因素导致儿童生长迟缓,当这些因素去除后则出现以身高、体重增加为主的生长加速现象,是机体自我保护和代偿的生理机制。早产儿出生后,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机体出现追赶生长,以弥补早产儿发育迟缓的缺陷,但是生长追赶可增加患儿发生2型糖尿病、肥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不利于早产儿在青少年后期的认知和智力发育。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小英子8岁了。刘大婶家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夫妇俩一合计,8岁的孩子再不上学也是不成。刚到学校,小英子显得“老实、内向”,老师和刘大婶、张大叔觉得孩子可能怕生,便没太在意。后来逐渐觉得英子学习能力很差,怎么教都教不会,夫妇俩也很着急,问来问去,带着小英子到残联进行了智力鉴定。经过鉴定,孩子智商只有60左右(正产儿童8岁智商≥70),属于智力低下。直到今天,17岁的英子仍旧不能计算10以上加减法,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很差,大多数时间只能听懂父母简单的嘱咐和要求。
英子12岁的一天,在厕所小便时,不小心跌倒了。刘大婶赶来扶起了孩子,却发现地上孩子溢出的小便异常粘脚,晚上跟张大叔一合计,觉得还是不放心,于是又带着英子到医院检查,一查随机血糖值为17mmol/L(正常值:3.9~7.8mmol/L)。经医生诊断,属于2型糖尿病,并建议她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孩子的子宫是幼稚子宫(即子宫发育不良)。直到今天,英子的子宫发育仍旧不良,17岁的姑娘还没有来过月经。住院期间,发现英子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中老年才会见到的“三高”疾病却在风华正茂的她身上纷纷出现。祸不单行,英子的糖尿病病情没有得到很好地治疗、控制,2015年12月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小英子出生时便不幸被抛弃,不幸中之万幸,遇到张刘夫妇对她怜爱有加,百般照顾,视如己出,抚养成人,无奈先天不足,命途多舛,疾病缚身,令人惋惜!从医学的角度讲,孩子较差的出生状况,早产儿、出生低体重,都是后来发育不良、疾病产生的“不祥之兆”。中医称之为:先天禀赋不足,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聊起的话题——儿童肾脏病。
明代大医家张景岳认为:“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禀受者,先天也……先天责在父母”。这说明中医早就认识到先天遗传因素与健康密切相关。禀赋即先天,乃禀受父母遗传因素所成,所说“先天强厚”是指父母所遗传健康少疾,没有遗传性疾病;“先天薄弱”则与此相反。
张景岳还提出先天禀赋的强弱,除了与父母的“基”、“楯”盛衰有关外,与男女相合时的气候、情绪、精神亦有一定关系,“然惟天日晴明,光风霁月,时合气爽及情思清宁,精神闲裕之况……非惟少疾,而必且聪慧贤明,胎元禀赋实基于此”,因此提出“气盈则盈乘之则多寿,气缩则缩犯之则多夭”,这不但是对寿命问题的精僻见解,也是我国古代优生学的重要体现。
清代徐灵胎言:“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者,元气也,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其形成之时,已有定数”。徐灵胎将这种定数理解为“视之不见、求之不得”的因素,也就是先天遗传因素,在胚胎形成之初已有“定分”,与张氏所说“以母为基,以父为楯”“责在父母”之说,一脉相承。
古人这种“先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被儿童肾脏病现代研究所证实。当今肾脏病学界已经开始对遗传因素与儿童肾脏疾病和可能从儿童时期迁延而来的成人肾脏病的关系予以高度关注。
儿童肾脏病流行病学:
发病率低,因地域和文化差异导致不同国家数据不同,每百万儿童中约有15~74.7个肾脏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