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的护理与康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尘肺病的护理

第一节 尘肺病的临床护理

一、药物治疗护理
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加快,并可累及心脏,发生肺源性心脏病;并且尘肺病患者多伴随结核病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药物治疗作为尘肺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手段之一,需要我们关注和正确的给予指导、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护理。
(一)药物治疗及用药护理重点
1.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及护理要点
(1)汉防己甲素(TET):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可抑制胶原合成,影响细胞分泌功能,阻止胶原、黏多糖从细胞内向细胞外分泌,使其不能在细胞外形成胶原纤维。常规用法是汉防己甲素100mg,每日3次口服,每周服用六天,休息一天,防止尘细胞崩解,服用三个月,休息一个月为一疗程,继续下一疗程。
(2)克矽平:克矽平的N—O优先与—OH结合,使石英不与巨噬细胞发生成氢键反应,从而保护巨噬细胞,提高巨噬细胞对矽尘毒性的抵抗力,间接增强肺对矽尘的廓清能力,阻断和延缓胶原的形成。
(3)其他抗纤维化增加免疫及活血化瘀的药物:柠檬酸铝、矽肺宁、千金藤素片、金水宝胶囊、大剂量川芎嗪静脉治疗。
(4)清除氧自由基:尘肺发生与机体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总趋势表现为自由基反应的增强和抗氧化能力的减弱。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清除氧自由基。如维生素E、维生素C、银杏叶制剂、乙酰半胱氨酸等含巯基的药物。
抗纤维化药物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多为口服药,护士在其给药过程中,需要关注和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何做到准确给药,直接决定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汉防己甲素给药后患者会出现轻度嗜睡、乏力、恶心、上腹部不适,长期口服可能会引起面部色素沉着。长期口服患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肝功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肝脏的蛋白质代谢功能、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功能、酶学指标、脂质代谢功能、肝脏排泄和解毒功能的检测。常见指标正常值:谷丙转氨酶(ALT):5~40U/L(单位/升),谷草转氨酶(AST):8~40U/L(单位/升),ALT/AST≤1。如患者出现肝功损害需及时告知医生。
肾功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尿样、尿比重、尿沉渣镜检、尿素氮、肌酐、非蛋白氮定量以及酚红排泄实验等。血尿素氮(BUN)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血肌酐(Scr)正常情况: 成人男性 79.6~132.6μmol/L, 女性 70.7~106.1μmol/L。血尿素正常情况:3.2~7.0mmol/L。血尿酸正常情况:成人男性149~417μmol/L, 女性89~357μmol/L; >60岁男性250~476μmol/L, 女性190~434μmol/L。尿肌酐(Cr)正常情况:成人7~8mmol/d。尿蛋白正常情况:定性阴性。
克矽平:毒性低,副作用小,长期使用较安全。个别病例出现血清谷丙转氨酶暂时升高、过敏反应、局部痛痒、皮下硬块、局部或周身性荨麻疹、皮炎等。
其他类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类:护士给药要关注病情变化,防止服药后血管扩张,造成一过性低血压或摔伤。
2.肺部感染及咳嗽咳痰药物的使用及用药护理重点 根据尘肺病患者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使用敏感药物。要注意联合用药选用协同作用的药物,提高疗效,同时用药的剂量要足,时间要够,防止耐药。
抗生素的使用需做到现配现用。同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给药前需按医嘱做皮试,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口服抗生素需告知病人必须坚持服用,不可随意漏服或停服,否则易造成耐药,影响效果。
肺部感染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合理的干湿度,定期通风,做好口腔清洁并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保证充足的水分补充和营养摄入。
并发COPD的治疗:在综合治疗及抗感染、平喘的基础上正规低流量吸氧每天不低于16小时,吸入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
条件许可情况下,可每年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3.肺栓塞的治疗及用药护理重点 大面积梗死应早期(14天以内)给予尿激酶、链激酶或rt-PA溶栓治疗,并给予抗凝剂,同时治疗肺栓塞的并发症及合并症。
尿激酶可增加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循环中的未结合型纤溶酶原和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危险。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是否出现出血情况,如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柏油样便、皮下出血点等情况。患者如有活动性出血、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计数低,极难控制的高血压、既往有出现过脑卒、心梗、心内膜炎、房颤、糖尿病伴随视网膜病变、意识障碍、肝功不全等疾病需禁用或慎用。该品可引起注射部位针孔出血,在用药期间一般不宜作穿刺等操作。失血可输全血(最好用鲜血,不要用代血浆),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紧急状态下可考虑用氨基己酸、氨甲苯酸对抗尿激酶作用。
有发热症状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退热药。不可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有抗血小板作用的退热药。一旦出现出血症应立即停药,按出血情况和血液丧失情况补充新鲜全血,纤维蛋白原血浆水平<100mg/dl伴出血倾向者应补充新鲜冷冻血浆或冷沉淀物,不宜用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
4.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及用药护理重点 针对病情合理地选择抗结核药物,将目前常用药物分为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一线抗结核药物是指用于初治病例的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和氨硫脲等,也可使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二线药物用于复治病例,包括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乙(丙)硫异烟胺等。患者如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也有学者为预防矽肺并发结核,提倡口服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交替使用。
(1)异烟肼:其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偶尔可有癫痫发作,一般情况下注意观察即可。若有四肢远端麻木或烧灼感等神经症状出现,应加服维生素B 6每日30~60mg以改善症状。服异烟肼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至少3个月一次,以了解肝功能状况。若有转氨酶升高,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降酶中成药如五味子制剂等,单纯转氨酶升高无需停药。
(2)利福平:其常见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遇此情况应认真分析:若为药物一般副作用可调整用药时间,避免空腹时用药;若为变态反应所致则应停药。少数患者可发生黄疸及转氨酶升高,常见于剂量过大或患有慢性肝炎者。因此,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有肝胆疾病史的患者禁用该药,在常规剂量下应用时亦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另外利福平也有导致急性肾衰竭和急性溶血的报道。
(3)利福喷丁:不良反应比利福平轻微,少数病例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皮疹、头昏、失眠;发热、溶血性贫血和四肢肌肉酸痛等。胃肠道反应较少。应用本品未发现流感症候群和免疫性血小板降低,也未发现过敏性休克样反应。如果出现这类不良反应须及时停药。在临床使用利福喷丁时,应注意患者既往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如果患者有利福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应绝对禁止使用利福喷丁。肝功能严重不全、胆道阻塞者和孕妇禁用。在使用利福喷丁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诊治。
(4)吡嗪酰胺:其副反应较为少见,以肝脏损害为主,可见于个别用药量偏大,每日剂量超过2g或疗程过长者。为预防该药的毒性反应,每日剂量应在2g以下,疗程应在3个月以内,不可用药时间过长。少见的反应还有血尿酸升高及诱发关节痛,故有痛风素质的人及痛风患者应禁用该药。另外,有极个别对日光敏感者,服药可使皮肤曝光部位呈鲜红棕色或古铜色,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5)乙胺丁醇:其副反应很少,为安全系数高的抗结核药。据报道,该药长时间服用可偶发神经炎,与剂量有关。使用较小剂量很少发生,一旦出现肢端麻木可用维生素B 6对抗,可使症状较快改善。还可偶见球后视神经炎,一般于大剂量应用时发生,对此要每月检查视敏度,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及眼底,若有异常应及时减量并对症处理。
(6)对氨基水杨酸:其最常见的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烧灼感、腹上区疼痛、腹胀及腹泻等,对此应于饭后服药,必要时可与氢氧化铝或碳酸氢钠同服,以减轻刺激性,若反应重时需要停药。个别患者服药时间较长(2个月以上),可发生单项转氨酶升高,可伴腹胀、纳差及恶心等,应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情重者亦需及时停药。
(7)卷曲霉素:其作用似链霉素,副反应亦似链霉素,即对第8对脑神经有损害引起听力下降或前庭功能障碍。用药剂量不宜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大剂量应用时还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有短暂的蛋白尿、转氨酶升高,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目前该药使用频率较小。
(8)氨硫脲:其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关,每日低于100mg副反应较少,超过100mg及长期应用则副反应较多。主要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及肝脏损害,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以及转氨酶升高,偶见黄疸等症状。出现这些临床反应时要适当减量,如果症状仍未缓解应停药。另外,极少数患者用药后,还可能出现骨髓抑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发生进行性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头痛、头昏、眩晕、共济失调及视力模糊等症状,遇到这些严重反应时均要立即停药。
(9)乙硫异烟胺:其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常见且较为普遍,宜将药物放在饭后服用,并适量加服碳酸氢钠,可以减轻这一反应。少见的副反应为肝、肾功能损害,故肝、肾功能不良病人需要慎用。目前乙硫异烟胺已很少使用,取代者为丙硫异烟胺。后者相对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大。
5.肺源性心脏病药物的使用及用药护理措施
(1)心力衰竭治疗:控制原发病不能纠正的情况下,应用利尿、强心、扩血管等药物综合治疗。使用一定要小量、间歇、联合、交替、缓慢使用,以免大量利尿,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低钠及代谢性碱中毒等。氢氯噻嗪、呋塞米(速尿)、利尿酸钠等排钾利尿剂和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为保钾利尿剂。
如效果不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时,使用毛花苷丙(西地兰)、地高辛、卡托普利。需关注患者低血压、中性粒细胞降低和蛋白尿等副作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等,要严格控制观察心率、血压、耐受情况等调节速度。洋地黄类药物慎用。
(2)苯妥英钠,该药能与强心苷竞争性争夺Na +-K +-ATP酶,因而有解毒效应。成人用100~20mg加注射用水20ml缓慢静注,如情况不紧急,亦可口服,每次0.1mg,每日3~4次。
(3)利多卡因,对消除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成人用50~100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阿托品,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成人用0.5~2mg皮下或静脉注射。心动过缓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有发生阿斯综合征的可能时,可植入临时起搏器。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缓慢的心率。
(4)依地酸钙钠,以其与钙螯合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洋地黄所致的心律失常。对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洋地黄中毒可经膜滤器静脉给予地高辛免疫Fab片段,每40mg地高辛免疫Fab片段,大约结合0.6mg地高辛或洋地黄毒苷。血药浓度测定值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还应充分考虑合并用药、饮食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结合临床情况作具体分析。
(5)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利尿剂分为几种,不同的利尿剂利尿的原理或者作用的部位不一样,副作用大同小异。利尿剂都可以导致血压下降,脱水,大部分的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除了保钾利尿剂。低钾血症时鼓励病人吃富含钾的食物。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血钾的情况,因为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利尿剂一般建议上午服用,不要在晚上睡觉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使用利尿剂后要注意观察尿量。使用前需关注病人的血钾情况,使用后需严密观察电解质变化,预防并发症。
(6)强心剂的使用注意事项:西地兰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新出现的心律失常、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少见的反应包括:视力模糊或 “黄视”、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抑郁或错乱。罕见的反应包括:嗜睡、头痛及皮疹、荨麻疹(过敏反应)。在洋地黄的中毒表现中,心律失常最重要,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约占心脏反应的33%。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或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心室颤动等。
(7)地高辛使用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胃肠道反应:纳差、恶心、呕吐等。心脏反应:各种心律失常,在洋地黄的中毒表现中,心律失常最重要,最常见者为室性早搏,约占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33%。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或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心室颤动等。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失眠、忧郁、眩晕、甚至神志错乱。视觉改变:可出现黄视或绿视轻度中毒者,需停用本品及利尿治疗,如有低钾血症而肾功能尚好,可给以钾盐。发生促心律失常者可用:氯化钾静脉滴注,对消除异位心律往往有效。
6.呼吸衰竭及电解质失衡后药物的使用及用药护理重点。呼吸衰竭治疗: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新型人工合成的呼吸兴奋剂如双甲硫酰酸、多沙普仑等。
病人可有不安、面部潮红、面部肌肉颤动、全身抽搐等。心衰呼衰时及时入住ICU病房,给予生命体征监护。同时给抗感染、解经平喘、强心、扩血管、机械通气治疗,严重时给予气管插管或切开。
保持气道通畅,纠正缺氧,解除CO 2潴留;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治疗病因、去除诱因;并发症的治疗及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治疗的原则:保持气道通畅,纠正缺氧,解除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紊乱,从而为原发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机会,同时治疗并发症和支持治疗。其中保持气道通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发病和诱因是根本所在;呼吸支持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保持气道通畅,纠正缺氧,解除CO 2潴留;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治疗病因、去除诱因;并发症的治疗和支持治疗。
7.疼痛管理及中医辅助治疗药物的使用及用药护理重点 尘肺患者经常自述胸痛,因此遵医嘱需给予中等止痛药物,如根据症状选用清热解毒类、止咳化痰类、活血化瘀类、益气养阴类中药制剂。
患者如存在血小板低或出血倾向,慎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使用中医辅助治疗也需定期复查肝功肾功。疼痛评估严格按照评估表,给予止痛药后还需再次评估患者疼痛情况。
(二)尘肺病用药安全管理的原则
1.药柜要保证干燥通风、光线明亮。药柜由专人加锁保管。
2.尘肺患者使用的高危药品如氯化钾、磷化钾、浓钠等需要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志,不稳定的药物要特殊存放。
3.护士要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如发现有变质或过期的药物,要及时退回药房处理。
4.尘肺病经常用到的药物如氨茶碱、维生素A、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 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硝普钠等遇光容易变质,需要避光保存,同时输注需持续避光。
5.血液制品及胰岛素等生物制品容易受热变质,须2~10℃保存。
6.口服的片剂如氨茶碱、苯妥英钠、多酶片、各种胶丸、胶囊和糖衣片会因逐渐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而发生潮解、分解结块、稀释等现象,应置于密闭容器或密封袋里。

(章一华 李芸)

二、辅助治疗护理
对于尘肺患者,除合理的氧气吸入疗法,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外,在积极消除呼吸道刺激后,应尽早积极实施呼吸康复训练及护理,如呼吸训练,排痰训练,运动训练及其他辅助呼吸康复训练等,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
(一)排痰训练
1.体位引流
主要利用重力促进各个肺段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不同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分泌物少者,每天上、下午各引流1次,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三四次,餐前进行为宜,每次引流一个部位,时间5~10分钟,如有数个部位,则总时间不超过30~45分钟,以免疲劳。
2.胸部叩击、震颤
叩击有助于黏痰、浓痰脱离支气管壁。利用空气震动原理,协助患者排出肺部分泌物。胸部物理治疗简称CPT,是包括深呼吸、有效咳嗽、肺叩打、体位引流和机械吸引的一组治疗护理措施。其中由护士直接执行较多的操作是肺叩打,也称为叩背,在呼吸系统众多疾病的护理治疗中比较常见。不稳定的头颅/脊髓损伤、肺栓塞、大咯血、胸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活动性出血患者禁忌进行肺叩打操作。
3.用物
听诊器毛巾枕头呼吸皮囊(必要时)负压吸引装置(必要时)。
4.准备
(1)洗手。
(2)准备用物。
(3)时间的选择:进食饮水前三十分钟完成或在进食后2小时,饮水30分钟之后进行。一般进行一次胸部叩击的治疗时间以15~20分钟最佳,不宜超过30分钟。
(4)治疗顺序:建议先进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后再进行叩背治疗,这样痰液更容易被咳出。尽量采取雾化吸入-叩背-咳痰-进食,饮水-睡觉这样的顺序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生活。
(5)体位取决于患者病情及所叩肺段以利引流。
(6)在不导致患者受凉的情况下,尽量让其不要在操作时穿着厚的衣物。穿着病号服或是棉质单薄衣物为好,或者在皮肤上覆盖毛巾,避免直接在赤裸的皮肤上叩击。
5.操作程序
(1)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取得理解和配合。
(2)评估:确定没有禁忌证。禁止叩击部位:脊柱、胸骨、切口上和胸腔引流管处、肾区、肝区、脾区、女性乳房。听诊肺部确定痰液积聚部位。了解患者及家属意愿、认知和执行能力。
(3)选择体位:通常情况下,选择患者坐位姿势比较理想,如果患者的身体不能耐受或因某些治疗的限制(如进行机械通气时),也可以选择侧卧位来进行。
(4)肺叩打:手掌合成杯状,拇指紧贴四指,用腕部力量,对肺部有节奏的叩击,判断手势是否正确的方法是进行胸部叩击时听到空空的叩击声而不是 “啪啪”的拍打声。叩击由下至上,由外至内,每肺叶反复叩击1~3分钟,120~180次/分。力度适中,以不引起混着疼痛为宜。边叩击边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主诉,有监护的患者要注意SpO 2、心率/心律、血压变化。患者因外科伤口或引流管难以忍受操作,必要时操作前根据医嘱予止痛药。
(5)取合适体位,指导有效咳嗽,必要时吸痰。患者取坐位,双脚着地,身体前倾,或取半卧位,双手环抱枕头。指导患者进行数次深呼吸,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钟,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6)重新安置患者舒适体位。
(7)再次评估痰液颜色,性状,量,患者主诉,与肺叩打前比较。
(8)整理用物。
(9)洗手。
(10)护理记录
1)操作前肺部听诊情况,有无痰鸣音,听到痰鸣音的位置。
2)操作的时间,操作过程中的情况,患者是否耐受,生命体征的情况。
3)咳痰后痰的颜色,性状及量。
4)操作后评估肺部的情况及进行宣教的内容。
6.患者/家属教育
(1)病情允许情况下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便稀释痰液,利于咳出。
(2)经常变换体位,定期翻身。体位的变换不仅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同时还可以达到一定的引流作用。如果病情不加限制,可以多选择侧卧位、半卧位、坐位等体位。
(3)其他的一些胸部物理治疗措施也要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例如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体位引流等。
(二)氧驱动雾化治疗
尘肺患者肺部易反复感染,加重病情。配合氧驱动雾化吸入,利用氧气高速气流进入雾化吸入器中,使药液喷成雾状微粒,随患者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消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在常规抗炎、平喘、氧疗下,采取氧配合雾化吸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了疗效,从而缩短了治疗时间。
护理原则:
(1)氧驱动雾化吸入前的护理:
安装吸入装置,接通氧气。向患者讲解目的、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掌握吸入方法,如雾量大小、时间、药物,告知氧驱动雾化吸入装置专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鼓励患者积极配合。
(2)体位与时间:
患者最好取坐位或半卧位,借助重力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腹内脏器对肺的压力减轻,以利药液充分吸收,保持深而慢的呼吸,吸气末做屏气,以增加雾滴重力沉积的机会,使气雾微粒易于沿呼吸道进入各支气管乃至肺泡。对意识模糊、呼吸无力或体力不能支持者给予侧卧位,雾化吸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为妥。对不适应且难于坚持的患者,可采用间歇吸入法,即吸几分钟,停吸片刻,再次吸入直至吸完。雾化吸入选择饭前、午睡后进行为宜,避免在餐后治疗时因咳嗽排痰引起恶心及呕吐。
(3)雾化时的护理:
雾化吸入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频率及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对重患者应进行呼吸、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的监测。治疗中应询问患者的舒适度,如有胸闷、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加重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应暂停吸入治疗,并分析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采取对症处理,如缩短吸入时间或间断吸入,必要时通知医生处理。
(4)吸入后的护理:
吸入治疗后,痰液变稀,分泌物增多,要鼓励患者多咳嗽。并及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拍背时,手掌取弓形,由外向内拍打患者腋下、前胸、背部,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对排痰无力者,应备好吸痰器,防治痰液阻塞而发生窒息。同时观察痰的性状、颜色和量的变化,以指导治疗。
(5)雾化吸入疗法护理过程注意事项:
1)预防呼吸道再感染: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其细菌来源于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雾化装置,因此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护理,还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消毒,雾化装置专人专用,每次用完,用冷开水冲洗,疗程结束后销毁。吸入药液的配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当雾化吸入完后,呼吸困难反而加重,除警惕肺水肿外,还可能由于气道分泌物液化膨胀阻塞加重,所以雾化吸入后,要辅助扣背、吸痰等护理。
3)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声音嘶哑、口腔霉菌感染等,因此用药后一定漱口。
4)在氧驱动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用氧安全,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三)无创辅助通气训练
尘肺病的肺功能损害是不可逆改变,由于患者长期咳嗽、咳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导致气流阻塞,且呈进行性加重,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通过缓解呼吸肌疲劳,减轻患者呼吸困难,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这对尘肺患者康复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因此无创正压通气可以作为一项辅助治疗措施应用于稳定期尘肺患者的康复。
1.观察患者病情,有气胸、大咯血、血容量不足致低血压、严重肺大疱疾病、低血压、肺结核、脱水、脑脊液泄漏、近期颅骨手术或外伤、筛状板畸形等情况禁用。
2.上机前,尤其是首次使用时,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目的、作用原理、注意事项,介绍同类患者使用有效情况。患者初次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时,均有不适感觉,如气闷、不知怎样呼吸,产生紧张情绪,以致人机对抗,护士应告诉患者在治疗期间放松、平静呼吸,训练患者配合呼吸机先做缩唇呼气,随后闭嘴、鼻吸气的腹式呼吸,就能触发呼吸机随自己的呼吸节律进行辅助呼吸,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配合的重要性。
上机前应检查呼吸机的性能、运转是否正常,连续是否正确,上机前先连接管道,调节好参数,然后给患者戴上面罩,选择患者舒适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变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头带的松紧度适宜,既要防止漏气刺激眼部或面部皮肤,又要防止口鼻面罩过紧产生的皮肤红斑。
3.上机时操作时动作轻柔,消除患者紧张心理。
4.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舒适感觉,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在需要咯痰、饮水或进食时,可以配合取下面罩,允许间歇休息。
在使用过程中鼓励患者做有效的咳痰,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消除积痰。治疗时持续给氧2~4L/min。持续监测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等病情变化。使用无创正压呼吸机通气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必须保证气体充分湿化。通气时采用加温湿化器,加温时调节温度在32~36℃,每次治疗时加冷开水或蒸馏水至湿化器水位线,使气体湿化后进入气道。
5.撤机后的护理 撤机后应加强患者呼吸肌锻炼,教会患者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无创正压呼吸机要保持清洁,每天可用75%酒精擦洗密切接触患者的鼻、面罩部位,螺纹管每周2次用2%戊二醛浸泡1小时,湿化器里面的水必须每天更换。
6.营养支持 治疗期间适当补充营养能改善呼吸肌功能,使通气时间延长,并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能进食者鼓励患者多进食,少量多餐,尽量选用患者喜爱的高营养食物。
7.常见报警原因 面罩佩戴不合适,机器压力选择不合适,人机不协调等。腹胀可因张口呼吸或机器吸气压力选择过高等;吸气过程中觉憋气、气短等可因吸气压力选择过低、管路问题、面罩漏气等。
(四)体外膈肌起搏辅助疗法
膈肌起搏运用功能性脉冲电流刺激膈神经增强膈肌收缩,可增加呼吸中枢驱动,增加膈肌功能性运动单位的总数,即增加膈肌运动单位的募集,改善膈肌纤维结构,增加膈肌纤维长度。自发现电刺激能引起膈肌收缩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也已有60余年历史。据电极安放位置不同可分为植入式膈肌起搏器(implanted diaphragm pacer,IDP)和体外膈肌起搏器(external diaphragm pacer,EDP)。国内应用的主要是体外膈肌起搏,现在其适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从问世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许多疾病的治疗。
早在20年前就有研究表明,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对尘肺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的疗效。尘肺病人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重者常伴低氧血症、高黏血症,机体的能量利用障碍,肺、心功能不同程度受影响,慢性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肌疲劳等,使用EDP治疗可增加隔肌运动,达到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的目的,因此能有效改善尘肺病人的心肺功能状态,可作为尘肺病人呼吸肌疲劳康复、肺功能改善的一种方法。
1.操作前准备
体外膈肌起搏由于刺激强度较大,会给患者造成不适,故起搏前要检查线路和接头,防止电源漏电而发生意外。气胸、活动性肺结核、胸膜粘连增厚等是体外膈肌起搏的禁忌证,应予以注意。对一般情况极差,尤其是衰竭状况的患者不适用,对心功能Ⅳ级,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于合并肺及呼吸道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后再做起搏治疗。对一般情况差的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后再做起搏治疗。对伴有高血压、心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先控制血压,改善心肾功能后,密切监护下再行起搏治疗。多数尘肺患者缺乏或丧失治疗信心,对新疗法一时难以接受,医护人员要耐心诱导病人,说明重要性、有效性及无副作用等特点,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密切配合,以助康复。
2.操作时注意事项
(1)用温盐水将置放电极处及附近皮肤洗净,使电极接触性好,并用胶布或胶带纸固定电极,尽量减少极板与皮肤的间隙,避免电讯号刺痛和烧灼感。治疗电极与无关电极的距离不宜太近,以防有明显痛感。
(2)治疗时要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准确安放电极,并防止极板活动(极板活动后刺激膈神经的效应明显减弱)。
(3)膈肌起搏的强度应循序渐进,以免引起膈肌疲劳。
(4)因膈肌运动增加致耗氧量增加,因此需给氧需大于3L/min。以后在自动控制治疗时,每当皮肤有电讯号刺激时,做深吸气动作,继之做缩唇呼吸效果较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严重刺痛,抽搐等不适,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告知医生处置。
3.操作后注意事项
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造成感染。鼓励患者适当增加康复锻炼,呼吸训练,给予充足营养。
(五)超短波电疗法
采用超短波电疗法辅助治疗尘肺患者,对减轻患者胸闷、咳嗽、胸痛等肺部症状,改善呼吸功能以及肺部炎症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利用电子管震荡产生高频电磁场,使机体在电场的作用下血管扩张,血运循环丰富,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营养状况随之改善,机体免疫力得以调整,以致对局部损伤加速恢复;二是超短波的温热效应,可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使肺部血管扩张,加速静脉和淋巴回流,促使渗出液吸收,组织张力降低,减轻因肿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通过改善局部血运循环,可加速致痛炎症介质的代谢吸收,从而减轻局部胸痛症状,对炎症粘连牵拉所致的胸痛治疗效果显著。超短波治疗尘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1.操作前注意事项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克服其恐惧心理。在拨动功能开关调挡时,动作不能太快,否则,由于高压变压器初级反动势影响,会使保险丝烧断。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及大块金属异物的患者,严重心力衰竭、传染病患者,器质性心脏病术后患者,有出血性疾病及高烧的患者禁用,会加重病情。
2.操作时注意事项
在电极板放在患者治疗部位时,应确保治疗部位在两电极板之间。应仔细检查附近是否有金属制品,如:手表、钥匙、首饰等,如有,一定要除去,以免金属在电场中产生涡流和传导高热,灼伤患者。设备工作时带有高压,严禁使用时打开机盖。治疗部位出血、化脓时,电极板不能直接接触在伤口使用。
3.操作后鼓励患者多喝水,适当休息,促进恢复。

(李芸 章一华)

三、肺灌洗围手术期护理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针对尘肺患者始终存在的粉尘和巨噬细胞性炎症,能有效清除残留在肺泡及肺间质内的粉尘、肺泡巨噬细胞以及相关的致纤维化因子和炎症介质,延缓尘肺病变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目前治疗尘肺较有效的治疗策略。WLL的主要优势为:针对病因对症治疗、疗效确切、药物不可替代。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不仅可以对尘肺进行有效治疗,还能对采样分析肺部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预后评价等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大容量全肺灌洗可用于尘肺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其存在技术操作复杂、所需医疗设备特殊、治疗对象选择严格等不足,与WLL进行比较,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做分叶小容量肺泡灌洗,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操作,患者耐受性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是一种相对安全,便于操作的治疗方法。
(一)肺灌洗治疗
1.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严格按照 《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诊断,术前肺功能检查要求达到:肺活量(VC)、用力呼气一秒量(FEV 1)、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流速值(PEF)、用力肺活量25% ~75%的最大流速(FEF 25% ~75%)、弥散功能(DLCO)均达到70%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70mmHg。
2)禁忌证:
严重气管及支气管畸形、合并有活动型肺结核、直径>2cm的肺大疱、重度肺气肿、重度肺功能低下、合并主要脏器严重疾病或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或免疫功能低下及麻醉药过敏者。
(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全麻诱导后行双腔气管插管,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SPO 2。重复确认两肺分隔良好后,一侧肺维持通气,另一侧肺灌洗。一侧肺灌洗完毕,待患者恢复良好,间隔3~4天后再同前方法行另一侧肺灌洗。
2.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年龄65岁以下,无活动性肺结核、肺大疱、心脏病或其他实质脏器疾病的各期尘肺病,尤以Ⅰ期尘肺病为佳。
2)禁忌证:
心肺功能不全、最近大量咯血及活动性肺结核未经治疗者、肺大泡直径大于2cm者。
(2)方法:
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术前常规准备氧气、多功能监护仪及急救药品、气管插管等物品,术前30分钟分别予以阿托品针0.5mg、苯巴比妥针0.1g肌内注射;以利多卡因气雾剂对鼻腔、咽喉部及气管进行局部喷雾3次,每次间隔1~2分钟;患者仰卧、吸氧、心电监护下,将纤支镜自鼻腔进入,经咽喉、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直至所需灌洗治疗的各肺段及部分亚段内,用37℃生理盐水200~300ml通过电子气管镜缓慢注入灌洗液到灌洗的肺段,并借助吸引器负压抽出,如此反复直至灌洗回收液澄清为止,支气管肺泡灌洗顺序依次为:右上中、右下、左上、左下肺叶,每周灌洗1次,共约需4周时间。
(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检查,严格筛选病例:
术前协助做好各项检查:三大常规、血型、凝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胸片、胸部CT、肺功能、动脉血气等。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各项检查结果,术前一天与手术医生、麻醉师进行术前讨论,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肺功能,严格筛选病例,排除禁忌证。
(2)肺功能储备、认知度教育:
术前患者戒烟酒,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法及呼吸功能锻炼,做好肺功能储备。进行大容量肺灌洗术的认知度教育,包括麻醉方式、灌洗方法、灌洗时间、配合方法等,积极为手术做好准备。
(3)心理护理:
由于尘肺病的病程长,反复治疗效果差,对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了解不够,患者心理压力大,甚至有焦虑恐惧心理。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4)术前准备:
术前晚10点以后禁水、禁食,给予地西泮口服,并告知患者洗澡。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低流量(2L/min)吸氧30分钟。术日晨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2.术中护理
(1)环境、体位:
将患者安排在层流手术间,调节室内温湿度。认真核对患者,安置合适手术体位:取仰卧位,头偏向患侧,上肢外展<90°,四肢均用约束带固定,用海绵垫保护身体受压部位。因灌洗会造成肺泡轻度损伤,灌洗出入液量的不平衡易导致肺水肿发生,故术中应调节合适的体位以利于灌洗液引流,使灌洗肺处于最低位,便于将肺内液体尽量吸尽,可有效预防肺水肿。
(2)灌洗液温度、速度:
提前将无菌生理盐水放入恒温箱内预热,设置温度为37℃,接近人体正常体温,以减少冷生理盐水进入机体内的刺激,减少应激反应。因灌洗液温度过高,可引起肺泡变性和肺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温度过低,可引起小气道痉挛和毛细血管收缩,既影响气体弥散,又使灌洗液的引流减慢。灌洗时要掌握适宜的灌洗速度。灌入过快可致气压伤及其他并发症,如胸腔积液、液气胸、肺水肿及低体温等,灌入过慢起不到灌洗目的。灌入时间约2~3分/次,引流时间3~4分/次为宜,可将灌洗袋悬挂于气管隆嵴水平上缘40~60cm处,以控制灌洗速度。
(3)吸引器压力、机械通气:
灌洗液主要靠负压吸引器吸出,要正确调节吸引器压力,保证吸力良好。调节吸引器压力为10kPa左右,最大负压不超过13.3kPa。吸引压力过大易致支气管陷闭和气道黏膜损伤,甚至出血,并影响回收量,而压力太小会影响引流速度。调节合适的负压,可缩短引流时间,减少血液分流,从而减轻低氧血症。术中机械通气模式可选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容量支持通气(VSV)等高级智能模式,这类模式在保障潮气量供给的前提下,不但能降低气道和肺泡压力,还能减少因气道阻力差异导致的气流分布不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
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情况,血氧饱和度须维持在90%以上,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等变化,及时为手术医生提供准确信息。观察引流液情况,若引流液出现红色应及时报告医生,适度降低灌洗液温度,遵医嘱及时给予止血药物。如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应提醒医生立即暂停治疗,判定导管位置是否正确,两肺隔离是否满意。可以调节呼气末正压,以使得通气侧肺得到有效氧合。如氧合情况仍然没有改善,尽快用吸引器吸尽肺内的灌洗液,实现双肺的通气。灌洗全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污染,加重患者肺部感染。引流中间断叩击或用排痰机清除呼吸道和肺泡内沉着的粉尘和细胞因子,使得灌洗液从周边的肺野向中心的呼吸道集中,便于吸出。
3.术后护理
(1)麻醉恢复期观察、拔管及拔管后处理:
麻醉复苏是指病人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易出现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咽部不适、尿潴留、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应加强观察及护理。术后取半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采取中高流量给氧,待各项指标平稳后,改用低流量吸氧。术后12小时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和出汗情况。如有血压、血氧饱和度过低,警惕是否有麻醉延期。注意询问有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有无咽痛、头晕、乏力感及大小便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因灌洗后肺内仍残留灌洗液体直接影响血气交换面积,所以气管导管拔管时机必须达到以下标准:①意识恢复;②自主呼吸、肌张力恢复;③自主呼吸潮气量达6~8ml/kg;④生命体征平稳,充分吸出肺内残留液、痰液后方可拔管。
(2)密切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
每30分钟记录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和出汗情况。术后患者体内麻醉药尚未完全消除,仍处于半清醒状态,护士应不断提醒患者不要睡觉,鼓励咳嗽排痰,仔细观察病人需求,患者咳痰时,及时将卫生纸送到病人嘴边,协助其将痰咳出。
(3)饮水、饮食的护理:
为使病人体内残留的麻醉药尽快从体内排出,在病人出手术室1h后,鼓励病人饮水。术后5~6小时鼓励患者进食,协助安排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排尿的护理:
患者大容量肺灌洗均在全麻下进行,且大部分插有尿管,在拔管后有的病人会感觉尿道疼痛,排尿困难,护士应做好安慰工作,告诉患者不要着急,疼痛会慢慢缓解。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低氧血症:
①半卧位,减轻膈肌压力,增大呼吸面积;②鼓励患者咳痰、深呼吸,咳痰困难者给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③中、高流量面罩吸氧,当氧饱和度≥96%维持2小时,改用鼻塞低流量吸氧;④鼓励进食;⑤呼吸监测6~8小时,以防麻醉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呼吸抑制;⑥应用支气管扩张药。术中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现象,应立即暂停治疗,判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患者的两肺隔离是否满意,可以适当调节呼气末正压,以使得通气侧肺有效氧合。如果患者的氧合情况仍然没有改善,可以通过吸引器吸尽患者的肺内的灌洗液,实施双肺的通气,直到有效恢复SpO 2,以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
2)发热:
①发热在38℃以下,多为机体保护性反应,可多饮水,给予湿毛巾擦拭面部、四肢,减少衣着适当调低室温,一般在24小时内可退热;②体温在38.5℃以上,给30% ~35%酒精擦浴、补液、药物降温,酒精擦浴后注意保暖。
3)恶心呕吐:
未完全清醒及面罩吸氧者有呕吐迹象时,迅速摘掉面罩,将头偏向一侧,同时唤醒患者,以防误吸。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情绪。遵医嘱肌注止吐药物。
4)静脉炎的观察:
当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时,应①立即拔出针头,改换另侧肢体其他较大血管输液;②注入刺激性药物前后注入5ml生理盐水冲洗;③用95%酒精沾湿纱布敷在疼痛处,用塑料膜覆盖,以防酒精挥发,3次/天;④用50%的葡萄糖注射液5ml加维生素B 12250μg湿敷于疼痛处,3次/天;⑤及时活动四肢。
5)肺渗血:
①术前协助做好凝血功能检查,戒烟酒,预防感冒;②术中严格控制灌洗液的高度、总量、温度、次数和加压通气的频率和压力;③如发现灌洗回收液颜色有微红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用低温灌洗液(30~33℃)灌洗,同时应用止血药。
6)低钾血症:
①术前、术中、术后常规补钾。口服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宜在饭后服用;②应选择上肢大血管输液,减少对血管的刺激;③年龄偏大患者,低钾易尿潴留,应尽量术后置导尿管;④术后及时进食含钾量较高食物;⑤术后下床活动应有人员陪护,以防低钾造成不良后果。
7)肺不张:
①术前嘱患者戒烟或暂不吸烟,并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前给予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等治疗;②术中应尽可能吸净肺内残留液体及呼吸道内分泌物,并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合理应用镇静和镇痛药物;③术中予以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物,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④术后予以适当的物理治疗,如予以叩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及咳嗽、排痰等。
(6)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1)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坐位或卧位,一手放在前胸,另一手放在腹部,用鼻吸气,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缩唇,腹内收,胸前倾,由口徐徐呼气,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又不致熄灭为适度,以每分钟7~8次,每天2次,10~20分钟为宜。
2)有效咳嗽、咳痰:
将无效咳嗽变为有效咳嗽,即分2次将痰液咳出。首先进行5~6次深呼吸,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然后浅咳一下,将痰咳至咽部,再迅速将痰咳出。
(三)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术前做好支气管镜消毒,手术器械、药品、止血药、麻醉药、氧气瓶、气管切开包等物品准备,确保妥善,无遗漏。术前做好各项检查,主要是X线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了解肺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及对手术的耐受性。术晨常规测体温,无发热才能进行肺泡灌洗;并说明肺灌洗流程,操作原理、优点、配合要点、麻醉方式、术中感受等,并以成功案例提升患者信心,消除其紧张感;术前指导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排痰的方法,以促进术后呼吸功能的康复,并在术前6小时禁水禁食,避免出现术中呕吐。术前还需取下义齿,并给予合适镇静处理、雾化吸入、气雾剂喷雾麻醉、表面麻醉等,麻醉管理也可由麻醉师全程负责,采用咪哒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等静脉麻醉。
2.术中护理
术中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肩下和颈部置软枕以提升舒适度,嘱患者全身放松,连接好吸氧装置和心电监护仪,观察灌洗液出入量,整个灌洗过程动作敏捷、轻柔,负压应控制在200mmHg以内,避免损伤支气管黏膜。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情况等,并注意调整患者呼吸,缓解其紧张情绪,如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立刻停止灌洗并加大氧流量。若患者出现口唇发绀、面色青紫和呼吸窘迫等严重不适,需立刻停止操作。术中对灌洗液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并留取灌洗回收液送检。
3.术后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15分钟,取侧卧位,确保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气胸、肺气肿的发生,做好急救准备,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术后给予机械振动排痰、拍背、叩背、雾化治疗等,以促进痰液排出。术后2小时禁食禁饮,后可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和高蛋白饮食,以强化患者免疫功能。注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并在出院前给予健康指导,避免到人流多的公共场所,并遵医嘱用药,脱离粉尘环境,检查肺功能和体质锻炼,如太极拳、慢走、腹式呼吸等,并定期复查。
(四)讨论
肺灌洗作为尘肺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对保护患者的肺功能,延缓肺纤维化,提高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效果。良好全面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肺灌洗的理解和依从性,提升患者满意度。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技术要求高,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作为保障,更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按照诊疗规程进行操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不但能排出肺内粉尘颗粒,还可改善症状和肺功能,减轻肺内损伤。由于肺灌洗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方法,加上内镜的结构和材料复杂,内镜检查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此,为保证肺灌洗术的成功,需要护士遵循护理行为规范,术前严格掌握灌洗指征,术中正确的麻醉及通气管理,周密的监测及认真的术后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通过我们耐心的讲解、细心的服务、娴熟的技术,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操作。因此,做好尘肺患者肺灌洗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是保证患者安全、降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李冬红 董娉)

四、合并症的护理
尘肺病多合并肺部感染、肺结核、气胸、肺心病、呼吸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
1.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护理
作为尘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肺结核也是造成尘肺患者死亡的一项重要原因。肺结核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尘肺病恶化,而尘肺恶化也加重结核的病情,因此如何做好尘肺合并结核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其护理原则是: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尘肺合并结核患者咳嗽等症状会加重,痰量增加,痰中有血,需严密观察有无大量咯血情况,床旁备有紧急吸引装置,告知病人咳嗽咳痰技术,及时处置咯血情况,防止窒息。
(2)关注血氧饱和,血常规、结核菌素实验、血尿素氮、血沉结果等,掌握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
(3)药物使用需告知并监督病人按时按量服用,配合医生做好药敏试验。严密观察有无巩膜黄染,视力下降,光敏性皮炎,皮疹及肝肾功能的损害。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患者未使用药物前做好隔离防护,病情控制后,可在小范围内活动。
(5)病人如突然大量咯血或咯血突然停止并伴有胸闷、气急、烦躁、出冷汗,甚至面色发紫,这是窒息的预兆,应立即让病人侧卧,鼓励和帮助病人将血块咯出,并立即抢救。病人少量咯血时,首先要稳定患者情绪。因过度紧张、激动会增加咯血量,过分害怕咯血、拼命屏气则容易引起窒息。应让病人静卧,用冷毛巾敷额部或胸部。也可以吃一些冷饮以帮助止血。咯血刚停,不宜立即起床活动。
(6)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人往往胃纳较差,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类。疾病好转时期,病人食欲改善,则要多吃一些瘦肉、鱼类、蛋品、豆制品和新鲜蔬菜。饮食要有规律,选择上不能偏食,以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应戒烟忌酒。
(7)病人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需关注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予社会心理支持和帮助。
2.尘肺气胸的护理
由于尘肺患者肺部广泛纤维化或融合性病灶,并有肺气肿和肺大疱形成,当肺内压增高时,肺内空气可以通过破裂的肺泡和脏层胸膜进入胸腔形成气胸。边缘性泡性肺气肿的破裂是气胸的主要原因。合并结核性脓胸,有的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因患者本身肺功能显著退化,肺脏的部分压缩会造成缺氧状态,如出现双侧气胸,会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
气胸按其裂孔的情况及其造成的胸腔内压力的不同,分为闭合性(单纯性)、开放性(交通性)及张力性(高压性)三种类型。造成原因多为:感染、剧烈咳嗽、机械通气等。症状为突然的胸痛、气短。胸痛有时候向肩部、手臂部或腹部放射。护理评估病情时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气胸患者叩诊呈现过度清音或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局部大泡性肺气肿时,体征又酷似气胸;需要X线检查确诊。
尘肺病合并护理原则是:
(1)应给予安静休息,取半卧位。镇静止咳,吸氧。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以减轻气道阻力,并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有胸腔积液时要抽液。
(2)闭合性气胸:如患者气量不大,可不特殊处理,约在两周内可自行吸收。关注患者体征及呼吸情况,及时给予患者镇静止咳药,持续低流量吸氧。如需抽气治疗需拍胸片定位,防止造成胸膜粘连,刺伤肺脏。
(3)开放性气胸:需保持胸腔压在 “0”上下,也可应用人工气胸器抽气。可以使用负压连续排气法,如患者出现气急、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并伴随有湿性啰音,需要立即停止抽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端坐卧位。
(4)张力性气胸:胸腔压力较高,气体在胸腔越积越多,胸腔内压力逐渐升高而形成高压。肺被高度压缩,纵隔移位,大血管受压,造成严重后果。必须立即处理。可立即采用正压连续排气法。水封瓶使用过程中注意,防止管路扭结或意外夹闭,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仍需保持管路通畅,除非遵医嘱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3.尘肺病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
尘肺病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由于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引起肺功能损伤,导致尘肺病患者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降低,易引起肺部感染,同时医院感染又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而且成为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此类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病程长,机体老化,抵抗力低下为易感人群,因此,做好病房的消毒管理,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杜绝二重感染,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护理原则是:
(1)常见感染病原菌有病毒、支原体、细菌、真菌等。院外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最为常见,其次是葡萄球菌、卡塔细球菌、链球菌等。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痰培养发现铜绿假单胞杆菌最多,这与医院医疗器械污染(如雾化器、人工呼吸器等)有关,因此科室需做好院感防控至关重要。
(2)关注患者痰液分泌物的形状、量,护士要掌握正确的痰培养取样法,并立即送检。先用1%的双氧水漱口,再咳出痰液送检。
(3)为稀释痰液,患者无体液容量过多等疾病可给予2~3L/d水分。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当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给予雾化吸入,化痰、解痉、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咳嗽及咳痰情况,注意痰液的量、色、性状等,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当患者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头痛、多语、性格行为异常等,血气分析PaO 2<60mmHg(1mmHg=0.133kPa)、PaCO 2>50mmHg多提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结合药敏试验,遵医嘱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注意一些药物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如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5)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4.尘肺合并肺心病的护理
尘肺病直接影响肺功能及肺组织结构,导致肺纤维慢性增生伴有小血管损伤的尘肺合并肺心病时,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有时活动后出现心悸,发绀症状,护理需要注意安排患者休息,出现心衰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祛痰剂,对昏迷者要及时吸痰;缺氧时,可持续给予低流量吸氧。其护理原则是:
(1)代偿期护理:吸氧、休息,防止过度劳累,休息时抬高床头,限制活动,避免过劳。
(2)失代偿期护理: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时,发绀、心悸、胸闷等,进而会出现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患者随时可发送呼吸性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因此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血气分析、水电解质变化等。心衰发生时,患者气短、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腹水、肝颈静脉回流阳性,心律失常或出现奔马律等。给予低流量吸氧和端坐位,下肢垂在床边。
(3)及时给予利尿剂或强心药物。利尿剂给予前需关注患者水电解质情况,判断有无低钾。强心剂使用过程中需严密监护心律,如心律低于60次/分,则禁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同时需关注洋地黄中毒症状。
(4)肺心病发生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因此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电监护。
(5)缓解期护理:积极预防感染、适当锻炼,增加饮食营养,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肺循环。
5.尘肺病呼吸衰竭的护理
尘肺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其护理的原则是:
(1)氧疗:
长期低流量吸氧(1~2L/min)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吸氧装置应注意清洁消毒,使用一次性吸氧管。在氧气使用过程中主要应防止火灾及爆炸。
(2)增加通气量:
可遵医嘱给予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林等,使用此类药物需关注患者有无出现毒副反应,如出现颜面潮红、肌肉震颤或全身抽搐应立即减缓滴注速度或停药。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护理:注意防止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管路做好严格消毒,及时清除患者分泌物并保持气切口清洁干燥无感染,口腔护理至关重要。患者因长期卧床需实施防坠床、防压疮、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营养调护: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尘肺患者必须戒烟酒。一方面不利病情稳定,另一方面酒精和很多药物易发生拮抗作用,降低药效。
(4)心理护理:
尘肺患者因病情迁延,逐步加重,患者不能正常工作生活,而且多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此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精神问题。护士需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咨询和卫生宣教,消除其恐惧心理;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尽快适应环境,充分调动病人体内的自身康复能力,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避免使用不利的语言。
(5)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向病人介绍呼吸道的一般知识,如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呼吸肌的功能;尘肺病因,病理生理,症状的正确评估等;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能够逐渐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李芸 章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