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精
讲述内容:
1.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精的代谢。
3.人体之精的功能。
4.人体之精的分类。
讲述要点和难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层次。
2.人体之精与古代哲学的精的区别。
3.人体之精的施泄和生理作用。
4.生殖之精和脏腑之精的构成成分。
中医学的精理论,是研究人体之精的概念、生成、代谢、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各脏腑、气血津液等相互关系的学说。
中医学的精理论与古代哲学的精学说有着严格的区别:前者是研究人体生命来源和维系的理论,属于医学范畴;后者是有关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和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古代哲学范畴。
在本节中,我们要讨论人体之精的概念及其与古代哲学之精的区别,人体之精的生成和代谢,人体之精的功能,人体之精的分类等四方面的内容。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1.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人体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如《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脏者,主藏精。”精能流动于脏腑之间,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以上讲述的精的概念,是从精的来源、作用、性状等方面来规定的。在此概念中,精与气血津液都作了区分:
精是液态的,有形的,看得见的,藏于脏腑中的,并在脏腑之间流动的精华物质;气是无形的,肉眼看不见的,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精与血、津液虽然都是液态的,但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血和津液仅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人体之精,原先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即广义是指人体内的一切精华物质,包括血和津液,狭义是指生殖之精。但这样的分类显然不太合理,仍然将精与血、津液难以在概念上区分。为此,我们将精的概念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广义的精,是指人体内的一切精华物质,包括血和津液;第二层级是一般意义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脏腑之精和生殖之精,不含血和津液;第三层级是狭义的精,指生殖之精,即繁衍后代的精微物质。本节所讲的精,是指一般意义的精,即与血和津液并列的精。
人体之精的概念,产生于古人对生殖之精的认识。生殖之精是精的本始含义,是中医学精的概念产生的始基。
2.人体之精与古代哲学的精的区别
人体之精不属于古代哲学中的精,自然也不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体之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的根本;古代哲学范畴的精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人体之精来源于父母和后天获得;古代哲学范畴的精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或说是由道或太易产生的。
③人体之精是一个下位的具体的概念,主要源于对生殖之精的认识;古代哲学范畴的精是一个上位的极为抽象的概念,主要源于对水的认识和推理。
④人体之精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脏腑之中并在脏腑之间流动的;古代哲学范畴的精或精气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以弥散无形的状态存在,二是以凝聚为形质的状态存在。
⑤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在中医学中是严格区分的概念;古代哲学中的精、气、精气,是一个大致相同的概念,都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精与精气的涵义有无区别?回答是这样的:精与精气,在古代哲学中,其概念内涵是一致的,都是指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但在中医学中,精与精气的涵义是有区别的。精气本身就是一个涵义不清的术语。我检索了《内经》,共检出“精气”二字连读者40处。分析其涵义:
一指人体中的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二八……精气溢泻。”《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此两处的精气是指精(以《灵枢·本神》所说的“五脏者,主藏精”为证)。
二指人体之气,包括正气,如《素问·痹论》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素问·评热病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以上精气与悍气相对,是指水谷之气的一部分,是水谷之精中富有营养的那部分所化的气;精气与邪气相对,是指人体中的正气,是一身之气在对抗邪气时的称谓。
三指人体中精与气的合称,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此处应是泛指五脏六腑的精和气。
四指宇宙万物本原之精气,概念内涵同气。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
五指自然界之清气。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呼吸精气。”此处精气是指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
因此,《内经》中的“精气”二字,有时指精,有时指气,有时是精与气的合称。《内经》中“精气”二字的涵义不那样明确,这是时代的原因,需要我们认真辨析,不可再在没有明晰其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来混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原先某些教科书中使用了“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肾中精气”等词语来表述“精”,也来表述“气”:在精的生成中,由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精气相结合而生成;在气的生成中,也是由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精气的结合。有人就会问了: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精气结合在一起,到底是生成了精,还是生成了气?从逻辑分析看来,这既不能生成精,也不能生成气,只能生成精气。可见,上述表述的精的生成和气的生成中,都存在着逻辑错误。因此,用“精气”表述精,表述不清;表述气,也表述不明。究其原因,是由于“精气”二字本身就是一个含混不清的词语之故。我们不能再以“水谷精气”来表述“水谷之精”,因“水谷精气”在《内经》中只表述“营气”和“神”。也不能再用“肾中精气”这一含混词语来表述肾精。因肾精、肾气是不同的概念:肾精属于精的范畴,肾气属于气的范畴。因此,我们建议,除“精气”二字是表述“精”与“气”的合称外,不可再用其表述单一涵义的精或单一涵义的气。在我主编的七版、八版和九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已经注意了并解决上面讲的这些问题。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人体之精的代谢过程,包括精的生成、精的贮藏、精的施泄这三个相关联的阶段。
1.精的生成
精的生成,就是讲人体之精是怎么来的:人体之精是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融合而生成。先天之精是父母给的,所谓“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是由脾胃化生饮食水谷而吸收的水谷精微,也可以称“水谷之精”。先天之精加上水谷之精,融合在一起就是人体之精,也有称“一身之精”的,以与后面讲的“一身之气”相匹配。
2.精的贮藏
精的贮藏,也就是精藏在哪儿?先后天之精融合而生成的一身之精,藏在脏腑之中,故《内经》有“五脏六腑之精”的说法。但《内经》又一再强调“五脏主藏精”,并有“脾精”、 “心精”等说法,因此中医学一般只论“五脏之精”,不说“六腑之精”。原先可能有些说法不确切,如认为一身之精都藏在肾,其他四脏不藏精而藏血,等等。
我们应该建立一些合理的符合逻辑的观念,并且一定是在研究《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础上建立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在研读《内经》及其他大量古代医学书籍之后,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认识:
五脏中的每一脏都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是成分比例不同。其中,肾所藏的精,也就是肾精,主要成分是先天之精,但也有后天之精的存在;其他四脏所藏的精,主要是后天之精,但也有先天之精的存在。换句话说,就是五脏的肾主要藏先天之精,其他脏腑主要藏后天之精。实际上,人体中的任何一个脏腑、任何一个器官,都藏着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只是中医目前还不这样讲而已。但是中医特别强调:人的先天之精主要藏于肾。这是因为肾主生殖之故。
3.精的施泄
精的施泄,也就是精的代谢,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当中,濡养各脏腑;二是化为生殖之精,有序的排泄以繁衍生命;三是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个脏腑的生理机能;四是化血以融合于血脉之中;五是化神以充养精神,并为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图2-1)
图2-1 人体之精的代谢与功能示意图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人体之精有繁衍后代、濡养脏腑和化气、化血、化神等生理作用。
1.繁衍后代
这是人体之精最重要的生理作用。它是通过生殖之精完成的。生殖之精是由肾藏的先天之精为主体,在部分后天之精的充养下合化而成的,也就是由肾精的一部分化生的。各位千万不能有“所有的肾精都化成了生殖之精”的想法,因为肾精还有化气、濡养等其他生理作用。父母的生殖之精相合,则可能形成一个新的生命。父母的生殖之精具有遗传功能,生成的子代则禀受了父母的生命特质。因此,中医讲的“禀赋”,是指禀受上一代的,并赋予即传给下一代,与生物学讲的“遗传”,是个相同的概念。由于子代的生命源于父母生殖之精的结合,父母的生命物质也就遗传给了子代,因而父母之精也是子代体质类型的决定者。
2.濡养脏腑
藏于各脏腑的精,濡养各脏腑及其所属的形体官窍。在肾的精就濡养肾及膀胱、骨、耳、齿、发等,在肝的精就濡养肝及胆、筋、目、爪等,在脾的精就濡养脾及胃、肌肉、口唇等,在心的精就濡养心及小肠、脉、舌、面等,在肺的精就濡养肺及大肠、肺系(气管、喉咙)、鼻子、皮毛等。
3.化血作用
精的化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可以转化为血,如藏于肾的肾精,一部分可循经脉进入肝而转化为肝血;藏于脾的脾精,即水谷之精,可循经脉进入心脉而化为心血。二是精可融于血液中,如藏于心的精,可以融于心血中而为心血;藏于肝的精可以融于肝血中而为肝血。
4.化气作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先天之精可以化生先天之气(元气),水谷之精可以化生谷气,再加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综合而成一身之气。因此,精是气的化生本原。
藏于各脏的精,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化为相应的脏气:肾精化为肾气,脾精化成脾气,肝精化为肝气,心精化为心气,肺精化为肺气。各脏腑之精充足,则化生的脏腑之气自然充沛。
5.化神作用
一身之精的一部分可化神,精足人的精神就旺,精不足人的精神就会萎靡不振。《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上古天真论》有“积精全神”之论。
藏于各脏的精,其中的一部分可化生相应的神:心精是化生神、喜的物质基础,肝精是化生魂、怒的物质基础,脾精是化生意、思的物质基础,肺精是化生魄、忧悲的物质基础,肾精是化生志、恐的物质基础。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身之精,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融合而成。分藏于各脏腑,则为脏腑之精;施泄以繁衍生命,则为生殖之精。
1.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人体之精从生成来源来说,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生命产生的本原。因此,先天之精,又可称为“元精”或“真精”。“元”或“真”,就是表述源于先天父母的意思。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吸取的饮食精华而产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与后天之精相融合,则生成一身之精。
2.生殖之精
生殖之精源于肾精,是在天癸的促发作用下,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在水谷之精的资助充养下合化而成,起着繁衍后代的作用。因此,生殖之精中,既有先天之精,也有后天之精,但以先天之精为主体。人们在生殖活动过程中,通过生殖之精的交合将生命物质遗传给下一代。男女双方生殖之精结合成为胚胎,产生了新的生命体。
3.脏腑之精
一身之精分藏于各脏腑,则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是指脏腑所藏的具有濡养本脏腑及其所属的形体、官窍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脏腑之精中既有先天之精的成分,又有后天之精的成分。但各脏腑之精中所含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比例是不同的:肾精的成分主要是先天之精,但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其他脏腑之精的成分主要是后天水谷之精,但也含有部分先天之精。(图2-2)
图2-2 五脏之精与五脏之气
各脏之精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心精的概念源于《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心精以与心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于心内,起到濡养心脏、血脉和心神的作用。
肝精的概念源于《素问·经脉别论》“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之论,肝精以与肝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于肝内,发挥濡养肝脏及其筋目的作用。
肺精的概念源于《素问·经脉别论》“输精于皮毛”之论,肺精以与脾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和津液相融合的形式贮藏于肺中,具有滋养肺脏及皮毛的作用。
脾精的概念源于《素问·示从容论》“四肢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实为水谷之精。脾精由脾气输布到其他四脏,化为该脏之精。《素问·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经脉别论》说:“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精还有化生气血,生长肌肉的作用。
肾精的概念来源于《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之论,肾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加之部分输于肾的水谷之精的充养而生成。肾精主要有濡养肾脏,化生生殖之精以繁衍生命,化髓通脑以养神等作用。
脏腑之精不仅濡养各脏腑,而且化生脏腑之气,推动和调控脏腑的生理机能。如:
心精、心血化生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搏动、血脉的舒缩以及精神活动;
肺精、肺津化生肺气,推动和调控呼吸运动和水液的输布;
肝精、肝血化生肝气,疏泄气机,调畅情志,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
脾精化生脾气,推动和调控着水谷和水液的运化、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肾精化生肾气,推动和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水液代谢、呼吸运动。
有关人体之精,就讲这么多。
下面画一张图说明精理论的层次结构(图2-3):
图2-3 精理论的结构示意图
宇宙本原之精,同于宇宙本原之气,位于最高层次。
人体之精与自然环境之精位于第二层次,其中自然环境的精等同于自然环境的气,即指大气,但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是不同的概念。
在人体之精的范畴中,人体之精,也就是一身之精,是最高层次;其次是构成一身之精的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中先天之精又称元精、真精,后天之精是指水谷之精;再次是脏腑之精和生殖之精,它们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按不同的成分比例组成,并藏于不同的脏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