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病学诊疗手册:骨骼肌与关节疼痛病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ervical discogenic pain)或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综合征,是指“肩胛区痛,并向头、颈、肩及上臂放散,常伴有麻木,但无沿皮节分布的运动、感觉神经障碍”。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慢性的、间歇性颈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广义上颈椎间盘源性痛可包括所有因椎间盘病变导致的颈肩臂疼痛,但许多因此引起的疼痛已有相应的病名,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近年来所指的颈椎间盘源性痛局限在椎间盘内部紊乱引起的疼痛,无放射痛及节段性神经障碍,不涉及其相邻的脊髓、神经根。
一、发病机制
研究发现纤维环特别是外1/3由窦椎神经及脊神经供应。窦椎神经起自灰交通支(交感节后纤维)与脊神经结合处的交通支上,进入椎间孔后走行于脊神经节的腹侧,发出细支分布到其上和下的2~3个椎节范围的硬膜囊前部、后纵韧带及纤维环的背外侧。窦椎神经纤维被认为是灰交通支发出的交感神经纤维和同节段脊神经后支的纤维共同组成。窦椎神经节后纤维与颈神经并通过颈神经节与脑神经广泛接触,其接受的痛觉刺激可感应到头、颈、上背、肩及臂部。
Turek曾描述:刺激C3~7椎间盘前方一侧的纤维环,患者感到肩胛骨的脊柱缘疼痛,高位颈椎间盘受刺激则疼痛局限在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刺激下段椎间盘则疼痛在脊柱缘下部。向正常颈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0.2~0.3m l,不产生痛感,但内层纤维环撕裂,则注射造影剂容量可增多,渗到纤维环表层可产生疼痛。表层纤维环未破裂者痛只感应到肩胛骨内缘、并扩散到肩部及上臂后面、到肘部,是一种深在的、钝性的痛,可以是剧痛。注射后5~10分钟后减轻。窦椎神经的末梢纤维可以分布到纤维环的外层纤维中。Copper等的研究发现退变纤维环中的神经纤维密度高于正常的纤维环。有人认为髓核退变、内层纤维环撕裂产生的肉芽带可深入到纤维环深层,窦椎神经的末梢纤维是无髓鞘纤维,容易受刺激产生疼痛。髓核是身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正常的血管也不分布到纤维环表层,其中央退变的无血管髓核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许多炎症介质,如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磷脂酶A2(PLA2)、乳酸(LA)等。这些炎症介质通过退变间盘的放射状裂隙达到外侧纤维环,使神经末梢处于超敏状态,引起疼痛。所以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由化学刺激感受器和机械刺激感受器介导的来自纤维环本身结构破坏引起的疼痛。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变现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局限在椎间盘内部结构病变引起的肩胛区疼痛,并向头、颈、肩及上臂放散,无放射痛及节段性神经功能障碍,不涉及其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所以常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加之导致颈肩臂痛的原因很多,接诊时必须问明病史,仔细的体检,以排除炎症、肿瘤等严重疾病导致的持续性颈肩痛,常见颈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根性痛及脊髓病变,骨关节退变引起的晨僵及钝痛,并要仔细区别体位性扭伤等病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上述常见骨关节病变。
2.影像学检查
(1)颈椎普通X线片:
可确定骨关节的病理性或生理性改变,如损伤、炎症、退变、肿瘤。颈椎退行性变是颈肩痛X线最常见的改变,常见退行性变虽也有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失常等与椎间盘源性疼痛共有的改变,但因退变是中老年人的普遍现象,仅有此种改变,对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无诊断意义。
(2)颈椎CT:
可提示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等诊断,但对无神经根、脊髓压迫的椎间盘膨出,是否产生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原因,同样无法确定。
(3)颈椎MRI:
是无放射损伤的三维成像系统,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好。MRI还可提供椎间盘水分的生理改变,从而显示椎间盘退变程度。退变椎间盘T2加权像表现为信号降低(黑盘征),相邻正常椎间盘信号正常,见图3-4。然而椎间盘信号降低只是退变的现象,很难确定那个退变的椎间盘就是引起颈痛的责任盘。若同时见到T2加权像椎间盘纤维环后缘出现高信号区(HIZ),则多数可诊断为病变椎间盘(图3-5),一般不需要再行椎间盘造影。
图3-4 MRI颈椎间盘变性(黑盘征)
图3-5 MRI颈椎间盘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
4)椎间盘造影:颈前外侧入路,常规做正、侧位X线片确定针的位置,造影剂平均0.5ml(0.15~1ml)注入椎间盘内,记录痛的反应。造影时出现诱发疼痛或复制疼痛者,表明为椎间盘造影阳性,疼痛严重者常表现为纤维环内、外皆有撕裂。CT扫描造影像主要表现有:①造影剂在髓核内呈白色均匀团块状;②表现为纤维环内层有撕裂影像;③造影剂通过纤维环后方的裂隙溢出。
Haranta等发现CT椎间盘造影剂可对80%的具有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而又没有突出和放射痛的病例作出诊断。Roth指出无痛性椎间盘造影能更精确地确定诊断及确定产生疼痛的病变椎间盘,即造影时在诱发疼痛的椎间盘内注射局麻药(1%利多卡因0.5~1ml)可立即止痛,称为无痛性椎间盘造影阳性,这是对病变椎间盘的确诊和定位最有效的试验,是确定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可靠手段。
3.诊断标准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也可借用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诊断标准作为参考。北美脊柱协会执行委员会认为只有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阳性才能确定椎间盘源性疼痛,借用国际疼痛研究会分类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病变椎间盘造影疼痛诱发试验导致患者出现诱发痛或复制痛;②邻近椎间盘疼痛诱发试验不出现这种疼痛;③颈椎影像学检查具有椎间盘结构上的异常,结合临床表现则可以诊断。
三、治 疗
1.保守治疗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保守治疗的基本原则:
1)改变活动量,配合颈肌功能锻炼。
2)联合服用抗炎镇痛药、中枢性肌松药如草乌甲素片、氨酚羟考酮片和盐酸乙哌立松片。
3)局麻药复合糖皮质激素神经阻滞治疗,常用颈椎旁神经阻滞和局部痛点神经阻滞。
4)物理治疗,包括腰椎牵引、光疗、电疗、磁疗、温热疗法等。
5)保守治疗应最少持续6~8周,效果不佳可转为微创介入治疗。
2.微创介入治疗
1)以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治疗均不适用于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患者,如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激光椎间盘消融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2)用于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主要有椎间盘电热凝术和臭氧髓核溶解术,必要时可以上述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国内有报道效果优于单一方法,具体方法介绍见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