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照护者与被照护者
第一节 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一、为什么要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当老年人出现衰弱、日常生活活动受到损害,不能独立生活时,就会需要我们的照护,我们也被称为照护者。只有充分了解并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依据这些特点对照护服务的细节进行调整,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让老年人满意的照护服务。照护服务的目的是维持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对于已经有部分失能的老人,应该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发挥残存的那部分功能,满足照护对象的身心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记住:
1.不能替代老人做所有的事情,而是帮助他自己完成日常生活活动。需要根据老人的功能状态来提供不同程度的照护服务。
2.不仅仅是生活照护,还应当了解相关健康知识并传递给老人,照护者与被照护者一起来共同实现照护的目标。
3.老年人容易受到跌倒、药物等多种伤害,安全性是提供照护服务时应考虑的第一点。
4.老人对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样重要,善于沟通会极大提高老人对照护的满意度。
二、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及应对措施
(一)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皮肤感觉。
1.视力下降
(1)特点
◆ 眼睛调节聚光的能力下降,出现远视、散光,近处的东西看不清楚,需要将书报远离眼睛才能看清楚,称老视眼(俗称老花眼)。
◆ 瞳孔的调节能力变差,难以快速适应光线突然由强到弱或者突然由弱到强;如白天进入楼内、夜间突然开灯时会有一段时间看不清楚,也不容易看清闪烁的指示牌。
◆ 眼睛的晶状体对蓝光和绿光的透光能力减弱,使得大脑识别蓝、绿色的能力变差,出现“夜盲”,夜间视力下降。
◆ 晶状体调节和透光能力的下降,对“眩光”敏感,正面射来的强光源会显著降低老人的视力,如面对窗户、射灯可能会看不清人,面对阳光可能会看不清红绿灯。
◆ 视野变小,立体感觉减弱,判断物体远近的能力变差,在走路时不能准确判断地面物体的远近,容易发生磕绊或跌倒。
◆ 视觉的敏感程度下降,辨别物体及人脸的外形轮廓能力变差,在光线暗时看见熟人却没有认出来。
(2)照护注意事项
◆ 应让老人至少每年去医院常规检查视力和眼底1次。发现老人视力快速下降、或者有突然变化,应让老人及时去医院就诊。
◆ 让老人佩戴合适的眼镜,益于阅读、看电视,出门时让老人随身携带眼镜。
◆ 室内光线设置,用多个光源照明,避免用单个、过亮的灯做唯一照明(详见“居家环境的调整”章节)。避免让光源直射老人的眼睛;室内应减少亮晶晶的反光装饰或家具。
◆ 带领老人活动时,如遇光线的突然变化,应给老人一个“适应”的时间;尽量避免在光线条件不好的地方活动。
2.听力下降
(1)特点
◆ 听觉分辨能力变差,即使听见讲话,也分辨不出在说什么,容易“打岔”;在嘈杂的环境中,更难以进行语言交流。
◆ 听觉灵敏度下降,听不见小的声音,可以是耵聍(耳屎)堵塞,也可以是神经系统的退化。
◆ 对高频、高调的声音辨别能力差,对低频、低调的声音相对听得清楚;如对“女高音”听不清,但对“男低音”听得清。
(2)照护注意事项
◆ 应去五官科请医生清除耵聍,保证声音传导,避免自己“掏耳朵”造成损伤。
◆ 与老人交流时应避免嘈杂的环境;有耐心,放慢语速,咬字清晰,面对老人讲话、面对光线,让老人看见说话者的口型。
◆ 听力差的老人应佩戴助听器,或使用扩音设备,但这些设备不能改善老人的听觉分辨能力,仍应注意沟通的技巧。助听器应坚持日间持续佩戴,而不是只在说话时才佩戴。
3.皮肤感觉
(1)特点
◆ 触觉灵敏性减低,对冷、热、痛等的感觉减退,容易发生皮肤损伤。
◆ 糖尿病老人更容易有足部的感觉减退。
(2)照护注意事项(详见皮肤护理章节)
◆ 洗、泡脚时应注意水温,避免烫伤。
◆ 老人皮肤上沾的“脏东西”自己感觉不到,不是老人不注意卫生。
(二)智能减退
1.特点
◆ 部分老年人有认知能力下降,特别是健忘,但应充分认识与痴呆不同(详见痴呆章节),不影响日常生活,忘记的事情过几天可以回忆起来。
◆ 老年人的“智力下降”不是必然的,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2.照护注意事项
◆ 可使用记事本或记事板来帮助健忘老人记住要做的事情。
◆ 老年人的“智力下降”可能是疾病的表现,不是老人自己的意愿,不应由此对老年人有歧视或厌烦的心理;照护技巧见痴呆章节。
◆ “勤于用脑”,可有助于智力的维持,可安排老人散步,看电视、看报、说话聊天、书法、绘画,进行下棋、打牌、玩电脑等益智活动;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情绪。
(三)功能的改变
功能主要是指老人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及外出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有照护需求的老年人其功能往往是丧失或受限的。功能对于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维持肌肉的力量对于维持功能十分关键。
1.特点
◆ 老年人功能的下降不仅受疾病的影响,也受环境的影响,如住楼房有无电梯直接决定了老年人是否方便外出。
◆ 功能是动态变化的,除了疾病以外,活动减少、饮食欠佳也可以影响老年人的功能。功能可以因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差,也可以随疾病好转、营养改善和康复锻炼而逐步改善。功能下降的速度可以很快,恢复却很慢,或者难以恢复,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功能下降。老年人的心理情绪同样会影响功能,功能下降也可能是“情绪不佳”造成的。
◆ 行走能力至关重要,是维持基本生活自理所必需的。
2.照护注意事项
◆ 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是变化的,应该根据功能情况来决定照护的强度,也就是决定哪些事情需要帮助老人来做。
◆ 应注意维持老人的功能状态,也就是尽量让老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要包办所有事情。比如老人有行走的能力,就应该让老人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尽量行走(可以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而不是用轮椅;再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锻炼老人的协调、行走、精细活动的能力,让老人在家里“养着”什么都不做,反而不利于残留功能的维持。
◆ 老年人患病后的功能康复十分重要,应该和医生确认何时开始康复锻炼,一味强调休息反而可能会造成功能下降。
(四)疾病的负担
随着老化,老年人患病的几率越来越高,而且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共病),新发生一些老年人特有的问题,服用多种药物。
1.特点
◆ 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疾病之间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病情和治疗都更加复杂。
◆ 疾病的表现不典型,如心肌梗死可以只表现为胸闷,再如肺炎可以只是低烧或不发烧,而表现为精神差和食欲差等。
◆ 慢性病不会治愈(去不了病根),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并定期随诊。
◆ 使用药物增多,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
◆ 肝肾功能减退,老年人对许多药物的耐受性降低,需要定期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2.照护注意事项
◆ 应由医师综合考虑慢性病的治疗方案,用药应听从医生建议,不要自己擅自改动。慢性病的治疗也会经常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需要定期随访,如果替老人取药,应先了解老人的病情有无变化,并向开药的医师说明。如病情有变化,最好带老人一起去随诊(详见合理看病章节)。
◆ 注意观察老人有无特殊的异常表现,突然出现的精神、食欲、行为等异常变化可能是疾病造成的,应格外注意。
◆ 老人新加用药时,应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以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注意保健品、中草药同样也会有副作用。避免自己购药,并避免按照年轻时的用药量来用药。
◆ 某些特殊疾病对照护有特殊要求,应事先了解。如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老人下肢活动是有范围和方向限制的,应提前向医务人员了解哪些动作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又如,腹部手术后应避免用力排便。
(五)各脏器的改变
很多脏器系统都会发生老化改变,除了前文所述之外,在提供照护服务时也要注意其他脏器系统的一些细节问题。
1.呼吸系统
(1)特点
◆ 嗅觉功能减退。
◆ 鼻黏膜变薄,加湿功能变差,使得呼吸道比较干燥。加之鼻黏膜的血管脆性增加,老年人容易发生鼻出血。
◆ 咳嗽反射变差,分泌物不易从肺内排出,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 驼背、胸壁肌肉力量下降影响胸廓活动,使得老年人活动耐量下降,难以耐受剧烈活动。
(2)照护注意事项
◆ 嗅觉减退,食物香味难以勾起老年人的食欲;颜色丰富的食物有助于促进食欲。
◆ 居住环境应经常通风,保持一定的湿度(50%~60%较为合适)。
◆ 协助保持口腔清洁,如感到气道内有分泌物,应协助排痰(见雾化、吸痰章节)。
◆ 老人在秋季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 吸烟对呼吸道影响很大,应鼓励老人戒烟。
2.循环系统
(1)特点
◆ 老年人动脉弹性变差,测量血压往往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变大。
◆ 血压调节能力变差,在体位变动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也就是从坐位或卧位突然站起来时,会有一过性血压偏低,引起头晕,甚至跌倒。
(2)照护注意事项
◆ 确诊冠心病的老人,在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 帮助老人活动时应注意避免快速体位变动,建议是睡醒后30秒坐起、坐起后30秒再放下腿、双足踏地后30秒再起身、站稳后再开始行走(详见防跌倒章节)。
◆ 戒烟少酒;白酒每天不超过2两、红酒每天不超过200ml、啤酒每天不超过1瓶(详见营养章节)。
◆ 用力大便可能会诱发脑卒中、心绞痛等心脑血管意外;平时应观察老人排便情况,及时处理便秘和粪嵌塞(见粪嵌塞章节)。
◆ 心血管病稳定时不禁止活动,应事先向医务人员了解老人能够允许的活动程度,合理安排老人的日常活动,不要把活动集中在某一段时间,以免造成疲劳、加重心血管负担。
3.消化系统
(1)特点
◆ 唾液分泌减少,会出现口干、影响吞咽。
◆ 牙髓血液供应减少,牙齿容易折裂或微裂;牙槽骨萎缩,易有牙齿松动、食物残渣残留,会进一步加重龋齿和牙龈炎。
◆ 舌乳头萎缩、味蕾减少,使得老年人味觉下降,尤其是对咸味感觉迟钝,变得“口重”。
◆ 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容易发生胃肠内分泌物反流至食管,出现如反酸、烧心和胸背痛等。
◆ 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变差,使得老年人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 结肠动力及排便力量下降,加上直肠的敏感性降低(感觉不到要大便),使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便秘。
(2)照护注意事项
◆ 协助老人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保证营养充足,预防便秘。特殊的疾病情况下,如糖尿病、做手术等,应咨询医务人员如何调整饮食。
◆ 应观察饮水情况,了解老人饮水量是否足够,如果没有限制饮水的情况(如心力衰竭)一般饮水量应在1500ml左右。
◆ 预防便秘,观察每日的排便次数、是否为干硬便。及时通便,避免发生粪嵌塞(详见粪嵌塞章节)。
◆ 颜色丰富的食物可促进食欲。
◆ 口腔健康对于维持老年人的咀嚼能力、维持营养状态非常重要,应协助老人保持口腔清洁,至少每年看1次口腔科医生。尽量保持正常吃饭的能力。
4.泌尿系统
(1)生理特点
◆ 肾脏功能会逐年下降,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药物剂量需要调整。
◆ 膀胱肌肉萎缩,膀胱容量减少,对排尿的反应不敏感,如果“憋尿”,常常会出现突然“尿急”的情况。
◆ 老年男性前列腺会增大,如果压迫尿道就会引起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尿潴留。
◆ 老年女性盆底肌肉松弛,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时容易出现“漏尿”(尿失禁),常因此不敢参加聚会等社交活动。
(2)照护注意事项
◆ 在外出活动或游玩时,提醒老人去厕所,以免“憋尿”时间太长发生尿急、尿失禁。
◆ 尿失禁频繁发生或影响日常生活,应去医院就诊,明确原因进行治疗。
◆ 老年人夜间起夜是造成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让老人睡前排尿以减少起夜次数;夜间起夜应注意室内的照明情况;如果老人行动不便,应在床旁准备便器方便夜间使用(详见跌倒章节)。
◆ 合理安排饮水的时间,晚饭后应减少饮水。
5.运动系统
(1)生理特点
◆ 老年人骨质疏松常见,增加骨折的风险。
◆ 老年人普遍存在关节老化,常有骨性关节炎(如膝关节炎、腰椎病变等),是影响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 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均会减少,严重时会发生肌少症(详见衰弱章节),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功能。
◆ 神经系统老化使得老年人在运动的协调性、灵敏性等方面较年轻人差。
(2)照护注意事项
◆ 运动可以延缓骨、关节及肌肉的老化,合理运动有助于维持功能状态。运动应考虑安全性和老年人的耐受性,走路对于老年人是安全可靠的锻炼方式,注意预防跌倒。
◆ 针对老人不同的疾病情况,采取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如膝关节炎者进行游泳、下肢的静态锻炼较为合适;采用何种锻炼方式,应咨询医师或康复师,避免因盲目锻炼而加重损伤。
◆ 在老人运动时应注意观察老人的状态,如突发疼痛、胸闷、头晕等情况,应马上停止运动、并监测情况变化,必要时应及时去医院。
(六)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加上身体脏器、神经功能的老化和各种疾病的因素,会引起性格、行为、情绪、心理等各方面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所以关注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需要照护的这部分老年人,其心理特点既有老年人共有的情况,也有这部分老年人的特殊之处。
1.影响老年人心理的社会生活原因
退休:
退休的老年人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适应不了社会角色的突然改变,就容易出现消沉和偏离正常状态的行为。常会有无奈、无用、无助、无望等感觉,即“离退休综合征”,多见于男性、工作繁忙、事业心强、好胜、严谨、做过领导干部的老人。
丧偶:
是一个心理危机,极易由恶劣情绪导致抑郁等不良事件。
不能正确对待老化:
老年人在体力、思维敏捷等方面变差,如果没有正确认知,坚持从事不能胜任的活动,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导致情绪低落;或者把问题归咎于他人,变得爱唠叨、埋怨。也有的老人对衰老过于消极,失去生活的愿望和积极性。
不能正确对待死亡:
死亡是许多老年人不愿意面对的话题,尤其在生病时。常常会出现两个极端,过于紧张焦虑;或者自我忽视,不愿面对。
社会参与和人际交往:
疾病和功能下降,加上封闭的居家环境(高楼),影响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加重老人的情绪障碍。
缺乏家庭、社会的支持:
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老人容易有寂寞、失落、孤独、无助的感觉,导致抑郁等不良情绪。
2.照护注意事项
从照护者的角度看,应了解可能对老人造成影响的社会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多属于适应障碍,也就是老人不能适应相应的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处理上应协助老人正确认识、并在心态和行为上做出调整。
(1) 帮助老人调整心态,培养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发挥余热,参与社会活动。
(2) 对于丧偶的老人,给予宽慰和鼓励,合理安排生活、减少往事回忆,找到新的情感寄托。
(3) 能够认真的、热情的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也是对老人的支持,可增加安全感。
3.老年人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
(1)健忘:
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很常见,多为部分遗忘,属于启动回忆困难,通过提示多可以想起来,而且对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周围环境的认识多正常;如果提醒也记不起来,并且失去对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环境的判断,则应注意有无痴呆,应去医院就诊。
(2)性格问题:
性格是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老年人由于躯体、社会生活的变化,其性格在原有的基础上会逐步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兴趣减少,社交退缩,事无巨细都力求稳妥保险,往往比较固执,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习惯,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3)抑郁:
表现为兴趣爱好减少、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寡言少语、自暴自弃等(详见抑郁章节)。
(4)焦虑:
表现为紧张、心烦意乱、敏感易怒、频繁看病、夸大疾病症状等(详见焦虑章节)。
(5)痴呆:
认知能力下降,并影响社会生活,有异常的行为(详见痴呆章节)。
4.有照护需求的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1)特点
对安全的需求增强:
表现为对生活保障、就医等问题的关注,担忧照顾、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怕“身边没有人”。
敏感、自卑、多疑:
自尊心会变得敏感和强烈,如果自尊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变得多疑,如怀疑别人说自己“坏话”,甚至产生妄想。
情绪控制能力变差:
容易因小事而激惹、发脾气,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的波动。
依赖性:
失能老人在生活上需要辅助,但如果老人缺乏主动性,过于消极,也会出现过分依赖的情况,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愿去做,不利于功能的维持或康复。
自我忽视:
失能老人因为很多事情自己做不了,有时会自暴自弃,不愿去医院看病,“活一天算一天”,常常伴随有抑郁。
悲观、疑病、焦虑恐惧:
长期患病和功能下降会使老人产生悲观情绪、焦虑;夸大疾病的症状。
(2)照护注意事项
◆ 观察老人的心理情绪变化,多倾听,与老人多沟通;谅解老人的健忘与啰嗦。充分理解老人的不良情绪及性格变化。
◆ 尊重老人,避免“哄小孩”的态度、斥责。多一些鼓励和赞扬会使老人更容易接受照护服务。
◆ 帮助和指导老人保持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引导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尽量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有助于老年人增加活动、保持好的心情。
(朱鸣雷 编写,刘晓红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