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控技术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靶点选择

脑深部电刺激(DBS)在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中的良好疗效及其微侵袭性、可逆性、安全性、可调节性等优点,使其在治疗TS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自1999年第一次将DBS应用于治疗难治性TS以来,DBS因其治疗效果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来自12个国家多达21个医学中心的研究表明DBS治疗TS的有效性,虽然对其合并症的治疗效果有差异。DBS治疗TS的刺激靶点众多,7个不同的靶点包括丘脑、苍白球、尾状核、内囊前肢等被报道刺激有效,但是对于最优靶点尚没有一致意见。TS的病理发生机制是大脑皮层-基底核-丘脑-大脑皮层环路的损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GPi是基底核到丘脑的初级输出核团,刺激GPi可以调节基底核-丘脑-大脑皮层环路因此,一个试验性研究发现刺激双侧GPi,其抽动症状改善大于刺激丘脑中核旁纤维束复合体(centromedian/parafascicular complex,CM-Pfc)。大量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研究证实GPi电刺激(GPi-DBS)的治疗效果。近期的关于5例欧洲患者和11例澳大利亚患者的研究表明GPi-DBS的有效性。但是,关于这些病例的报道的随访期大部分不足2年;另外,关于GPi的解剖-功能定位研究认为其包括运动和边缘2个区域,其中边缘区域位于前中部,而运动区位于后外部,两部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北京天坛医院对该院从2006年10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进行的GPi-DBS的13例难治性TS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其评估疗效的主要方法是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评估抽动改善情况,次级评估方法是应用生活质量量表(tourette syndromequality of life scale,TSQOL)评估行为和情绪改善情况。平均随访43个月(13~80个月),发现13例患者的YGTSS评分相比于基线水平的平均改善率是52%(4%~84%),而术后1、6、12、18、24、30和36个月相比于基线水平的改善率分别为13%、22%、29%、34%、42%、47%和55%,应用配对t检验验证发现6个月以后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TSQOL平均改善46%(11%~77%)(图2-5-3-1)。
图2-5-3-1 13例TS患者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量表(YGTSS)评分改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