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指南(2016年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能级管理

一、概述
能级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是指按照人的能力大小分级。能级大表示能力强,办事本领大。能级对应就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中,根据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工作、岗位和职位,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能级对应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承认人的能力有大小差别:按照人的能力不同建立和形成稳定的组织形态;不同能级应表现为不同的权利、物质利益和荣誉,人的能级必须和其所处的管理层级动态对应,人的能级具有可变性与开放性;人的能级与管理层级相互之间的对应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和人才使用的状态。
(一)内容
能级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能力、使用能力和开发能力。
1.发现能力
发现能力是根据组织需要确定能力、测试能力,其基本原则是将员工个人生涯发展、目标与组织未来发展和目标统一起来。具体是采取测试加考核的方法建立能力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测评员工能力等级。测试重在考核知识,考核重在素质评价,两者按一定比例测评。根据测试与考核结果,将员工能力评定为n级。根据能力评定的结果和个人优势能力加以使用。
2.使用能力
使用能力是实行按能上岗、量能使用的制度。在用人制度上,按照“德为前提,能为本位,能岗匹配”的原则,根据员工个人能力情况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人,克服领导印象的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能级分配”,从制度上建立起一种由个人实力和努力决定的分配机制:能力×努力=收入。
3.开发能力
开发能力是加强员工的后续培训,不断提升能力。通过建立科学培训体系,一是全方位提升个人能力;二是从组织的发展需要有目的的培养专门的能力;三是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政策和学习气氛,从机制上促使员工根据个人发展需要,自觉、长期地开发和提升能力。
(二)医院能级管理
能级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也体现着能级管理的思想,例如医师的承担、科室医疗任务的类型和难度与其职称有一定关联,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也与其技能的掌握相关。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在1982年就有能级管理与医院人才培养相关的文献,提出医院的精细化发展与综合性管理需要能级管理思想对人员进行配置和组合。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能级管理原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的管理。
二、运用与实践
(一)能级管理流程
1.按物的功能原理,发掘人的才能
每位员工各有其特点及才能,有些员工喜爱与人交往、沟通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属于管理型人才;有些员工基本技能扎实、操作能力强,属于技巧性人才;有些员工则擅长实验研究和科研写作,属于科研型人才。在人员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发掘员工的特点与专长,并做好记录。
2.岗位工作分析,进行能岗匹配
工作分析一方面要确定某一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说明书来界定岗位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工作范围、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工作分析需要确定岗位的任职资格,包括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工作分析需要搜集以下信息:工作活动、工作中人的行为、辅助工具的作用、工作的绩效标准、工作环境(软硬件)和工作对人的要求。
3.按能级对应原理,进行人岗匹配
将具有相应才能的员工安置在对应能级的岗位上,既能保证该岗位工作能顺利按质按量完成,也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成就感。
4.按能级结构,合理组成人才结构逐步形成梯队
在人才结构方面,根据员工才能的大小和不同,按能级形成梯队,在能级与人才对应方面,尽量减少不稳定结构,避免将具有同一类、同一能级才能的员工集中在一起,减少员工才能的损耗与浪费。
5.建立能级动态对应机制
(1)岗位能级评估:
随着社会对医疗机构要求的变化、医院的发展、岗位工作任务的改变,岗位能级会发生变化,需要我们准确估量岗位能级的升降变化,动态地实行能级对应,及时调整与其相适应的人才能级,使不同的岗位上都有相应的人才,实现最佳的能级。
(2)员工能级评估:
所谓能级动态对应,就是要讲人才流动。因为员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年龄、体力的变化,顺乎自然规律;知识、技能或可因学习锻炼而提高,也可因松懈、年迈而衰退。医院应该定期对每位员工进行能级评定,掌握员工能级动态,更好地与岗位的能级匹配。
(二)不同领域的实践情况
1.人才安置与培养
医疗领域能级管理的应用,讨论的最多的便是护理能级管理。护理单元的人员匹配,利用能级管理的原理,将管理型、知识型、实干型、技巧型的人才合理搭配,使每个护理人员有专长、每个护理单元有特色,人才有整体补充,成为具有活力的整体,形成稳定的结构。某院某科有2名护士,上进心很强,均属于管理型人才,虽然两人都很关心科室建设,并都有一定的号召力,但平时常为一些工作中的矛盾解决不好从而影响团结,后来医院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两个护理单元,使她们各自负责,最后得到了科室良好竞争与发展的成果。
2.科室排班
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基层医院,为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2009年3月起在急诊,对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搭配,组建能级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经过1年半的临床运转,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实施能级分组连续排班减少了交接班次数、增强了急诊抢救工作的连续性;护理人员的分层级管理,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力,有效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
(三)能级管理案例
1.背景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起全面实施护士能级管理原则,让各级护士参与质量管理工作。根据上海市质控中心要求及九院特点将护理质量分成多种项目,每个项目具体落实到人,使其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改变以往“封闭系统”模式,2年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施能级管理模式,充分授权,使护士变被动检查为主动参与质量管理,从而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
2.对象
选择九院28个病区,分别对各病区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效果、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病区管理、物品设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估。对九院的四级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分别为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N4)4人,主管护师(N3)58人,护师(N2)142人,护士(N1)66人。
3.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实施各级护士质量管理前对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病区管理、物品设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1次评估;实施后2年各再进行评估1次。各级护士质量管理方法如下:
(1)系统培训各级护士:
组织各级护士培训,使每位护士知晓护理质量的标准及实施方法。①护士(N1):从被动培训逐步进入主动培训阶段,使其理解并熟悉标准,能完成、发现并解决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②护师 (N2):能主持病房日常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标准清晰,能发现并解决存在及潜在的护理质量问题,培训护士(N1)。③主管护师(N3):具有提升护理质量品质的能力,主持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独立主动地挖掘和获取潜在信息,扩大信息量,培训护师(N2)。④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N4):具有护理专业及护理质量发展总体规划能力和高瞻远瞩的质量战略目光,还需具有出众的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为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献计献策,培训主管护师(N3)。
(2)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网络:
成立以护理部主任及科护士长为主的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设置实施方案,预测及解决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问题。病区建立以主管护师-护师-护士质量控制路径,有效地保证护理质量。
(3)加强护理质量监督:
开展各级护士质量督查活动,落实及确保护理环节质量。每个病区都有护师进行质量监督。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监督者定期或不定期到各病区进行自查、互查,找出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质量控制措施,提升护理质量。每个病区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本,记录好护士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改进的方法。院质量品质管理委员会定期查阅,采纳好的建议并全院推广,对给予建议者奖励并记录在个人成长本上。
(4)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
护理部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将各护理单元的质量进行分析讲评,提出合理性建议,每季度进行全院护士质量讲评,将护士的每月考核成绩与科室绩效管理挂钩。
4.实践结果(表2-2)
表2-2 实施护士能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分)
(1)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
通过实施护士能级管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由过去的被动、封闭式变为主动、开放式,从厌烦质量检查变为欢迎督查。护理工作中,主动了解患者的要求和满足患者的需求。人人注重环节质量,增强了护士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2)提高了护理质量:
经过2年的护士能级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且稳步上升。使各级护理人员明确质量标准、重视基础护理、规范操作、主动服务,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检查分数,应付检查的现象,实现了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3)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每位护士胸前佩戴“能级护士”标志,对患者、医生、护士的提示作用较强,对护士的激励作用也较大,护士获得了职业荣誉感,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关系的融洽。
5.小结
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满足患者的愿望,确保患者安全,维护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生活质量。护士能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方法,能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罗 莉 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