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综合诊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足溃疡

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和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资料虽然尚无法准确确定DFU的发病率,但通常认为约15%的糖尿病患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会并发DFU。DFU的基础发生机制为糖尿病足的三元学说即神经病变、缺血病变和局部感染,除此之外,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性别、空腹血糖控制不良、足部皮肤异常、指甲畸形、足部护理知识缺乏等都是DFU的危险因素。而最初形成DFU的主要诱因是外伤,包括小的创伤、持续或反复的机械刺激、烧伤、烫伤及动物咬伤。
一、人口学特征
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并发DFU的可能性就会增加2~4倍。DFU主要人群为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组的糖尿病患者DFU发生率依次为24.7%、28.6%、31.8%,提示与老年人自我足部护理能力较差可能有密切的关系。以往资料显示,缺乏足部健康知识培训的糖尿病患者DFU发生率高于接受过培训的糖尿病患者。
此外,研究显示,性别和DFU发生也有明确相关。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足溃疡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生截肢的危险性是女性的2.8~6.5倍。考虑其原因可能是糖尿病足变主要累及肢体中小血管,而雌激素有一定的保护血管作用,所以女性发病少于男性。
二、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PND与DFU密切相关,是DFU的基本发生机制之一,虽然PND本身不会引起DFU,但由于患者足部感觉减退、麻木甚至消失使患者自身的保护能力减退,机体对外界反应不敏感,会在无知觉的状态下容易引起损伤和继发性感染,不仅导致足溃疡发生,还是造成患者延迟就诊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小纤维神经功能包括自主神经功能也是DF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如10g单丝触觉检查、振动感觉阈值、神经电生理检测等针对的是大神经病变,忽略了占周围神经70%的小纤维神经与DFU的关系。因此在糖尿病PND的筛查中推荐使用多种感觉检查相结合,而非单一检查。
三、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发生PAD受累血管的特点是易于发生在胫动脉、腓动脉及其足部的中小血管,血管基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中小动脉和微循环的供血障碍,肢体远端发生缺血性改变,进而变性坏死,以足部改变最为明显。糖尿病患者伴发外周动脉疾病时,接近一半的患者会出现足部溃疡。缺血不仅导致轻微的伤口延迟愈合,易形成足部溃疡,而且缺血本身又进一步加剧了DFU。研究表明足部动脉搏动减弱、ABI水平降低是糖尿病足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
四、外伤及感染
外伤及感染是DFU重要的危险因素,约57.1%的足溃疡患者是由日常生活中一些可以避免的轻微外伤诱发,如烫伤、碰伤、擦伤、鞋袜不适、钉子扎伤、瘙痒搔抓等,其中以烫伤最常见。当外伤造成皮肤保护性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低下,肢体缺血缺氧,细菌毒素等致病因子极易入侵,破坏了血浆胶体状态,白细胞贴壁游出,血小板黏附,微小血栓形成,导致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加重干扰和影响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组织细胞营养物质不能吸收,代谢产物不能排除,肢端缺血水肿,感染加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
五、血糖控制不良
较多研究显示,DFU患者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无溃疡的糖尿病患者,提示DFU的发生同血糖控制不良密切相关。血糖水平较高也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最佳实验室指标是HbA1c。研究表明,血糖水平>11.1mmol/L或HbA1c>12%时,人体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白细胞趋化作用下降。血糖水平越高,机体自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功能抑制程度越高。HbA1c水平每增加1%,PAD相对风险增加25%~28%;HbA1c水平每降低1%,PAD和PND发生率下降25%。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才能减少DFU的发生。
六、足部皮肤异常及畸形
足部皮肤异常、趾甲及足趾畸形是DFU的独立危险因素。DFU的发生位置在高压力分布区,与足部溃疡直接相关,其中跖骨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由于糖尿病患者合并PND后导致足部及下肢肌肉萎缩和步态不稳等改变,足部压力分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足部压力点,行走时异常压力负荷部位的皮肤反应性增厚形成胼胝和爪形足趾;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动静脉分流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局部骨质疏松,骨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轻微外伤不仅引起直接受力骨骼的骨折,还使相邻骨的负荷增加,一个或多个足部关节或骨的明显塌陷或移位形成夏科关节。持续而又明显的骨畸形又大大增加了继发性溃疡的风险。此外,肢体血管的自主神经病变,皮肤干燥、易裂以及动脉硬化等微循环障碍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也是DFU的诱因之一。
(史 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