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十六、细菌性尿路感染
【概述】
细菌性尿路感染,是指致病菌在尿路中异常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和尿道炎)。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
(1)有无泌尿系结石、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病史;女性应注意询问有无妊娠、盆腔炎等疾病;男性应询问有无前列腺炎等。
(2)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有无发热、寒战、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及下腹痛等不适。
(3)有无伴随周身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无血尿、尿液混浊、异味。
2.体检要点
(1)测量体温、血压、脉搏。
(2)患侧肋脊角及输尿管行程有无压痛,有无肾脏叩击痛,膀胱区有无压痛。
3.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时白细胞总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下尿路感染时,白细胞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2)尿常规:
尿蛋白多为阴性或微量;可见尿白细胞增多(≥5个/高倍视野),如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少数患者有肉眼血尿,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镜下血尿;部分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3)尿细菌学检查:
①涂片细菌检查:采用清洁中段尿沉渣涂片。本法操作方便,检出率高达80%~90%,可初步确定是杆菌还是球菌、是革兰阴性还是革兰阳性菌,对及时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有重要参考价值;②细菌培养:可采用清洁中段尿或导尿,但以膀胱穿刺尿培养最可靠。如尿细菌计数≥10 5/ml,为真性细菌尿;如为10 4~10 5/ml,可疑阳性,需复查;如<10 4/ml,则可能是污染。
(2)选择性检查
1)肾功能: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功能受损时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2)尿抗体包裹细菌:
用于上、下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其准确率约83%。
3)泌尿系B超:
及时了解有无尿路结石、梗阻、积水、先天畸形等疾病。
4)腹部平片:
可以了解肾脏的位置、大小、轮廓;肾区是否有结石或钙化影等。
5)静脉肾盂造影:
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或急性尿路感染治疗7~10天无效的女性应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4.诊断要点
(1)确诊尿路感染的存在
1)典型的尿路感染有发热、尿路刺激征、腰部不适等,结合尿液改变和尿液细菌学检查,容易诊断。
2)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符合下列指标之一即为真性细菌尿:①新鲜中段尿沉渣革兰染色后用油镜观察,细菌>1个/视野;②新鲜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 5/ml;③膀胱穿刺的尿培养阳性。
3)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两次尿培养均培养出同一菌种的真性细菌尿,诊断为无症状性细菌尿。
4)当女性有明显尿路刺激征,尿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定量培养≥10 2/ml,并为常见致病菌时,可拟诊尿路感染。
(2)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定位:
①上尿路感染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甚至出现脓毒血症,伴有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痛等;②下尿路感染常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等。
2)根据实验室检查定位: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提示上尿路感染可能性大:①尿中存在白细胞管型,并排除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②膀胱冲洗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③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测阳性;④肾小管功能损害表现,如尿渗透压降低,β 2微球蛋白升高等。
3)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除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外,还需结合影像学及肾功能检查。其诊断依据为:①肾外形凹凸不平,且双肾大小不等;②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③持续肾小管功能损害。具备以上第①、②条的任何一项再加第③条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5.鉴别诊断要点
(1)与泌尿系结核相鉴别:
膀胱刺激征更明显,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尿普通细菌培养阴性而结核分枝杆菌阳性,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实质虫蚀样缺损表现,可鉴别。
(2)与尿道综合征相鉴别:
多见于女性,患者有尿路刺激征症状,但多次检查均无真性细菌尿。
(3)与慢性肾盂肾炎相鉴别:
常有一般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并有间歇的尿路感染病史。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局灶粗糙的肾皮质瘢痕,伴有相应的肾盏变形,可鉴别。
6.确定诊断
(1)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尿路刺激征、感染中毒症状、腰部不适等,结合尿液检查有尿路感染的证据,即可初步诊断。
(2)当女性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尿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定量培养≥10 2/ml并为常见致病菌时,可拟诊为尿路感染。
(3)符合下列指标之一亦可确诊为尿路感染:①新鲜中段尿沉渣革兰染色后用油镜观察,细菌>1个/视野;②新鲜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 5/ml;③膀胱穿刺的尿培养阳性。
(4)无症状性细菌尿的诊断主要依靠尿细菌学检查,要求两次尿细菌培养均为同一菌种的真性细菌尿。
【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尿路刺激征明显者,可给予口服碳酸氢钠片1片,3次/天,不仅可以缓解症状、避免凝血块形成,还可以增强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活性,避免尿路结晶的形成。
(2)抗感染治疗:
1)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使用抗菌药前留取清洁中段尿,行病原学检测,怀疑存在血行感染时还应行血培养检查。未获得病原学结果前,一般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尤其是首发的尿路感染。治疗3天症状无改善,应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②治疗上尿路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时,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同时,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给药剂量;③对于下尿路感染的患者,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治疗宜选用毒性小,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药物,疗程通常为3~5天;对于上尿路感染,初始治疗多选用静脉用药,病情稳定后可酌情改为口服药物,疗程一般为2~4周;④在单一药物治疗失败、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或出现耐药菌株时,应联合用药。
2)急性膀胱炎:
①3天疗法:与长期治疗相比,此疗法也能有效控制感染,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低花费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目前推荐此疗法。可选用磺胺甲 唑,首次2g,口服,此后1g,2次/天;或左氧氟沙星200mg,口服,2次/天;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375g,口服,每8小时1次;或头孢呋辛酯0.25g,口服,2次/天;②7天疗法:对于妊娠妇女、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及男性患者建议采用此疗法。妊娠妇女建议选择呋喃妥因0.1g,口服,2次/天;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酯0.25g,口服,2次/天。不宜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甲 唑、氨基糖苷类;③无论何种疗程,在停药7天后应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如仍有真性细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菌药物治疗,如结果阴性代表已治愈。
3)急性肾盂肾炎:
①病情较轻者,可在门诊口服药物治疗,疗程10~14天。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0.5g,口服,3次/天;或左氧氟沙星200mg,2次/天;或头孢呋辛酯0.25g,口服,2次/天;或头孢克肟0.1g,口服,2次/天。治疗14天后,通常可治愈。如尿菌仍阳性,应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菌药物继续治疗4~6周;②感染较严重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应住院静脉给药治疗。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1.0~2.0g,静滴,每4小时1次;或头孢噻肟钠针2.0g,静滴,每8小时1次;或头孢曲松钠针1.0~2.0g,静滴,每12小时1次;或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静滴,每12小时1次,注意肾功能异常患者药物量的调整。必要时可联合用药。退热后继续用药3天,然后改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完成2周的疗程。
4)无症状性菌尿:
是否治疗目前仍有争议。一般认为有下述情况应予治疗:①妊娠期无症状性菌尿;②学龄前儿童;③曾出现有症状感染者;④肾移植、尿路梗阻及其他尿路有复杂情况者。
5)妊娠期尿路感染:
急性膀胱炎宜选用口服毒性小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克肟等;急性肾盂肾炎应可选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如注射用氨苄西林钠4~8g/d,分2~4次静滴;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针1.0~2.0g,静滴,每12小时1次,疗程为两周。
(3)疗效评定标准
1)见效:
治疗后行尿病原学检查呈阴性。
2)治愈:
完成抗菌药物疗程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疗程结束后2周、6周复查尿菌仍阴性。
3)治疗失败:
在治疗后尿菌仍阳性;或治疗后尿菌阴性,但2周或6周复查尿菌转为阳性,且为同一菌株。
2.中医治疗
细菌性尿路感染属中医学“热淋”、“血淋”、“劳淋”、“腰痛”等范畴,临床上应先辨轻重,明确诊断,对于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康复治疗,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1)中医内治:
临床常见有膀胱湿热证、血热证、阴虚湿热证等证型,治以通利祛湿为主,辨证辅以行气、凉血、养阴、益气等治法。相应的常用方剂有八正散、小蓟饮子、知柏地黄丸。金钱草胶囊、银花泌炎灵片、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亦常辨证选用。
(2)其他治疗:
针刺取穴以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等为主。
【风险规避】
1.误诊防范
尿路感染的症状可无、可轻、可重,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对于不典型病例,临床也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常见的有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等。
(1)大部分婴幼儿、老年尿路感染症状不典型,此类患者出现发热等毒血症症状时应注意有无尿路感染的可能。
(2)对疑有尿路感染者,应多次行尿病原学检查,包括尿沉渣涂片、尿培养等。
(3)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前收集血尿标本行病原学检查;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收集尿液,避免污染。
2.医患沟通
(1)一般告知:
尿路感染重在预防,坚持多饮水、勤排尿(每2~3个小时排尿一次),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注意会阴部清洁,减少尿道口的细菌群;与性生活相关的尿路感染,应于性交后立即排尿,并口服一次常用量抗菌药物。
(2)风险告知
1)妊娠妇女应告知严重的感染及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的相关风险,必要时在病历中详细注明。
2)严重的上尿路感染应住院治疗,病情加重可能会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3)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可能需要长程低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在1年或1年以上,应做好告知,取得患者配合。
3.记录要点
(1)记录患者有无尿路刺激征,是否有畏寒、发热、乏力等不适。
(2)记录患者有无肾区叩痛、输尿管行程压痛、膀胱区压痛等体征。
(3)注明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及目前就诊时的治疗阶段。
(苏镜波 赵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