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积液细胞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非细胞有形成分形态及比较

一、细胞凋亡颗粒
细胞凋亡颗粒(particles of apoptotic cell)是指各种积液细胞核质浓缩,核膜核仁消失,DNA降解等形成多个血小板大小的小球体。这类细胞胞浆有泡沫状改变,但胞膜结构仍然完整,无内容物外溢,因此不引起周围的炎症反应。常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凋亡体。
二、细菌
细菌(bacteria)在传统收集的试管中常因管子或抗凝剂污染而无法评价,采用胸腹水专用管能避免这一点。当常规瑞特-吉姆萨染色的涂片中发现双球菌、小杆菌、链球菌等形态的微生物,应该及时提示临床。单一种类的细菌或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菌更有临床意义,当多种细菌同时存在并有脓性背景可提示脏器破损。而在淋巴细胞背景或出现较多粗大杆菌时应考虑引流袋的污染可能。细菌结构较清晰,可与脓细胞凋亡和坏死分解的碎片相鉴别,后者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常伴有脓性背景。
三、真菌
1.形态特点
真菌(fungus)在积液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和隐球菌等真菌孢子,偶尔也可见菌丝。新型隐球菌可存在于细胞内,体积较大,其不易着色的荚膜可作为主要鉴别点。孢子大小如血小板,呈卵圆形或球形,可见芽孢,真菌内有淡红色的核质是区别浆质体和其他颗粒的重要特征。
2.真菌与细胞凋亡颗粒的比较
见表3-12和图3-31、图3-32。
表3-12 真菌与细胞凋亡颗粒比较
3.临床意义
提示真菌感染。
图3-31 箭所指为细胞凋亡颗粒
图3-32 箭所指为真菌
四、结晶
结晶(crystal)易见于脓性标本,主要见于一些外来成分,如某些药物和一些肠胃损伤的消化液漏出物,也可由一些体液成分浓聚而成,如胆固醇、胆红素等结晶。结晶常成堆出现,当肠穿孔时更易见到棕黄或棕红色的针尖状、颗粒状及砖块状的橙色血质,其形成的机制可能与胆红素在缺氧或消化液作用下发生结构变化有关。
五、坏死颗粒
1.形态特点
坏死颗粒(particles of necrosis)是指各种积液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损伤引起的细胞无序变化而产生的细小颗粒,坏死细胞表现为细胞胀大,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但核的变化较慢,DNA降解并不充分,坏死颗粒可引起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化脓性积液和部分结核性积液易见坏死颗粒物,注意与细菌、真菌区别。
2.坏死颗粒与细菌的比较
见表3-13和图3-33、图3-34。
表3-13 坏死颗粒与细菌的主要鉴别点
图3-33 细胞坏死颗粒
图3-34 散在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