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本共用)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屏障保护功能

皮肤覆盖于机体表面,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天然屏障。它一方面可防止体内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丢失,另一方面可保护机体器官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侵害。

(一)机械及物理性刺激的防护

表皮角质层柔软而致密,可防御一般的机械性刺激。频繁摩擦和受压可使表皮角质层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增生,从而增强对机械性刺激的耐受性。皮脂和汗液乳化形成的皮脂膜对皮肤有润滑作用。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交织成网,使皮肤具有伸展性及弹性。皮下脂肪作为软垫对外力有缓冲作用,从而减轻外界的冲击。毛发也具有保护和防止摩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皮肤能抵抗外来的牵拉、冲撞、挤压和摩擦等损伤,如果外界机械性刺激过强,则可通过保护性神经反射避开刺激。此外,已形成的皮肤创伤可通过再生来修复。

水是保持皮肤湿润的主要成分,角质层及其表面的脂质膜能平衡皮肤内外水分的蒸发及渗入。如果脂质膜丧失,水分丢失可增加约75倍。皮脂减少或缺乏的人皮肤干燥,易患干燥性湿疹,故可外用保湿的乳剂来修复或重建表皮水分的屏障。角质层含水分少,一般温暖气候时含水量约10%~20%,电阻较大,对低压电流有一定的阻抗能力,而潮湿的皮肤电阻下降,受电击易致伤。

皮肤对光线有吸收和反射作用,以吸收作用为主。表皮中的尿刊酸(urocanic acid)、芳香性氨基酸、核酸、胡萝卜素和脂质膜具有吸光及光保护性。角质层的角化细胞有反射光线和吸收紫外线的作用。角质层主要吸收短波紫外线(波长180~280nm),其中角蛋白、黑素颗粒和残留的细胞内碎屑都是紫外线的良好吸收剂,是吸收紫外线的天然滤器。棘层和基底层细胞能吸收长波紫外线(波长320~400nm),黑素颗粒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尤强,它直接保护了细胞核内的核酸免受紫外线损伤。此外,黑素还有散射及稳定自由基等作用。黑素细胞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更多黑素,并将黑素输送给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使皮肤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显著增强。有色人种皮肤颜色较深,对紫外线的耐受性比白色人种高,这是皮肤中色素含量不同的缘故。

(二)化学性刺激的防护

完整的皮肤角质层是防止外界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屏障。角质层的厚薄与皮肤对化学物质的屏障作用成正比,掌跖部角质层较厚,屏障作用也较强。皮肤经较长时间的浸泡后,角质层吸收大量水分,水合后的皮肤渗透作用增强,而屏障作用则减弱。皮肤糜烂或溃疡时角质层缺损,如长期大量外用药物,可致吸收过多甚至中毒。手掌皮肤几乎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这也是接触性皮炎少发于手掌的主要原因。

正常皮肤表面一般偏酸性,pH值约为5.0~7.0,对酸碱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防止弱酸性或弱碱性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另外,角质层细胞本身有抵抗弱酸和弱碱的作用,而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生漆、升汞)后发生的接触性皮炎,则表明皮肤对化学物质的屏障作用并非绝对。

(三)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皮肤对微生物的侵害有多种防御功能。皮肤所带的静电荷能降低细菌的附着力。致密的角质形成细胞间借助桥粒等结构紧密连接,可以机械性阻挡一些微生物的入侵。角质层细胞不断生理性脱落,可以清除一些寄居体表的微生物。干燥的皮肤表面和弱酸性环境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酸性的皮脂膜可抑制一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青春期后皮脂腺分泌活跃,或与白癣自愈有关。正常皮肤表面寄生的常驻菌可产生抗生素、脂酶等,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念珠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真皮基质的分子筛结构能将侵入真皮的细菌限制在局部,以利于白细胞的吞噬。另外,皮肤作为一个免疫器官,也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