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升本)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儿童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儿童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可将此过程分为以下7 个阶段或年龄期。
(一)胎儿期
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共约40 周。 胎儿早期器官形成的阶段为成胚期或胚胎期(0 ~12周),此期末胎儿基本成形,可辨别性别。 器官分化完成和迅速生长阶段为胎儿中期(13~28 周),此期器官迅速生长,生理上接近成熟,但肺发育尚不成熟,如此期早产多不能存活。 胎儿后期(29 ~40 周)以脂肪及肌肉组织迅速生长为特征,体重增长迅速,母体IgG 主动转运至胎儿。 此期如早产可存活。 妊娠母亲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胎儿,母亲的各种感染、用药、营养状态和不良生活习惯均可能导致胎儿损伤。 如吸烟、酗酒、吸毒等,有可能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等后果,胎盘和脐带的异常亦可导致胎儿发育受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十分重要。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日龄28 天为新生儿期。 此期生长发育和疾病谱构成与其他年龄段小儿具有明显不同。 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婴儿时期的特殊时期,也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时期。 由于胎儿脱离母体独立面对外界环境,母体的一些不良因素(如先天感染或产时感染)延续,先天畸形,分娩过程中的损伤等各种病因交织,使新生儿时期成为各种疾病导致死亡的高危期。
(三)婴儿期
从出生到1 周岁为婴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为快速的时期,因而对营养物质要求特别高。 虽然各器官系统在此期内均快速生长发育,但重要脏器的平衡能力较为脆弱。 一旦发生疾病,内环境平衡容易被打破出现失代偿状况。 由于缺乏足够的免疫保护和免疫记忆,此期儿童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侵袭并导致相对严重的疾病,如果同时具有营养不良、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缺陷等基础疾病,则容易导致死亡。因此,此期是降低5 岁以下儿童因病死亡率关键时期,各种具有基础疾病的感染防控,已成为新时期降低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主要任务之一。
(四)幼儿期
1 周岁以后到3 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体格生长发育较婴儿期减慢,神经心理发育则明显加速,语言、记忆、思维和想象力、精细运动发展增快,对外界环境产生好奇心,好模仿。 活动范围增加,接触家庭、社会和事物增多。 营养需求虽相对减缓,但仍然重要,系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 此期小儿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十分有限,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应特别防护,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五)学龄前期
3 周岁以后至6~7 周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体格生长处于稳步发展状态,神经心理发育迅速,思维能力和知识面快速发展,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明显增长。 由于自我保护能力仍然不足,需持续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六)学龄期
自6~7 岁入小学至12 周岁为学龄期。 此期体格发育仍稳步、较缓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系统发育水平接近成人水平,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成人的差异逐渐缩小。 脑的形态基本与成人相同,智力发育较此前几期更为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是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此期应特别注重保护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和其他各种权益。 此期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健康促进仍十分重要,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维护体格和心理健康。
(七)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为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重要过渡阶段。青春期通常从10 岁至18 岁,但此期发育的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都较大,可相差2~4 岁,女孩可为9~11 岁至17~21 岁,男孩一般从11~13 岁至19~24 岁。 此期体格生长再次加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接近成熟。由于个体心理发育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此期儿童容易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值得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