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能 量
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释放出的能量可以维持机体代谢、神经传导、呼吸、循环和肌肉收缩等功能,同时在产能过程中释放热量以维持体温。
一、能量单位和来源
营养学中习惯使用的能量单位是卡(cal),能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卡与焦耳的换算如下:
1 卡(cal)=4.184 焦耳(J)
1 千卡(kcal)=4.184千焦耳(kJ)
每1g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值称为能量系数。根据三大产能营养素在体外燃烧、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以及吸收率的不同,推算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系数分别为 17kJ(4kcal)、37kJ(9kcal)和 17kJ(4kcal)。此外,1g酒精和 1g 膳食纤维在体内产生的能量约为 29kJ(7kcal)和 8kJ(2kcal)。
二、能量消耗
(一)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维持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即人体经过10~12小时空腹和良好睡眠,清醒、仰卧、恒温(20~26℃)条件下,无任何身体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放松时所需的能量消耗。约占每日总能量消耗的60%~70%,仅用于维持体温、呼吸、心跳、各组织器官和细胞功能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基础代谢的水平用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表示,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公斤体重)的能量消耗。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有:
1.体型和体成分
体表面积越大,散发的热量越多。人体瘦体组织是代谢的活性组织,而脂肪组织是相对惰性的组织,因此瘦高的人基础代谢远高于矮胖的人。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并不成比例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上成正比。
2.年龄
在人的一生中,婴幼儿阶段是整个代谢最活跃的阶段,基础代谢能量消耗较多,到青春期又出现一个较高代谢的阶段。成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代谢水平逐渐下降。
3.性别
女性瘦体组织所占比例低于男性,脂肪组织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基础代谢率低于男性。
4.激素
激素对细胞的代谢及调节都有较大影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使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相反,患黏液水肿时,基础代谢率低于正常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基础代谢率下降25%。
5.季节与劳动强度
寒季基础代谢高于暑季;劳动强度高者高于劳动强度低者。
6.应激状态
发热、创伤、心理应激等均可使基础代谢率升高。
(二)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一般包括职业活动、交通活动、家务活动和休闲活动等,是除基础代谢外,影响人体总能量消耗的最重要部分,一般占每日总能量消耗的15%~30%。目前将身体活动强度分为三级,分别为轻、中和重身体活动,常见职业或人群身体活动水平分级见表2-7。
表2-7 中国成年人身体活动水平分级
影响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
1.肌肉越发达者,活动时能量消耗越多。
2.体重越重者,做相同的运动时能量消耗越多。
3.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多。
4.能量消耗还与工作的熟练程度有关。
(三)食物热效应
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又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为人体在摄食过程中所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是人体在摄食后对营养素的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代谢转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食物的热效应为其本身产生能量的5%~10%,脂类 0%~5%,蛋白质高达20%~30%。
(四)生长发育及其他
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一天的能量消耗还应包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怀孕期间,胎儿、胎盘的增长和母体组织的增加均需额外的能量消耗。妇女哺乳期间,乳汁本身和分泌乳汁也均需额外消耗能量。
三、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我国营养学工作者根据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建议:成人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为宜。不同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人(18~50岁)能量需要量(EER)见附录2-1。
产能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粮谷类和薯类食物含碳水化合物较多,是饮食能量最经济的来源;油料作物富含脂肪;动物性食物一般比植物性食物含有更多的脂肪和蛋白质,但大豆和坚果类例外,他们含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蔬菜和水果一般含能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