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科)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补体系统是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同时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补体激活形成的攻膜复合物可介导细胞溶解效应;在其活化过程中产生的裂解片段,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
一、细胞溶解作用
补体激活产生的攻膜复合物(C5b6789n)在细胞(病原体和人体细胞等)表面形成穿膜亲水通道,可产生溶胞作用。 以病原生物感染为例,作用顺序为:①某些病原体直接激活旁路途径,立即产生抗感染免疫效应;②急性期蛋白产生后,通过凝集素激活途径产生抗感染免疫效应;③特异性抗体产生后,通过经典激活途径产生抗感染免疫效应。 补体激活产生溶菌作用或使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溶解破坏,对机体有益;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若使正常组织细胞溶解破坏,则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
二、调理作用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 和C4b 是一类与IgG 抗体不同的非特异性调理素(nonspecific opsonin)。它们与细菌或其他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被具有相应受体的吞噬细胞识别结合,从而在细菌/颗粒性抗原与吞噬细胞之间形成“桥梁”,使吞噬细胞能够更为有效的发挥吞噬作用,此即补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体内中等大小循环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形成后,有可能沉积于血管壁,通过激活补体造成周围组织损伤。 补体某些成分可通过抑制中等大小IC 形成或通过免疫黏附(immune adherence)等作用方式,参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作用机制简述如下:①补体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后能与抗体分子Fc段结合,使其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导致中等大小IC 无法形成或使其发生解离;②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能与补体裂解片段C3b 结合形成抗原-抗体-C3b 复合物;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具有C3b 受体(CR1),能与结合有C3b 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即通过免疫黏附作用)。 免疫复合物通过血流被红细胞和血小板转送到肝脏,可被局部吞噬细胞有效清除。 上述C3b 介导的免疫黏附作用是体内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炎症介质作用
1.过敏毒素作用
补体裂解片段C3a 和C5a 又称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它们能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C3aR/C5aR)结合,使其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一系列血管活性介质,引发过敏性炎症反应。
2.趋化和激活作用
C5a 对表达相应受体的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并使之活化,显著增强其吞噬杀伤能力。 这对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具有重要意义。
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补体活化产物可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如:①C3b/C4b 介导的调理作用,可促进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提呈,有助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②抗原-C3d 复合物可使B 细胞表面BCR 与辅助受体CD21/CD19/CD81 复合物交联,从而诱导B 细胞产生活化第一信号;③滤泡树突状细胞通过表面 CR1(C3bR)可将抗原-抗体-C3b 复合物长期滞留于细胞表面,供抗原特异性B 细胞识别启动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

(李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