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估
一、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在胎儿期发育迅速。出生时脑重约370g,为体重的1/9~1/8。出生后第一年脑生长发育迅速,6个月达600~700g,1岁时900g,10岁时已达成人脑重(约1500g)的90%。出生时脑表面已有了主要的沟回,但大脑皮质较薄,沟回较浅,神经细胞分化较差,3岁时细胞分化基本完成,8岁时接近成人。神经纤维髓鞘化在4岁时完成,所以婴儿时期的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慢,易于泛化。出生时脊髓已基本发育成熟,2岁时接近成人。儿童脊髓相对比成人长,新生儿脊髓下端位于第二腰椎的下缘,4岁时位于第一腰椎,所以对婴幼儿腰椎穿刺时位置应偏低,避免损伤脊髓。
(二)感知觉的发育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感知觉的发育能促进儿童运动、语言、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发育。
1.听感知发育
新生儿在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差。出生3~7天听力增强,低调的声音能使新生儿安静,如催眠曲等。3~4个月时出现定向反应,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的声音时会笑。6~7个月时能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意识。1岁左右能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时能听懂简单的吩咐。3岁后对声音的区分更精细。4岁时听觉发育完善。 新生儿听力筛查(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NHS)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办法,纳入常规新生儿筛查。
2.视感知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但视觉不敏锐,在15~20cm距离处视觉最清晰。新生儿期后视感知发育迅速。2个月起有头眼协调。3~4个月头眼协调能力增强,可追寻活动的人和物。5~7个月开始认母亲及常见的物品,如奶瓶等,对鲜艳明亮的色彩很喜欢。8~9个月,开始出现视觉深度,能注视非常小的物体。1岁半至2岁视力为0.5;5岁视力为0.6~0.7,能区别颜色;6岁视力为1.0。
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儿童出生时味觉和嗅觉已发育完善。新生儿对甜、酸、苦等不同的味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对乳香尤为敏感。3~4个月时能区别好闻与难闻的气味。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差异能敏锐感觉到,故应合理添加各类辅食,使之适应不同的味道。
4.皮肤感觉的发育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及深感觉。新生儿的触觉反应很灵敏,特别以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最敏感,触之即有反应,而前臂、大腿、躯干部触觉较迟缓。新生儿痛觉已形成,但不敏锐,随年龄的增长逐步改善。新生儿出生时温度觉灵敏,尤其是对寒冷的反应强烈,如出生时遇冷则啼哭。2~3岁时幼儿通过接触能区分物体的软、硬、冷、热等属性。5~6岁时能分辨体积和重量不同的物体。
5.知觉的发育
知觉是人对事物所有属性的综合反映。与听、视、触等感觉的发育密切相关。生后5~6个月时已有眼手协调动作,通过看、摸、闻、咬、敲击等,逐步感知物体各方面的属性。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的知觉迅速发展。1岁末空间感和时间感开始萌芽。3岁能辨上下。4岁能区分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认左右。4~5岁后有时间的概念,5~6岁时逐渐掌握周内时序、四季等概念。
(三)运动的发育
1.平衡与大运动的发育
(1)抬头:
新生儿由于颈肌无力,俯卧时偶可抬头1~2秒;3个月抬头较稳。
(2)坐:
6个月双手向前撑时能独坐。
(3)爬:
7~8个月可用手或肘撑胸腹在原地打转;8~9个月能用双手向前爬;1岁左右能手膝并用“四脚爬”。
(4)站立、行走与跳:
10个月可扶走;1岁可独站片刻;15个月能独自走稳;24个月能双腿并跳;2.5岁能独脚站立;2~3岁能登楼梯;4~5岁能快跑。
2.精细运动的发育
新生儿时期存在握持反射,约2~3个月握持反射消失,开始抓扒物品。6~7个月出现换手及捏、敲等动作。9~10个月可用拇、食指取物。15个月能用蜡笔涂画。18~23个月能乱划线条、叠3~4块积木。3岁能画垂直线、用积木搭桥。4岁基本上能自己脱、穿简单的衣服。5岁能学习写字。
(四)语言的发育
儿童语言发育经历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
1.发音阶段(出生~1岁)
新生儿已会哭叫,并且饥饿、疼痛等不同刺激所反映出来的哭叫声的音调、响度也不同。婴儿1~2个月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咿”“啊”“呜”等元音,6个月出现辅音,10个月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等亲人的称呼。
2.理解阶段(1岁~1岁半)
婴儿在发音的过程中逐步理解语言,通过视觉、触觉、体位觉与听觉的联系,逐步理解一些日常用品,如奶瓶、电灯等名称。提供积极的语言联系环境,儿童可逐渐理解这些音节的含义。
3.表达阶段(1岁半~3岁)
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儿童学会了表达语言。12个月左右能说简单的词、句,以后逐步到复杂的句子,辨别肯定性与疑问性语气,6岁以前是关键期,尤以2~4岁为语言发育的最重要时期。
(五)心理发展活动的发展
儿童出生时不具有心理现象,待条件反射形成即标志着心理活动的发育开始,并随年龄增长,心理活动不断发展。
1.注意的发展
人对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环境的选择性警觉,或对某一刺激的选择性反应称为注意。注意可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前者为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后者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婴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随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出现有意注意。5~6岁后儿童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
2.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将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幼儿只按事物的表面性质记忆信息,即以机械记忆为主;随年龄增长和理解,语言、思维能力的加强,儿童有意识的抽象逻辑记忆开始逐渐发展。
3.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运用理解、记忆、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思维有具体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1岁以后儿童开始产生思维,婴幼儿的思维为直觉的具体的活动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与客观事物及行动分开。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逐渐学会并运用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等抽象思维方法,使思维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4.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人感知客观事物后在脑中创造出新的思维活动。新生儿无想象能力,3岁后儿童开始初步的有意想象,学龄期儿童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迅速发展。
5.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是人们对事物情景或观念所产生的主观体现和客观表达,情感则是在情绪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对人、物的关系体验。新生儿因不适应宫外环境表现为不安、啼哭等消极情绪,而哺乳、抱、摇、抚摸等则可使其情绪愉快。婴幼儿情绪的表现具有时间短暂、易冲动、易变化、外露而真实等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增强,情绪渐趋稳定。
6.个性和性格的发展
个性是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与他人不同的习惯行为和倾向性。性格是人的个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志。婴儿期一切生理需求完全依赖亲人,建立了对亲人的依赖性和信任感。幼儿期产生一种自主感,但并没有完全脱离对亲人的依赖,任性、依赖行为交替出现。学龄前期儿童主动性增强,一旦主动性行为失败,易产生失望与内疚。学龄期儿童开始正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评判能力很差,成人对其评价会对其个性的发展起重大影响,此期可塑性很大,家庭及学校的引导教育非常重要。性格一旦形成即相对稳定。
7.社会行为的发展
儿童的社会行为是各年龄阶段心理行为发展的综合表现。新生儿醒觉时间短,对周围环境反应少,饥渴时会哭叫,吃饱即安静。2个月对鲜艳的玩具会表现出惊讶、微笑。3~4个月注意妈妈与熟悉的东西,高兴时会笑出声。6~7个月能辨出陌生人,对鲜艳的物品或声音会转头寻找。9~12个月是认生的高峰,会模仿别人的动作,呼其全名会转头。1岁后独立性增强,能较正确地表达喜、怒、哀、乐等感情。2岁左右不再认生,会表现自己,吸引别人注意,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能执行简单命令。3岁时人际交往更熟练,能遵守游戏规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反应能力更趋完善。儿童动作语言和适应性能力的发育过程见表2-1。
表2-1 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过程
问题与思考
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是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主张,从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到17至19世纪的夸美纽斯、福禄贝尔等,已开始注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强调自然的、快乐的、以身体、道德、语言、游戏等为重点的早期教育。儿童早期综合发展(IECD)包括卫生、营养、教育、环境和保护5个方面,IECD是一个整体概念,产前和/或产后卫生保健、营养、智力开发、学前教育、生活技能、父母科学育儿能力、饮食和卫生、情爱关怀等因素均能影响儿童的发展。
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在儿童早期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8.儿童睡眠
睡眠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在儿童,睡眠是早期发育中脑的基本活动,在生命的早期所需睡眠时间更长。
新生儿总睡眠时间在各期儿童中最长,每天16~20小时,昼夜睡眠时间基本相等。婴儿1~2个月时,开始随光线强度变化调整睡眠;2~3个月是建立昼夜睡眠规律的关键期;2~12个月每天总睡眠时间12~13小时,其中夜间睡眠9~10小时,日间睡眠3~4小时;2~5岁儿童,夜间睡眠约9~11小时,多有1次日间小睡。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与儿童的认知功能、学习和注意力密切相关并能促进体格生长。
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估
(一)能力测验
评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水平通常采取心理测验的方法。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心理测验方法主要包括筛查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两大类。
1.筛查性测验
(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测量儿童心理发育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6岁以下儿童智能筛查,共104个项目(原著有105项),各以横条代表,分布于应人能、细动作-应物能、语言能、粗动作能4个能区,检查时逐项检测并评定其通过或不通过,最后评定结果为正常、可疑、异常、无法判断4种。对可疑或异常者应进一步检查。
(2)图片词汇试验(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PVT):
适用于 4~9岁儿童,尤其适用于语言或运动障碍者。共有175张图片,每张有4幅图。检查时测试者讲一个词语,要求儿童指出与其相对应的画来。以此评估儿童智力水平。
(3)绘人试验(good enough draw-a-person test):
适用于5~9.5岁儿童。测验要求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画一全身人像,然后根据所画人像身体部位、各部比例和表达方式的合理性进行评分。
2.诊断性测验
(1)贝利婴儿发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
适用于 2~30个月的婴幼儿。包括精神发育量表、运动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
(2)格塞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ales,GDDS):
适用于 4 周 ~3 岁的婴幼儿,从大运动、精细动作、个人-社会、语言能力、适应性行为5个方面进行检查,测得结果以发育商数(DQ)表示。
(3)斯坦福 -比奈智能量表(Stand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S-B):
适用于 2~18 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测试内容包括幼儿的具体智能如感知、认知和记忆,年长儿的抽象智能如思维、逻辑、数量和词汇等,结果以智商(IQ)表示。
(4)韦茨勒学前儿童智能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WPPSI):
适用于 4~6.5 岁儿童,测试内容包括词语类及操作类两大部分,得分综合后可了解儿童的全面智力才能,客观反映学前儿童的智能水平。
(5)韦茨勒儿童智能量表修订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revised,WISC-R):
适用于6~16岁儿童,内容与评分方法同WPPSI。
(二)适应性行为测试
智力低下的诊断和分级必须结合适应性行为评定结果。国内现多采用日本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即“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此表适用于6个月~15岁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评定。
(仰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