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未来的内容,仍然是传播中的稳定价值
王子乔是跨品牌市场人的代表。
第一次见王子乔,是十多年前,彼时就对这位喜欢思考、勤于写作和擅长辩论的朋友印象深刻。
职业生涯横跨传播公司、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平安、联想,后又回归腾讯,子乔的工作经验之丰富,已经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地步,十余年的一线打拼,也让他理解内容营销,并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从2007年开始写博客的子乔,慢慢形成了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很发人深思的。而且,在超级品牌市场部里的一线探索,让子乔深刻感受到了市场的需求,以及有机会思考如何提供解决方案。
品牌是市场最好的推动力,品牌之间的竞争丰富又漫长,能够快速杀出重围的品牌,必须有清晰的战略,扎实的内容,并配备快捷的传播路径。在超级品牌市场部里把思考和行动结合起来,就需要极强的综合能力,子乔在书中提到的大量观察和多种尝试,正是来自市场一线的实际操作实验。
通读全书,我也深受启迪,从内容的缘起、发展到深度互联网化的思考,子乔是个有心人,不懈怠,书中资料丰富,经典案例俯拾皆是。
内容的竞争已经近百年。
以4A公司为首的国际传播公司,竞争了100年的创意依然是“内容”,从平面广告,到影视广告,再到户外路牌的标题以及与受众互动的方式,都以内容的感人、震撼程度,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品牌主对传播效果的考评,也都以内容精彩程度为重要标准,因此,国际广告奖项和中国广告奖项,是一个相对繁荣的中间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单是中国的营销广告奖,就有接近100个(中国商务广告协会2017年的调查数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形式彻底碎片化,内容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内容更重要了,没有内容的加持,互联网上很多生硬的广告变成了解信息的障碍,变成一个网友直达内容目标必须跳过或关闭的项目。短短20多年的时间,互联网广告也分成了传统和互动两个阵营,而传统广告形式的营收,并不乐观,正在逐年递减。反倒是追求极致内容的互动广告,正在成为新时代营销的标签。金瞳奖(内容营销)的杰出获奖作品,为其幕后的优秀创意公司带来了络绎不绝的生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近三年来,代表中国荣获戛纳、D&AD(Design and Art Design,设计与艺术设计)等顶级国际奖项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4A创意公司,反而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这一现象的背后,正是互联网公司重视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沟通效果而进行的投资的回报,同时也说明了传播公司的缺位:专注于商业竞争的内容积累,已经落后于部分互联网品牌的需求。
品牌的需求:从流量到销量。
品牌的需求,从来没有离开过两点:关注的流量和市场的销量。通俗地说,也叫“增长”。虽然说品效合一是所有品牌传播的最高目标,但诡异的是,市场上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全部做到,巅峰时期的4A公司,利用优质内容,帮助品牌吸引了超级流量和关注,销售端却因为传统媒体的局限,无法计算效果。互联网时期,诞生了一批专注于“效果营销”的公司,但在实现流量转变的环节,也充斥着无奈和虚构。
未来的营销,通过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增长?个人认为,一个是内容发酵,一个是互动沟通。先说内容发酵,2019年金瞳奖年度CMO(Chief Marketing Officer,首席营销官)吴美君(Timberland前中国区总经理)在回答广告门“好的内容能够带来好的销售吗?”这个刁钻问题时,斩钉截铁地说:“肯定的。”“踢不烂”的爆款大黄靴之前一年卖不到3万双,而因为两支优质的视频广告作品,年销量增长到17万双,我认为这是对内容最尊重的品牌和管理者,应该享有的市场回报。
互动沟通的难度更大,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的流量池裂变,天猫和京东的超级品牌日,淘宝的“二楼”,都是让消费者易于聚焦、参与,品牌吸引的流量、实际的销量由此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朋友圈广告推广开售不久,一位CMO朋友就向我惊叹于这类平台的转化率之高。不过这都是大平台上的奇迹,如果抛开超级渠道,“小品牌+小平台+小流量”如何提升销量?大部分媒体和传播公司是不敢轻易承诺转化率和销售结果的。这就是这个时代未来的大挑战。
王子乔这本书,虽然书名有点“标题党”倾向(书名提及的都是热词),但是我仍然认为是有着巨大阅读价值的,特别是“内容引爆增长”这个观点的提出,不但加强了我们对内容的正向判断,也增强了我们对内容营销的信心:未来的内容,仍然是传播中的稳定价值。
祝这本书大卖,我开始期待王子乔的下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