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路篇
1 在体制内写材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对许多公务员来说,这是萦绕在脑海中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网上对此也有许多过来人的说法,总结起来就是:材料工作劳心劳力劳神,脑力劳动相对比较辛苦,与此同时投入不一定有回报,所以不太建议大家加入材料大军。
这样的看法,虽然是主流。不过我有那么一些不同意见。
在我看来,对体制内大多数并没有突出特长的同志来说,写材料还算是一条比较有前途的路,但我们要做到会写材料而不是只会写材料。
一、写材料辛苦却难有回报吗?
我待过5个单位,见过很多不合群、孤僻、执拗的人,往往都在从事材料工作。但如果他们真的材料水平过硬,是能够到达一定级别的(比如常见的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副主任)。而恕我直言,如果他们从事的是其他工作,就难说了。也就是说,辛苦归辛苦,但是如果自己水平可以,是能靠这点特长,越过自己性格或者为人处世上的一些缺陷,到达一些本来还达不到的位置的。
举例来说,我见过的几个研究室主任,大到副厅级,小到正科级副处级,基本上都有着各种特点,身上也有各种奇闻流传。然而就算这样,他们也能做到副厅,做到地级市里的正科副处。以我见过的某副厅级研究室主任而论,他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其他岗位上做一个副处长都不一定够格。
所以我的观点是,如果你本身没有什么突出的特长,组织上安排你从事材料工作,你就在岗位上踏踏实实好好干,可能会比你干别的岗位要强。
二、写材料会让领导不舍得放人或者阻碍你进步吗?
我的看法是,如果你只会写材料而其他什么都不会,那么会造成上述现象。所谓“机会来了,领导因为你走了之后没人写材料,所以不放人”的情况,还是很罕见的。相反,常见的情况是,即使你不写材料,那个位置也未必给你,因为你干不好那个岗位。
换句话说,如果你除了写材料,其他方面也不荒废,整体实力较强的话,领导自然而然会放你走。相反,你除了会写材料外别无所长,那领导自然不会给你什么机会。
举例来说,我在地市市委组织部期间,组织部前后几任研究室主任的发展境遇就大不同。
A主任从研究室主任转岗办公室主任,然后高升市委办副主任,现在是某市直机关一把手。原因无他,他不仅会写材料,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很强。
B主任也是从研究室主任转岗办公室主任,然后转岗干部科科长,再高升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此主任也是说话做事滴水不漏,让人如沐春风。
C主任一直在研究室长期从事文字工作,花了十几年工夫从科员干到了主任。应该说,他只适合干文字工作,其他方面则有明显短板,所以最终出路就是最边缘的市直单位副处。
我想,每个领导都知道文字工作不容易干,很辛苦。所以如果你真的很优秀,他一方面会对你有补偿心理,另一方面也不会让你只局限在这个岗位上。相反,正如上一条所说的,面对很多有明显短板,或者说平平无奇的人,领导会觉得你干其他的还不如干这个呢。
当然了,也有一些极度自私自利的领导,为了自己用起来方便,舍不得让笔杆子挪岗位。不过这种现象更多地出现在你要离开本单位的情况下(其实你在其他岗位干得优秀他也不想让你走),单位内部这种情况则会少很多。从我个人观察的角度出发,还是这句话:有些人是寻求心理安慰,说领导自私不想让我去其他岗位施展特长,而不肯承认自己在其他岗位的确干不好。
三、写材料会因为换领导进而导致前途有风险吗?
这是比较好玩的一种说法。我觉得最多存在这种情况,即自己辛辛苦苦帮A领导写了2年材料,还没捞到什么好处,就换了B领导进而要从头再来。但这个情况你在任何岗位上一样会遇到。
文字工作,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琢磨领导心思而已。也就是你需要把领导的想法,用领导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领导一换你就迷茫,这只能说明你这方面的水平能力其实不太行,之前所谓适应前任领导,也只是虚假的繁荣。
拿我自己而言,如果不是会写,我肯定没办法从最初的中直单位遴选到市委组织部再遴选到省政府办公厅,也没办法跨省来到家乡的大型国企。这当中没求过人没花过钱,而且到哪儿干得都还不错,还能靠文字挣点小钱。
所以,我奉劝大家三句话:
1.不主动挑选材料岗位,但是被分配了,就先踏踏实实好好干。
2.能写,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光是锦上添花,还能雪中送炭。
3.要会写材料,但是不能只会写材料。其他方面不能有明显缺陷。
顺带说两句,新人应该如何写材料:
一是初学时别怕动笔,可以“胡说”不能无说。我刚工作的时候,写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突然发现自己不会说话了”,读了20年书,作文拿过南京市一等奖、写过论文做过评论,可一篇公文稿却是枯坐半天,绞尽脑汁,难着一字。怎么办?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没有退路。至此,半年多的时间我都在练习憋稿,不管是模仿前辈、网上查找还是资料剪贴,总之要在规定时间内凑足字数交稿。这样的苦练终于让我有了底气,不管如何,总不会出现两眼摸黑半页空白的惨状了。
二是落笔前揣摩“圣意”,关起门来做领导。写材料是“不在帅位,要谋帅职”,写稿前你需要不断地换位思考,领导想说什么、会说什么、爱说什么、能说什么。可我们一般工作人员离领导远,要想在领导之前,把领导想说而未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十分困难,况且不同领导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怎么办?只能靠平时多留心多积累,多看多听领导的一些言论,特别是领导的讲话稿,领会意图、分析风格、贴近口味。同时,多看规范文件,熟悉情况,积累素材;多看理论性文章,提高思维层次。
三是修改时逐字细抠,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材料初具雏形后,自己通常能察觉到哪里不对劲,但却不知道怎么改。这时,要多向老笔杆求助,请他们帮忙润色,对修改调整的地方认真琢磨为什么要改,改完之后好在哪里,以后再写需要怎么遣词造句,具体注意什么,长期这样细细思考,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提高。
总之,写材料是个苦活儿,需要我们付出很多,但是也不是没有回报。体制内的生活没有那么浪漫,需要我们认真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