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2 高考的那些年那些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阳光下明媚的笑容

我高中的第一个寒假过得很憋屈,邻居、亲戚问得最多的是我的成绩。因为HZ中学是我们市的重点高中,所以他们觉得能够在此校读书的孩子,比起其他学校的都要优秀。

每次见面,他们都说HZ中学是怎么怎么好,哪家孩子已经开始选大学,顺便说我在HZ中学读书,以后肯定也能上一个好大学,我都不敢应答,只能尴尬地笑一笑,不置可否。

我干脆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去,和以前初中同学的联系也少了很多。这个谎言,我害怕被别人揭穿。奇怪的是,父亲没有问我的成绩,对外面一直说我的成绩很好。

本以为离开学校可以过得很快乐,没想到我的生活已经和学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不管我情愿不情愿,这三年的路我没得选,要么沉默三年,就当我生命中没有16岁、17岁、18岁;要么奋起直追,趁前面的人打盹的时候,我绕弯道超越。

新学期开始,我又像往常一样,下了很大的决心。这个期末,每一门功课考多少分,都详细地写在日记本上。我跟自己说,是时候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了;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为了督促自己实现这美好的愿景,我去书店买了很多资料,还买了几盒雀巢咖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集中注意力听了数学老师90分钟的课程,越听越糊涂。尽管如此,我并没有放弃。后面物理课、地理课、英语课,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

这种做法让我听得非常吃力,由于第一学期荒废了半年,我就像一个插班生一样,他们的基础是一,我的基础是零。

晚自习的时候,我尝试着看那些买的资料,看完一道题的解析,已经头疼不已。后面就胡乱地翻了一下其他书,抱着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就拉倒的态度,过完了新学期的第一个晚自习。

这样的做法,并没有给我的学习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心里稍微有点安慰。各科老师似乎也忘了我这个人的存在。

高中三年,有的人学着学着成了学校里耀眼的明星,有的人学着学着仿佛失踪了。如果不是因为我呼出的二氧化碳对教室外的小花小草有点用处,可能连它们都会忘了我。有一天,连它们都忘了我的时候,我该去找谁要氧气?

发呆和胡思乱想,成了冬去春来的主旋律。

三月的某一天下午,为了释放学习久久不得效果的苦闷,我和班上的同学去参加了一场篮球对抗赛。很不幸,我们的对手是一个六月份要参加高考的班级。高一,我们身上背负的可能是一块石头,高三,他们身上背负的石头已经堆成了崇山峻岭。

这场对抗赛异常激烈,不知不觉,篮球场外面的台阶上站满了同学。这时候,人群中一道美丽的倩影吸引住了我,落日的余晖洒在她修长的影子上,像是穿了一件金色的盛装。每一次投中篮筐,我都会朝上面看一眼,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一直觉得那个身影在对我笑。

由于两个班级的整体实力有差距,越到后面,我们打得越吃力,手和脚仿佛不听大脑使唤。但是一看到那个身影,我仿佛又一下子充满了能量。在这片天空下,我有使不完的劲来攻城掠寨。这一刻,我就是这片球场的主宰,所有的人都为我鼓掌,这种感觉真好。

那次篮球对抗赛,我们班最终还是输了,但是那个身影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个女孩,那抹笑容,那阵阵的掌声,如春日的习习微风吹动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一片涟漪。

铃声响起,又到了晚自习时间。这段时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来回忆一天所学的知识,找到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接下来自己寻找参考书,吃透这个点,也可以询问周围学习好的同学,帮你排忧解惑。

到了高一下学期,作业也多了起来。如果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这些作业做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三个小时的晚自习根本不够用。

那个晚自习,我第一次感觉时间不够用。以前上晚自习,我都是拿其他人的作业抄一下,糊弄一下老师了事。这次,我很认真地做起了作业。因为我突然发现,那个阳光下的女孩就在这个班级,座位离我只有四排。

说起来也是搞笑,来这个班级半年多,我的活动范围一直局限在前后两排,越往前的位置,越陌生。我一直不愿意去认识他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成绩差,经常出糗,做朋友也得讲个“门当户对”。我们开口是去哪玩,他们开口就是变量、方程式。

那个晚上,我再一次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寻找一个共同的话题,能够和那个明媚的笑容搭上只言片语。我拼命地搜索关于这个班级的记忆,这里面的人以及曾经发生过的事。

凭着模糊的记忆,我发现这个女孩似乎数学成绩一直都很好,我确定了小小的目标,把自己的数学成绩提上去。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可以和她安静地对坐着,探讨某个难题,或者她主动向我请教一个题目,我能很快地帮她解决。我用10分钟的时间麻痹了那根懒惰的神经,开始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晚自习。

这次的作业,我还是先抄了一遍;不抄,明天交不了差。但是有一点和往常不一样——之前抄完作业,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发呆中度过,天天梦想着背上长出一对翅膀,挣脱学校的引力。

这次抄完作业,我很认真地看了一下解题的思路和过程,看不懂的地方,我就画下来,去找资料书,找到类似的题目,多看几遍。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定理,我再翻开课本,找到原型,一步步地揭开眼前的迷雾。我发现这种事情做起来非常有趣,原本泄了气的皮球仿佛一下子打满了气,轻轻拍打,弹得高,弹得欢快。

这种学习方法,我第一次应用在数学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都是层层关联。一道题就像一个迷宫。我不停地翻阅书上相关的知识点,寻找着一把把开启解题之门的钥匙。每弄懂一个小步骤,我都会像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

一道综合题下来,四五个定理都过了一遍,这些定理在我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了初步的印象。这时候,我可能还不是很懂,只有模糊的记忆,当下一个题目又涉及同样的定理时,我一下子就能够在书中找出它的身影,把知识点套入这个题目,解出最终的答案。

一遍又一遍,几个定理反反复复地从我脑中划过。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一遍又一遍地刷着同样的题目,那些生硬的定理开始在我脑海里活跃了起来,它们就像一个个生动的符号,不停地变换着角度,帮我解决许多艰难险阻。每解答完一个题目,我的心情就变得欢快了起来,我的思维也像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空间,那里有一个黑洞,期待着吸收更多的知识。

到了分班的时候,各科老师的教学脚步放慢了一些,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学期落下的数学课都补了回来。然后我开始翻阅上学期的课本,从头开始,把课本上的每一个习题都做了一遍,充分利用中午和傍晚的休息时间,以及晚自习的时间。

当我把前面的知识都补回来后,上课也变得轻松了很多,上数学课前再也不像原来那样恐慌,而是变得非常期待。我心里想着,又到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时候了。

第一次数学小测试,我靠着自己的能力差点及格了;第二次测试,我及格了;第三次测试,我成功地超过了及格线10分。我进步得越来越快,一直到第三次月考,我一鸣惊人,数学成绩挤进了全班前二十名……

随着我数学成绩的突飞猛进,我离那个笑容也越来越近。那个美丽的幻想,可能就要成真了。我努力地敲打着横亘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墙壁,什么时候能够打碎它,让幻想照进现实。